|

楼主 |
发表于 2016-6-21 17: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HXC 于 2016-6-21 17:50 编辑
临时搭建了一个电路,根据PIN管信号频率降低到一定值之后、等同普通二极管的原理进行了实验,主题帖中提及的几种管子测试了一遍,信号发生器给出10dbm的信号,国产BT63管大约在30兆周以上失去整流作用、那个匈牙利的TDA1053吧,大概在45兆周左右失去整流作用、那个带“BB"字符的大约在10兆周左右失去整流作用,还有一种型号为BA479的,大约在10兆周左右失去整流作用。
这种测试有一个问题,普通二极管都有一个截止的最高频率,假设这些测试的管子高频整流性能不好,就会造成误判,随后用2AP30E、1SS86等试了一下,大约在150兆周以上整流效应才变坏。
但是,业余条件下只有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如果按照互调失真规范的方法,需要几台信号发生器、需要频谱仪、还要进行适当的连接,虽然自己有这个条件,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不过在测试的时候,用频谱仪观察了一下频谱,人为的改变PIN管的偏置,还是可以扑捉到有用的信息,比方说,一旦PIN管等同普通二极管的频率以下,高次谐波特别是二次谐波变化可以佐证。再就是改变偏置,在开关状态PIN管表现良好,结电容很小,说明试验的几只管子应该是PIN管。
超过一定的信号频率之后,PIN管等效为一个可控的线性电阻,因为非线性比较小,所以组成适当的电路之后,作为高频电路中的衰减器比起电阻衰减器更加方便,因为远程控制比较方便,所以能够完成一般器件难以完成的任务。比方说爱好者们制作扫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用来进行稳幅那是很不错的。
笔者试验的这些管子使用频率比较高,显然不能满足收音机中频的要求。适合收音机500千周左右的PIN管,查阅一些资料似乎可以,有待感兴趣的朋友进一步实践。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