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L608 于 2015-12-22 20:35 编辑
今年6-7月份开始研究方案试做原型
8月开始在论坛发帖讨论寻求帮助和改进
然后就障板尺寸,设计制作低音箱体,自己啃书上网查资料在做模型测试一个劲地捣腾了2-3个月“箱体尸骨遍地啊”,
终略有小成
非常感谢论坛各前辈的指点 给了我不少改进思路和想法
感慨DIY真是条不归路,
烧钱那是绝对没错,DIYER真不比买成品便宜,幸好自己能动点手厂里也有加工能力钱上还算省了点,原来10万预算买一套后来临时起意DIY,结果也烧了个大差不离了
烧精力除了上班和必要的应酬外,就是上网查资料看帖子找思路做模型做样品测试,我老婆都说我现在是和跟音响谈恋爱
但绝对烧地值,如果买成品那对新玩具热情估计也就1-2月的事,然后就么有然后了,DIYER让我投入,茶饭不思,心随意动……溢美之词无以言表啊
烧完回味仍是感到作为DIYER 真是自得其乐 乐趣无趣
我初衷要做一套低成本,原件都能在方便在国内买到的ORION,初衷不改
我认为基本是做到了,可能有人觉得它和原版的ORION有区别,这个我不予争辩单元不一样声音风格必然有区别,我是DIYER是学习借鉴不是照搬照抄
但负责任说比市面上绝大部分的10万的落地+功放好听而且声音更具风格和特色。
另一方面也证明国产零件在设计搭配合理情况下也能做出较高水准的声音,钱学森提出整体设计合理性要远远高于单个零部件的性能优越性,我非常认同
我在设计制造装备上,有些人总是强调国产材料这不行那不行,动不动要换国外的,三下两下就要山寨国外设计,人家老外放个屁你也要学回来 你自己不会放
崇洋媚外到 没自信放屁 更主要的是没知识不敢乱放屁 只能更着人家后面放屁
对于先进的东西 我们要学习参考消化吸收
对于自己的产品 我们要整体设计 取长补短 扬长避短
回到正题
高音还是采用的2只前后安装 听音位较远时偶极安装法空间感更好些,听音位较近时2只或者1只高音区别不太明显
高音放弃了铝带高音 用回球顶高音 原因铝带速度快了以5寸以上中低音来说速度不太匹配 更主要10寸以上低音速度完全跟不上
中低音从4寸一直试到8寸 喇叭买了一堆,我认为就尺寸而言6.5寸以下综合来叫比较合适,
低音我是坚决反对用炮喇叭,论坛上不少人跟我说用仿原版ORION长冲程炮喇叭,最后低音问题无突破的情况下,我国产买了几种结果都不行,放200-300HZ以上就是烂声
分频器我现在自己做了模拟电子分频的,但是我觉得做模拟补偿电路蛮麻烦而且这个只能和喇叭单配,调试过程也是相当痛苦,我最近想试试用DSP来做数字电子分频
功放除了推低音外,千万不要买TB便宜的IC功放,这种功放声音线条太粗太声音,林奎兹官网推荐了LM3886什么我觉得也不怎么滴,声音太直白么有细腻的感觉,
中高音功放不要追求功率,1-20W足以足以,一定要挑靓声的情愿功率小,但必须靓声,这个设计任何功放的缺陷都会表现得很直接,电流从功放到喇叭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原件可以修饰
低音功放不要听信谣言要几百瓦,特别是如果你采用障板低音 建议最少单边2只最好4只,基本上每只低音单元只需要2-30瓦的就够了,多了无用
用箱体设计的低音 ,功放宜大不宜小,家庭环境不需要很高声压,1-200W也就足矣足矣
低音功放速度和控制力是关键
低音箱体前外不要用导向箱,卖的成品箱我都没听到满意的,DIYER用个软件随便设计一下就能出好声, 落地导向箱做好指标容易做好声音绝对难,这个观点不同意随便拍砖
……困了睡醒再写 赶紧上两张图显摆显摆 不能免俗不好意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