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5 13: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2-11-15 16:25 编辑
1、220uH改25uH左右,提升20uH以下小电感测量精度,程序可以不改,建议改为新版程序
2、架装4.7mH,提升电容档测量精度,减小接触电阻影响。可以不改程序
3、增加100nF电容及相应开关,产生一个低频档,以便适应10mH到1H的铁芯电感测量。
4、R4=1k改为3.3k,减小功耗,增强LM393延时,与超前反馈形成最佳补偿效果。程序可以不改。不改程序,只起到减小功耗作用。
5、R6=100k改为300k,强烈建议修改。程序可以不改。
6、R5=3.3k改成10k,程序必须改。
其中,
第5项,强烈建议修改
第2、3项,如果希望使用电容档、低频档,则建议修改
第1、4项,想进一步提升小电感测量精度的,建议修改
第6项,想自己动手买元件并安装整机,此项是必须的。因为,你的LM393可能与我的LM393相差很多,电路可能需要更多余量才行。
关于本表应用、适用范围及精度(指最后版本):
1、精确测定小电感、小电容。它的精度有点数字电桥的模样了。实测误差一搬在0.5%左右。且测得结果是真电感。
2、准确测量大于20H的电感。测得结果是有效电感,但与真电感很接近。因为,此时的谐振频率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频率范围。
3、高精度测量小于3300pF电容(实测误差0.5%左右),小于100nF也可以取得较高精度
4、直读测量Rd
以上四个功能,在精度、实用性、操作等方面,都是其它仪表难以做到的。
不足:
测量500uH到5H范围的电感,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特别是测量10mH到1H范围的铁芯电感。
1、这个范围的实际电感器,频率特性、Q值等参数大多不太好,一搬需要指定频率下测定其参数才有更大价值。
而本表的频率是谐振器自己决定的,测试结果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本表所显示的电感量,表示谐振频率下表现出来的电感量。如F=45kHz,那么就表示45kHz下测得的有效电感值。
这个范围内的测量精度,还是1%左右的精度(Q值较高的电感器)
可是,它可能谐振在我们不须要的频率上,测量再精确,用处也要打拆扣。
增加一个L档,只是为了缓解这个问题。
2、比较耗电。今后,如果大家需要,设计成单节锂电池供电的,就会方便许多。
要作为常用表,对耗电量是有要求的。
我跟2007版主说,不必承诺精度。原因不是此表精度不好,而是,此表测值可能不是你需要的。
比如,测一个20mH的铁芯电感,用1kHz以下频率,容易测得你所需要的参数。但是,用此表测量这个电感,得到的频率远大于1kH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