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2-27 23: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5-2-27 23:25 编辑
MF3的ACV采用的是全波整流,表头在交流电的正负半周内分别与两个电阻臂串联,虽是双管,却同时具备了“单倍压降、全波整流、无需抽头”三个优势,妙哉。
直流电压灵敏度为1k/V的话,交流保留全波最高可做到0.9k/V,虽然很接近直流,但毕竟差了点儿,因此DCA、DCV、ACV三者只能相互迁就,这才勉强共用了同一套分压结构,这大概也是其精度等级为4.0,而不是更高的原因之一吧。
例如,从DCA看,网孔的极限灵敏度为3*300mA=900mV,实际却是250uA*2.46k=615mV,网孔自阻应该是 900mV/0.25mA=3.6k,但实际上是3+9+...+120=2.46k,差了1k多,显然DCA做出了牺牲;
再看DCV,按1k/V和900mV算,分流电阻应该是900欧,实际却是860欧,按615mV的话是615欧姆,也不对,因此DCV不是资料上写的1k/V,我倒算了一下,大概是0.956k/V,各档有差异,显然DCV也做出了牺牲。
对于ACV而言,这个网孔被地拆成了两部分,作为“双管桥式”的俩假肢,这就不好愉快地分析了,俺也不懂咋算,按内阻估的话AC15V差得比较多。
所以,楼主的问题,答案就是前述的8个红字。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