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7-22 22: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首先道歉并认同您的观点:C1、C6由甲类电流充放电,初级偏置电流决定这两个电容上的slew rate。
其次,在Spice里仿造了LT1813这类【current on demand】甲乙类运放,着重研究823结构图中C2的作用:
屏幕0224.png
(96.72 KB, 下载次数: 0)
随着C1(连接FB节点和hiZ节点)增加,放大器的闭环相位裕度变大。据此我坚持823电路里的C2是输出级的补偿电容。
823的C2能不能令输出current on demand级的输入阻抗变大我不清楚,但AD823英文版数据手册Rev.E的Figure 37中已经标出C2是输出级的米勒电容。这更加使我确信自己的观点。
屏幕1220.png
(92.34 KB, 下载次数: 0)
更进一步地,我认为823这颗C2电容不仅是miller补偿电容,而且是miller的升级版——Cascode miller(又称indirect miller)补偿电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