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4-6-14 15:27 编辑
突然想到一个事,6n5单个13w屏耗,一个玻璃壳内有两个,并管就是26w,然后再并一次就是52w,这时的内阻是115欧。这个指标很不错了,可就是线性差了些,如图。如是再来个A类端推挽,这时等效内阻再降一倍,等于60欧吧。这样每声道得是4个管,双声道8个玻璃管,但这样的成本可能都不超200块。这么多年总结下来,不管单端工作时线性有多差的管,用在app后级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失真特性,甚至是右特性管都一样,原因很简单,根据差分电路的核心原理,任何时刻都有一个自己的镜像在处理极性相反的信号,汇合到输出端得到一个失真抵消后的低失真信号。记住一定是app才有这结果。再算单臂120欧 屏阻,一般取5倍作为负载阻抗,这是正常的取值方法,然而由于是工作在app模式,所以这种为了降低失真的取值方法显得没有太大意义,于是取3倍也不过分。这样的输出牛单臂就是360:8。干脆取400:8。双臂800:8变比是10:1。即是5:5:1。看这样低变比的输出牛性能是很容易就做好的,因为内阻极低,所以并不需要什么名牛,随便绕个都不会差,关注漏感就行。这样下来一台25W大功率低成本的甲类推挽就这样诞生了,关键是抵食物又大件 ,性价比高到离谱。但这并不适合财力雄厚的发烧友,因为这管名气太逊了,很难让人敢想他能出好效果,因此这是更面向工薪阶层的。此贴关键点是app的失真抵消效应对任何管都是有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