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nahaotian

关于6管OTL电路的疑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 1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年 发表于 2023-11-1 11:30
100微法的是自举电容,我是说220微法的这个,

两个都是自举电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2: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nahaotian 发表于 2023-11-1 11:48
您说的是C6,220pf的电容吧,这个电容是为了不自激,将高频信号直接短路到下一级。

不是,我是说“jiachangchun”老师的图,220微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2: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路图看上去非常熟悉,我在淘宝上买过套件组装过,功放管是DD01,音质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年 发表于 2023-11-1 12:30
不是,我是说“jiachangchun”老师的图,220微法的,

隔离直流,交流负反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3: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Hongxiang 发表于 2023-11-1 12:40
这个电路图看上去非常熟悉,我在淘宝上买过套件组装过,功放管是DD01,音质一般。

群里苏老师做个这个,从视频上看效果不错。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 ... page%3D1&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3: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nahaotian 发表于 2023-11-1 13:03
群里苏老师做个这个,从视频上看效果不错。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 ...

我就是买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4: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为啥不自己尝试做一下呢?

我想自己做一个,看看什么效果,效果好与坏无所谓,主要是体验这个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5: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做的好,实验+锻炼脑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19:5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之所以对一个电路有这么多疑问,根本原因,一是不会分析电路,二是是对电路的原理不清楚。
        这种6管OTL功放,BG5、BG6分别是BG2、BG4的电流扩展管,其主要作用是扩展功放的输出电流和输出功率,即使去掉BG5、BG6,去掉R14、R13,电路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这就是直接耦合4管OTL功放了。对于4管OTL功放来说,BG2、BG4可以认为是BG3集电极电流的电流扩展,即使去掉BG2、BG4等元件,R4改接BG3集电极,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和放大作用仍然成立,这就是异极性三极管两级互补直接耦合放大。
        其中,R4接BG3集电极和BG1发射极,这是大回环负反馈:假如接通电源瞬间BG3集电极电位比BG1基极高很多,那么这两点的电位差就会使BG1产生很大的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其集电极电流在R3上产生的电压又会使BG3导通,BG3导通使其集电极电流下降,结果造成BG1和BG3集电极电流减小,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实际电路中,R4直接接OTL功放输出,由于音频波形是对称的,为了在电源电压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OTL功放的输出端(C7正极)电位就必须设置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因此在20V供电情况下,R4右端电位就应该10V。对于直流来说,BG1发射极电流只有R4这一条路径,集电极电流有R3和BG3基极两条路径,因为电路中BG3基极电流远远小于R3的电流,所以可以忽略BG3基极电流,认为BG1集电极直流电流仅流过R3;由于BG1放大倍数通常很高,其集电极电流与发射极电流近似相等,因此可以认为电路中R3流过的电流与R4相同。因此,要让电路处于放大状态,那就必须让R3两端的电压是0.7V,R4两端的电压就是R3两端电压的3倍多一点,2.2V左右,计算可得BG1发射极电位为10-2.2=7.8V,BG1基极电位为7.8-0.7=7.1V。
        如果BG1瞬时输入电压为正,那么这个交流输入会使BG1、BG3集电极电流同时减小,当输入电流达到一定值,那么BG3就会截止。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功放所需输出电流(10V/8Ω=1.25A)和BG2、BG5放大倍数乘积计算出BG2基极所需最大激励电流,再把计算结果乘以5就是BG3的最小静态集电极电流,实际BG3的集电极电流取值只能大于计算结果,不能小于计算结果。这样,当输入信号使BG3集电极电流减小,在BG3集电极电流下降到静态集电极电流的一半之前,BG5发射极输出电流已经足够了,而且由于BG5发射极输出电压上升比输入信号更快(这就是功放的电压放大作用),R4两端电压实际并不是减小而是增大,这样,由于R4的负反馈作用,在输出端电位达到电源电压之前BG3并不会截止。
        BG1的作用当然是放大。对于输入交流信号来说,信号从基极注入、从集电极输出,这是共发射极放大,共发射极放大既有电压放大作用也有电流放大作用,因此有BG1的6管OTL功放比没有BG1的5管OTL功放可以用更弱的信号激励。对于直流负反馈来说,R1、R2、W2为BG1提供固定7V的分压偏置,功放输出端电位经R4注入BG1发射极,这是共基放大。有BG1的OTL功放,输出端直流电位通常比没有BG1的更稳定。
R3、R4的设定比较复杂。直流负反馈是由R4产生的,R4越小,输出端直流电位变化造成的BG1集电极电流变化越显著,负反馈效果越好,输出端直流电位稳定性越好——然而,R4两端实际并不只有直流电流,由于R9、C4的存在,R4两端还承担着功放输出的交流电压,如果R4取值太小,那么R4对功放输出的分流就越多,且大幅度的交流会造成R4发热甚至烧毁。另一方面,由于直流负反馈作用是通过R4加到BG1的,BG1对输出端直流电位变量的放大倍数实际等于R3/R4,因此R3/R4值越大,直流负反馈效果越好,功放输出端直流电位越稳定。然而,当R3取值过大,BG1集电极电流设置得太小,会造成BG1输入阻抗过大,非但不能改善输出端直流电位稳定性,且会使功放的非线性失真变得更大。实际应用电路,R3取1k~2k,R4取500~2k比较合适。
        这种OTL功放不但有直流负反馈,还有交流负反馈。负反馈电路的放大倍数分为“开环”放大倍数和“闭环”放大倍数。开环放大倍数就是去掉大回环负反馈时的放大倍数,对于该电路来说就是短路R9时的放大倍数。开环放大倍数本身并不稳定,而且会随着输入信号而改变,实际是很难精确计算的,这种4级放大电路通常在一百到一千之间。闭环放大倍数,就是让负反馈电路生效时的放大倍数,也就是像图中那样把R9与C4串联之后的实际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比开环放大倍数小,为了充分利用负反馈矫正放大电路的失真,音频功放通常要把闭环放大倍数做得比开环放大倍数小得多,一般根据需要选择R4与R9比值,把闭环放大倍数设定为10~50之间为宜。
        R6、C3乘积,通常要求不小于喇叭标称阻抗与C7乘积的10倍,再大一些更好,但是电容的容量与体积和价格正相关,太大没必要。R6取值,通常要求R7>2(R6+R8),R7大于50倍喇叭阻抗。假设BG2放大倍数100,BG5放大倍数30,喇叭阻抗4Ω,按之前的方法计算BG2所需激励电流为10V/4Ω=2.5A,2.5A/30/100≈0.84mA,那么BG3集电极电流可取0.84*5=4.2mA,实际取值5mA。BG6+BG7+BG8总阻值取10V/5mA=2kΩ,那么,R7取1.5k,R6取270,R8取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11: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haotian 于 2023-11-2 12:50 编辑
冰岛 发表于 2023-11-1 19:51
楼主之所以对一个电路有这么多疑问,根本原因,一是不会分析电路,二是是对电路的原理不清楚。
        这种6管OT ...


感谢冰岛老师的分析讲解。
下面的图片是我仿真后的结果

OTL2023110201.PNG

我这里VCC=12v,喇叭按照8欧,2N2222的放大倍数按照250计算的。

目前我的输入信号幅值是100mVp。但是对于MP3等设备的输出电压应该再1Vpp以上,如果要是这个单路直接接MP3的音频输出,那样失真会很厉害,那么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还有个问题,就是这个功放,每级放大器之间是否需要阻抗匹配?就像顶楼那个电路图,BG1的共射放大时,输出阻抗是否需要与BG3的输入阻抗匹配?

还望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 12: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nahaotian 发表于 2023-11-1 14:44
那你为啥不自己尝试做一下呢?

我想自己做一个,看看什么效果,效果好与坏无所谓,主要是体 ...

自己做电路板太麻烦了,我是买的散件,回来自己焊接的,相比锗管功放,音质真的很一般,也许是我用的喇叭很一般,电压是在12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 12: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nahaotian 发表于 2023-10-31 16:11
这个不是我分的,电路上也不是这个值,我表达的问题。其实我想说,如果设计这个电路,那么BG1的Vce是否应 ...

这个问题,如果放大的交流信号,数出峰峰值和电源电压接近了,三极管的VCE要注意是电源的一半。如果,信号的幅度,和电源比,小很多,那么VCE的值就可以放宽很多,大一些,小一些都可以,只要信号出线上下削顶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 14: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nahaotian 发表于 2023-11-2 11:59
感谢冰岛老师的分析讲解。
下面的图片是我仿真后的结果

我认为:“BG1的共射放大时,输出阻抗是否需要与BG3的输入阻抗匹配?”----BG1就是共射放大器,集电极电阻R3是他的负载电阻,同时又是BG3的偏置电阻,但是又被BG3发射结钳位于0.7V,结构上BG3动态范围较大,BG3的负载由电阻R6R7以及三个二极管组成,输出信号供给末级。
所以不存在你说的阻抗匹配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 22: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BYT 于 2023-11-2 22:53 编辑
nahaotian 发表于 2023-11-2 11:59
感谢冰岛老师的分析讲解。
下面的图片是我仿真后的结果


目前我的输入信号幅值是100mVp。但是对于MP3等设备的输出电压应该再1Vpp以上,如果要是这个单路直接接MP3的音频输出,那样失真会很厉害,那么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这位同志基础不扎实啊,仿真可见输入0.1V输出4.2V,放大倍数40多倍,和计算值差不多,如果输入1V的话,按照这个倍数,输出就得有40多伏,但是供电只有12V,剩下几十V怎么变出来?所以这个问题很好解答:1.增加供电电压,保证最大输入时也有余裕;2.降低放大倍数。

还有个问题,就是这个功放,每级放大器之间是否需要阻抗匹配?就像顶楼那个电路图,BG1的共射放大时,输出阻抗是否需要与BG3的输入阻抗匹配?

有条件最好做。三极管的基极输入阻抗计算公式为r_π=β*Vt/Ic,β是放大倍数,Vt是热电压,25°时差不多是26mV,Ic是集电极电流,注意β会随着Ic变化。以模拟图为例,Q4的Ic直流分量为15.6mA,根据数据手册可知这个电流下β变化不大,可以按设定的250计算,那么此时Q4的基极输入阻抗r_π就是250*26mV/15.6mA≈417Ω,可见图里的电阻不是非常匹配

其实从本源上去理解三极管是最好的,例如理解了Vbe和Ic的指数性关系,我们就可以根据简单的微分知识得到Vbe的变化引起Ic的变化(即跨导g_m)有这样的关系:(下划线表示下标)

                g_m = i_c / v_be = Ic / Vt,

注意i_c和v_be都是微小的变化量,也就是微分量。计算静态工作点下的跨导时,我们只要记住g_m=Ic/Vt即可,这里的Ic和Vt都是直流量;

又因为Ic=β*Ib,所以又可以这样表达:

                g_m = i_b * β / v_be,

ok,现在我们有i_b和v_be的比值了,我们试着变换一下:

                g_m / β = i_b / v_be,

现在我们有输入阻抗的倒数了,也就是输入电导,我们吧式子再倒过来:

                β / g_m = v_be / i_b,

现在我们得到了基极电压变化量引起基极电流的变化公式了,这就是我们要的输入阻抗:

                r_π = β / g_m,

还记得上面的g_m=Ic/Vt吗?这样我们就有了:

                r_π = β*Vt / I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 23: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RBYT 发表于 2023-11-2 22:51
目前我的输入信号幅值是100mVp。但是对于MP3等设备的输出电压应该再1Vpp以上,如果要是这个单路直接接M ...

接上楼:

这个电路比较有意思,但是对初学者来说不友好。输入级,即Q3管一级,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差分电路砍了一半的电路。这是个共射放大电路,信号从集电极输出,然后反馈电压从射极输入。

从仿真我们可以看到,Q4的静态电流设置得比较大了,这样导致了其输入阻抗较小,一般来说设置在几个毫安即可。但是这Q4的Ic由什么控制呢?这对初学者来说使有一定难度的 其实Q4的电流是受R2控制的,电路中的直流负反馈的过程是通过Q3组成的共基放大电路进行的。如果R2太小,那么,Q4的集电极电压就要通过相对大的变化来引起Q4基极相对小的变化,而Q4的集电极电压又是通过Q4的Ic在D1、D2、R9上的压降得到的,这样一来Ic势必增大。图中R2较小,R9也较小,这对Q4电流的“减负工作是不利的

这个电路一环扣一环,不好分析;其中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R2换成恒流源,R9换成Vbe倍增电路,等等,其实最后改进来改进去都改进成了运放里头的电路了 所以拿来学习不太好,做来玩也不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6 0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