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ehhehdh

求锗功放电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1 2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名的1969功放电路,可以试一试!
1969资料.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2 08: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31022082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2 17: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默默无闻111 发表于 2023-10-21 17:55
看这个合适吗,还少一张,传不了了。

你好: 想仿制这个电路,无奈看不清楚,能提供清晰的吗?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2 19: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mky6809 发表于 2023-10-22 17:06
你好: 想仿制这个电路,无奈看不清楚,能提供清晰的吗?     谢谢了。

5_缩小大小.jpg

7_缩小大小.jpg
因为发图数量限制,把图整理一下,但图号在,请自行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2 21: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进示意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3 06:5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胆LAODAN 于 2023-10-23 07:15 编辑

同性晶体管OTL电路,程式繁多,各具特色!顺其历史演化脉络梳理,校比电路结构和效果,还是1969架构更胜一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5:0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胆LAODAN 发表于 2023-10-21 13:10
可参照下图原理!

这个已经试了,可行声音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9 16: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ehhehdh 发表于 2023-10-29 15:07
这个已经试了,可行声音很大

说说音质咋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9 18:0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矿坛真是老师厉害啊。这个条件都能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9 22: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简单的3管OTL:


otl小耳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30 00: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岛 于 2023-10-30 00:56 编辑

使用同极性三极管的锗管功放,这种电路结构比较合理:

        该电路图来源:再发功放图,由本坛孤胆游侠提供。
        其中,两只功率输出管工作在甲类状态,24V供电的情况下,功放管的集电极电流在0.9~1.2A左右为宜,因此1Ω发射极电阻上面的电压达到0.9V以上,基极分压偏置、发射极电流负反馈,这种直流偏置结构使电路的工作电流和输出中点电位相当稳定,只要功率管参数可以满足电路需要(不满足的可以降低电压、电流),并且散热片足够,就没有烧毁的风险。
        电路中,T3基极激励波形取自R15,而R15上面的波形又来源于T4集电极电流,也就是说T3基极激励波形来自T4输出,而T3发射极输出电流又与T4集电极输出电流同相叠加到喇叭,即功率输出级自倒相。
        这种电路的理论最大输出电流是功放管静态集电极电流的两倍,实际并没有这么高,不失真输出也就1.5倍顶天了。24V供电理论最大输出12V,减去发射极电阻和功放管饱和电压损耗,实际最大输出10V左右,因此可以得到,功放最大输出电流为10/8=1.25,因此功放管静态集电极电流取0.9A就可以满足输出功率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30 0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岛 于 2023-10-30 01:27 编辑

除了自倒相电路之外,推动级分负载倒相也是相对比较简单、输出波形比较好的甲类功放:
IMG_20231030_011445.jpg
        这种功放可以认为是JHL1969的终极简化版,它直接砍掉了第一级放大,并且用输出耦合电容和喇叭兼任上管自举,因此对电源滤波要求较高,且输入阻抗低、增益低。如果推动级用锗管,那么该电路最好在推动管基极与地之间再增加一只“下偏置”电阻,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工作点的稳定性。
        该电路的调试,要求推动管集电极电阻与发射极电阻相等,这样可以尽量让两只功放管的激励信号幅度对称,从而获得最佳的电源利用率。电路的调试方法为,更换推动管两只负载电阻(图中两只400Ω电阻)调整推动管静态电流,调整推动管基极电阻改变输出中点电位,中点电位和静态电流互相牵扯,须多次反复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30 0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个简单的 Screenshot_20231030_01225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30 0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更简单 IMG_20231030_0129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30 01:34: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岛 于 2023-10-30 01:35 编辑


这也是功放输出级自倒相,只是把自倒相部分简化了,并且增加了一只NPN管作为推动。这种自倒相电路由于负反馈深度很深,它没有电压放大能力,相当于射极跟随器,但失真非常低。由于没有电压放大能力,需要前级给出比输出波幅还稍微大一点的激励信号,在前级与功放级共用电源的情况下,激励信号幅度总是不足,因此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通常比RC耦合自倒相要小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4 2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