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4 12: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昔日重来 于 2023-2-4 12:23 编辑
17楼的问题商榷一下,在器件层面,电子管和晶体管的器件特性曲线方程表达式(记不清楚了,指数形式)用级数展开后电子管(主要是电子三极管)的偶次项占大多数,而晶体管却是奇次项占大多数,这就是由器件形成的原因,大概这意思吧,也许打字表达的不够严谨。而在电路层面,常见的OCL晶体管功放一旦出现限幅,那么输出正弦波信号立刻就会被"砍头”,因为输出不可超过电源的幅度,从而会产生大量的包含奇次的谐波,有点类似现在的电磁干扰杀手开关电源,这种谐波听起来很容易叫人感到烦躁。而在电子管功放因为有输出变压器,当一旦信号出现限幅因为输出变压器这种电感性质器件的原因,此时的限幅后的信号波形不会那么尖锐,所以产生的奇次谐波比晶体管要少,两个功放的过载后失真的成分不同,这也是电子管功放认为比晶体管功放“好听”的原因之一,由此引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功放的功率储备,如果是晶体管功放,那么输出功率要比实际使用大5~10倍,防止晶体管功放出现限幅失真,而要是电子管功放,有1~2倍就够了,当然大了更好。还有,就器件来说,电子管的动态范围,比晶体管大得多,这又是个一句话说不完的事情。但是同意17楼所说无论是偶次还是奇次失真都是失真,都应消除,只是因为偶次失真好听,人们可以接受所以津津乐道。曾听过一台最大输出时失真不到1%(手册里最大输出时5%,实际制作也许更大)的300B单端功放的声音,因为聆听时不会把输出开大最大,所以此时失真应该更小,那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完全没有以前听到的那种感觉,记忆尤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