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5-25 0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暖风轻音 于 2023-5-25 01:46 编辑
电解检波器在1899年提出,1903年就完善制成,调节良好的电解检波器效率甚至高于后期的Audion三极管,而且是费森登的专属专利。如果你不怕酸和调节的话,他可以工作的绝对让你满意。至少这种检波器服务了他不止一次的语音接收工作。
注意这种检波器发明并不是为了AM,而是当时CW自带AM,发明它是为了更灵敏接受CW,而语音检波只是发现它的特性利用。
早在1906年,专利局L.W.Austin就已经对这种检波器进行了较细致研究,这个时候已经是成熟应用了,1906年船上的美国海军正是用的它听的音乐节目。
这种检波器我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复制和电化学上面的解释。
你对检波器的历史知识很少。
Bose早在1901年就已经系统的(至少那个时候算是系统的)研究了矿石检波器,并且在1903到1904年左右,在美,英申请了专利。
磁极化检波器比弗莱明阀还要早,一定的反函数均满足的磁滞响应保证了可以检测语音(灵敏度较低)。而且就无线电报室来看,配置这个比配置弗莱明阀要轻松,1912年Audion之前,绝大部分无线电报室配的都是这个。
马可尼是讨厌弗莱明阀的,而马可尼公司至少占船用无线电的半壁江山。因为这种早期灯泡一样的二极管灵敏度不比他的磁极化检波器高(由于气体软特性和高内阻),而可靠性和消耗电源又差的离谱,船用根本不适合。
美国有首民谣叫Oh Susanna,里面有一句“I jumped abroad the telegraph and traveled down the river,The lectric's magnified and kill five hundred nigger”,介绍的就是早起船用无线电支架发报的场景,而这些火花发报自身带有机械震荡的音频调制,只消检波便可耳机收听。
直到德福雷斯特发明电子三极管Audion以后,以栅极检波提高检波灵敏度才使电子管检波器变得有意义,而发现三极管可以震荡,放大以后,AM电台才变得具备了更强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电子管和相关配套设施一直都没做的让接收端完全满意,至少人们只是把它按照矿石收音机一样不提供任何增益检波,你把它称为矿石收音机也不为过;直到再生的发明。
电子管只是提供了一种稳定放大的方式,也就是信号负熵,在此之前的信号正熵时代百花齐放,还有热丝检波器和碳接触点检波器。
在标准的费森登发射流程里,信号是通过他发明的电解检波器检波的。如果你对此有疑问,我对这个器件有过提高安全性的原理级复制,具体参考我的帖子,不再做更多解释。
所以第一是电解检波器,其次更大的可能是磁极化检波器,最后最小的可能才是矿石,灯泡那一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