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9-13 05: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放电路的调试要说简单很简单,要说较难确实较难,要说简单,就是不受指标约束的调试,按照电路图中静态电流的要求如一中放0.6毫安,二中放1毫安,调好静态电流后,调中周谐振频率在一个中心频率上,粗暴的调法,在频率低端找一个弱台,将其调到最响,调试完毕,至于增益多大,通频带多大,选择性多大,任他随意生成。条件好的上扫频仪,调出对称的幅频特性,其他也是任其随意生成。
若限定指标,如增益、通频带,选择性,AGC动态范围必须达到预定的指标,那就很难了,甚至在调试中需要重绕中周,更换三极管等。比如说某一级收音机要求中频指标,通频带大于8KHz,正负10KHz的选择性要大于40分贝,检波后增益大于60分贝。在调试时,就不能轻松能调出来了。
就调试中频的几个环节:(个人做法与认识)
1、增益与选择性的兼顾
中放电路各元件参数确定之后,调整增益的大小,是通过调整中放管的静态电流来调节的,静态电流增大时,增益变大,但导致中周有载Q值变小,使选择性变差,所以,要兼顾两项指标,不能顾此失彼。当调试中发现增益不足,选择性也差,可改换放大倍数高的中放管,如果改换放大倍数高的中放管,选择性还上不去,就要看看中周磁冒是不是调出太多,若是这样,要更换配振电容小一点的解决。若中放增益足够用,中周有载Q很高,导致通频带过窄,且还没有自激,不要通过在中周初级并联电阻来解决,通过参差调谐拓宽通频带,这样做,幅频的矩形系数会更好。
2、AGC的控制与幅频特性变化的兼顾
随着AGC深度的增加,三极管输入电阻变大,导致中周有载Q值增大,会影响中频通频带的改变,使通频带变窄,这对接收弱信号有力,但此时接收的是强信号,希望通频带宽些,对音质有好处,所以,AGC不能太深,二级收音机则采用二次AGC来解决,红灯735和红灯745则采用中周次级加一只电阻与三极管输入并联,来解决由于AGC过深时,引起中频幅频特性过大的变化,这样做会使弱信号使增益也降低,只能在增益足够高的中放电路中使用。在中周次级与三极管输入并联的电阻的数值,要根据具体能够做到多高的增益而定,能做到的增益越高,此电阻选取就可以越小,中频幅频特性受AGC影响就越小,AGC的控制就可以做的越深。
若中放三极管结电容太大,AGC的作用会造成中频的中心频率较大,所以,若想设计AGC控制较深,得采用数值较大的配振电容,选择接电容较小的三极管。
3、双中周耦合电容选取要与整体中频幅频特性有机配合。
临界耦合的电容数值是随中周的有载Q值而改变的,所以要根据中频幅频特性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改变耦合电容的数值。当有载Q值足够高时,选取临界耦合过一些,使其出现略有双峰,通过单中周的幅频特性将双中轴的幅频下凹的部分补就回来,单中周的有载Q值和双中周的双峰远近配合恰到好处,才能出现平顶的幅频特性,没有扫频仪、没有耐性一般是调不出来的。补救双中周的双峰下凹恰到好处,需改变单中周的有载Q值。
兼顾各项指标,需要反复耐心调试。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