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upeter 于 2022-4-7 22:21 编辑
最近矿坛连续几个帖子,谈论“高淳放大头”,反映褒贬不一,这里我也简单说两句。
我首次接触“高淳放大头”这个名词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经常去上海福州路的上海旧书店闲逛,有一次在电子机电的书柜处发现一大排新书处理,书名就是《高淳放大头》。这本书定价0.2元,书店原本是6折处理,大概库存数量太大,储存时间过久没人要,电子管类书籍乏人问津,书店又再次降价,以每本0.06元销售,有图章为证。我看实在是太便宜,而且里面有我感兴趣的电子管音频放大电路,就趁机买了2-3本,多买的原因也是打算送给同好们。
书买来后也确实认真通读了几遍,为书中巧妙的设计,简单的几个元件,简单连接就能输出那么大的功率,感到深深的折服与敬仰,幻想有朝一日也尝试一下。但毕竟是淘汰的元器件和电路,后来发烧DIY主要是玩一些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功放了,然后又接触电子管电路,一路走来。仿制高淳放大头的愿望就一直没有实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知识的积累、口味的变化,对当初奉若天书的“高淳放大头”逐步有了新的认识。
说穿了,“高淳放大头”就是一个利用简陋的元器件、充分发挥电子管的高耐压和宽容度连接而成的一个功率接续器。得到应用的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国内的广播内容以语言为主,音乐是民乐为主,歌曲则是高亢的革命歌曲,戏曲以8个样板戏为主流,比较普及的还音设备主要是晶体管收音机,但功率很小,不适合小型会议,这时候“高淳放大头”被设计出来了,配合一个收音机,即可完成一个大会分会场或者广播转播的任务,基本上是没有家用场景的。
为啥说是功率接续器呢,因为“高淳放大头”的输入级是一个升压的1+2变压器,兼做隔离,需要较大强度的输入信号,前面一般要匹配收音机的喇叭输出端或同级别的信号,所以被称作功率接续器。
从技术角度来说,就是单纯的一个变压器耦合甲乙类推挽放大。在电源提供上,市电直接半波整流得到约300V,做为6P3P的帘栅极电压,倍压整流得到约600V高压,做为推挽级的屏压。由于是没有电源变压器的有效隔离,只好利用输出牛和输出牛进行市电的隔离,避免输入插头和输出喇叭线上带电麻人。如果不考虑音质的话,这做法真是弯刀遇到瓢切菜,设计的太巧妙了,不得不感叹作者真能对付。
但是以今天的玩家目光看来,功率已经次要了,音质必须第一。“高淳放大头”就不得不拿来重新审视一下:1、对于一个纯推挽级,理论情况下原管的偶次谐波失真抵消,但是剩余的失真几乎全部是奇次失真,高淳放大头能查到的失真率大多在3%以上,且没有负反馈进行压减,这样的失真度,实在是不怎么HIFI。2、当初只是为了能够响,前面匹配收音机,频带大概也就是300-3000HZ吧,以语言和唱腔为主,提琴钢琴交响等封资修的东西一概消失,总体放音频响要求不高。所以广大群众发挥了很多聪明才智,不仅电源牛被省去,输出牛还可以用电子管收音机的电源牛代用,输入牛则可以用大点的晶体管收音机输出变压器代用,这样一连接也能响的很,喜欢的话尽可试试。3、除了失真大、频响窄以外,还有个问题是推动需要一定的功率或者电压,前面需要一个成品的放音设备、或者一个集成功放块等等,既如此,现在何不直接用功率大些的功放块呢,不贵,音质又更上一层楼?4、如果嫌电源牛笨重,现在开关电源很普及啊。
所以当这个玩意儿被从故纸堆里面翻出来时,除了佩服作者在困难的外界条件下大胆变通创造了最最简易的功放电路之外,别的很难再有可取之处。与其念念不忘进行仿制,倒不如钻透推挽电路的精髓,设计或实践以音质为主要考量的电路可能更有意义。 |
评分
-
7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