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723|回复: 23

有没有用大功率场效应管作甲类单端功放的?效果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 19: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5-2 20: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啊
效果可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2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FS7KM-16A.jpg
用这个代替6P1不知行不行,还是用6P1的牛,电流和电压参数都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21: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 09: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木耳!没听出多大不同...

.......................

[ 本帖最后由 zhainm 于 2011-5-3 14: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0: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3 11: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用过永真的“中庸”,厂家展示用机,和灯丝交流供电的300B单端相比,还是要差那么一点点。
永真“中庸”1.jpg
永真“中庸”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15: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4 1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晶体管配对成本高,参数来去很大的。我这个是厂家展示用机,功率管配对都是万里挑一的。
欧博公司老总刘朝晖也谈到过晶体管配对的问题http://www.sthifi.com/bbs/talkview.asp?id=11529
      虽然我也设计晶体管放大器,但相比之下它的难度要更大于电子管放大器,说白了我们“中国造” 还是受到材料的制约。像美国的马克·莱文森,国产机目前还没办法跟它相比,人家机器那么多的管子配对,它的参数都一模一样,设计出来的素质水准非常高。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包括我们选购管子的批次,你进的这批货,上千只里也未必挑出几十对好管子,因此也没办法配好对,而问题是你一次又不可能进好几千只,这一笔资金Hi-Fi厂压不起。现在晶体管机的竞争很激烈,而产品又不能卖得太贵,所以也就进一步导致一次不敢进太多的管子来筛选。
      所以相对来说国产小功率的晶体管机反而会做得更好声一些,像我们的A-100,于建兵的艺术家6.4,还有斯巴克、丽特等,只要是小功率一对管子(指每个声道) 的,那声音基本上都还过得去。这些机器跟国外诸如雅骏一类放大器的差距并不太大,但越是大功率的,管子并得越多的放大器,差距也就越大。像马克·莱文森的300i,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并算不上是一台很完美的机器,但你国产机的所谓精品却未必能超过它。这倒并不是说咱们的设计师水平就矮人家一截,有些东西受外因条件限制你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用跟人家一样的线路,一样的管子,但你的声音还是不如人家,因为这其中的因素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4 11: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朝晖的这句话我也很认同:
声音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材料学的应用,很多指标你用仪器是测不出来的,而有一些指标参数尽管一样但在实际的听感上就是不同。
http://www.sthifi.com/BBS/talkview.asp?id=1148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4 15: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纳广告吧?楼上装的不错,用料也很好!脾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6: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4 17: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1 20: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做一个,已搭萠试过了,下管作动态恒流,效果太好了,就是不能画图,要是有高手肯帮就太好了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1 22: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seanzs72 发表于 2011-5-4 10:56
晶体管配对成本高,参数来去很大的。我这个是厂家展示用机,功率管配对都是万里挑一的。
欧博公司老总刘朝 ...

晶体管配对其实是个错误的概念。

不仅费时费力不讨好,而且还几乎不可能。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可以这样做,但依然概念就不对。

首先你无法保证输出级的三极管,或MOSFET,的对管对称,这是不可能的。

所谓的对管也是相差比较大的。

其次,所以的准互补的同一个NPN或Nmos,虽然看似可以对称,但其控制电路时无法对称的。

最后,即使静态所谓的可以对称,动态依然无法对称,特别是对于准互补来说。


对称仅仅对于理想的差动放大电路或所谓的推拉输入的有绝对意义。

二者仅仅是理想的,现实绝对不是这样的。


对称的目的对与差动放大来说,仅仅是为了降低Vos和偏执电流的带来的输出输入为0的时候的误差电压。

然而Vos,仅仅是个调零的方法而已。

还远不够用的。


你需要的是共模抑制比要足够大。

而且还是随频率变化的,低频可以80db以上,但100K就会大幅减小。


所以知道了如上事实,你还会去配对吗?

你配对也是个低频的静态效果,动态无法保证,而且频率高了,你也无法保证对称。


所谓的对称,仅仅是基于一个想象,即如果特性曲线一样,那么2者就可以保证至少低频特性几乎一样,进而高频特性,虽然变差,也不会比不对称的更差。


但差动放大电路是由共模放大倍数的,也就是说,即使100%对称,共模电压依然会造成输出误差电压的出现。

也就是说,你配对也没有用,无偿在高频或高共模电压的情形下,依然相当于Vos的误差电压很大。


谢谢大家!

信不信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3 07: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