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7 00: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总体方案及元件选型
(一)总体方案
1.设计目标
所谓设计目标,简言之就是想要什么,嗯……我要“流金岁月”那样的收音机,性能上还要更强大。于是在脑回路中初步勾勒这部收音机的轮廓:风格倾向于木质复古,定位为台式桌面收音机;功能要相对全面,收音机+蓝牙+AUX,MP3播放暂不考虑;性能上要可进行全波段接收,要有优秀的声音品质,要经久耐用。设计目标并无确切的数据指标,毕竟最初我对收音机、音箱不甚了解,只能边设计边确定。
2.方案制定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付诸实践前我认为在电子技术及其发达的背景下制作一台“破收音机”并非难事。大概仅需采购功能模块若干,导线连通,塞入一箱子便可。然当我在淘宝输入“全波段收音机模块”后,出乎意料!甚至有些惨绝人寰!并没有适合的模块,莫非打开方式不对?调整关键词,“收音机 模块”“全波段 调谐器”等等等等……凤毛麟角……从模块层面开始设计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或是必由之路。
补充:本文是在收音机制作尾声写的,箭在弦上(裤子都脱了),自己打脸的事情不好吧……啪!我的打开方式果然不对,收音机领域还有一种逆天的存在,人称车用收音机高频头,拨云见日!极其适合桌面外供电收音机。后续版本大概率会考虑使用基于恩智浦芯片的车机高频头,成本降低、流程简化,性能上或许还有进一步提升;至于负面因素是编程难度有所提高,其DATASHEET没有AKC芯片描述的那么清晰。
(2)关于如何实现设计目标的思考
至此,我终于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实现确定的设计目标;将该收音机分解开来,由以下6部分构成:收音机接收模块、蓝牙接收模块、功放及扬声器、电源、控制与显示(人机交互)、机箱。收音机模块需要全部自主设计制作。
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元件选型实际上是交叉进行的,二者相互影响,
具体选型过程在下面说明。
(二)元件选型
1.收音机IC
全波段收音机模块市面上较少见,考虑到分立元件存在电路复杂、不便数调数显、调试困难等问题,予以排除……转而考虑使用集成IC。关于分立与集成孰优孰劣在此不做讨论,X-Radio选择集成IC是综合考虑可行性与目标需求的结果。
(1)冻结的零号机——X-Radio V1.0
通过资料收集,芯科科技(Silicon Labs)为多波段音频接收器提供了各种需求的解决方案,产品成熟、应用广泛、资料丰富,其几款常见集成IC如下表:
SI47XX系列为数字调谐,SI48XX系列为模拟调谐;其中SI4735频段宽泛、购买渠道通畅,选为X-Radio V1.0版本IC。
X-Radio V1.0版的设计和制作比较仓促,未进行原理实验便依据官方资料设计了PCB并打样;元件焊接完毕后连接Arduino、装载程序,元气满满的复位启动,万分期待“System all green”,然鹅~卧槽?没有声音?反复调试,还是没有声音??哎哟我去!整个模块竟然无法工作,甚至连问题在哪里都没有查出来;内心的崩溃无以言表,万念俱灰,于是在电脑里新建了一个文件夹,文件名是“去他妈的SI3735”。至此,X-Radio V1.0宣告冻结。
总结X-Radio V1.0的失败经验,包括以下几点:
① 未进行原理电路试制,PCB设计盲目;
② 未吃透datasheet,MCU通信部分设计不清晰;
③ 没读懂《Programming Guide》,控制逻辑不清晰。
(2)精诚所至,“问石”为开
SI4735失败后,我一直在寻找替代方案,偶然看到了问石科技(感觉这家公司很神秘啊~)的AKC6955芯片,国产、便宜、全中文datasheet,什么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什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2.MCU(微控制单元)
数字调谐收音机芯片必须通过MCU发送控制指令方能正常工作;AKC6955采用I2C接口控制。在MCU的选择上,个人完全不纠结,首选ARDUINO,理由包括:①熟悉、熟悉、熟悉!②支持SPI,IIC,UART串口通信,I/O接口,模拟接口丰富。③开源、开发环境简洁。
ARDUINO具有多个型号,如UNO、mini、DUE、MEGA、YUN等等,笔者都基本使用过。由于开源,除官版ARDUINO外,还有许多山寨版及国内“优化改进型号”;基于使用经验,本次选用国内一家名为OCROBOT研发的ALPHA 8F32P-U作为收音机MCU,该模块系ARDUINO改良,兼容ARDUINO编程环境。
3.功放及扬声器
(1)单声道与立体声的抉择
使用一个或两个喇叭,这是一个问题。立体扬声效果自然是好的,但外观不行,双音腔布置上也存在一定困难;我摘着花瓣,一个喇叭、两个喇叭、一个喇叭、两个喇叭……卧槽!到底用一个喇叭还是两个喇叭?后来,我看到一束光,这束光问我,你要做收音机还是蓝牙音箱?我想我明白了,收音机一个喇叭,蓝牙音箱就两个喇叭,我做的是收音机。
(2)功放板芯片
在该机的早起版本,试用了经典的LM1875作为功放芯片,相当于把300马力V6引擎塞进了五菱宏光,由于供电及芯片布置方面的问题,最终选择的是TI公司的LM4950芯片,采用BTL方式输出,综合表现很不错,相干指标上网可查。
(3)扬声器——贵的就是对的
扬声器方面,分别购买了莞音2.5寸和3寸全频喇叭备选;价格分别为28元和56元;事实证明,就算是我这种木耳朵也能明显听出3寸较2.5寸相比声音更干净、圆润。扬声器确定为莞音3寸8Ω全频喇叭。8Ω扬声器较4Ω相比同输出功率下THD更优;当然,对输入电压的要求略有提高。
4.电源
(1)各模块的供电需求(电流为平均值)
收音机模块、显示模块:蓝牙模块:5V 100mA,
蓝牙模块:5V 100mA,
音频功放:9.6~16V 300mA(实测电压低至7V也能工作)。
(2)供电方式选择
本机采用内置锂电池+外置DC直流电源供电,锂电池可以支持约20小时收听,用于减小中、短波干扰。供电\充电模块自主设计,电源自动切换,其中充电控制采用如韵电子的CN3763模块实现锂电池智能充电。
为降低开关干扰,收音机芯片使用线性稳压器供电;为抑制蓝牙共地干扰,蓝牙模块使用DC-DC隔离电源模块供电。
5.显示及控制元件
全波段收音机的控制(或表述为输入)内容主要包括:音量、频率、频段及其他附加功能:去加重、低音开关、滤波器是否介入、有源天线是否介入、电台存储等。上述功能若通过按键实现,则会占用大量IO资源,电路设计也较为复杂;若通过方向键+功能键的操作方式实现,则程序设计复杂,操作也不直观。鉴于笔者之前具有使用串口触摸屏的经验;最终选定的方案是:
(1)两个旋转编码器分别作为音量、频率微调旋钮;附带MCU硬重启功能。
(2)使用一片3.2寸串口触摸液晶屏实现其余所有操作及显示。(型号:TJC4024K032_011X)
(3)旋转编码器(旋钮)的使用仅为保留收音机的操作习惯,所有功能原理上均能通过触摸屏实现;对于数字控制,旋转编码器易用性优于电位器。
(4)之前考虑过使用电子书那样的“墨水屏”,显示效果极佳,但因编程过于复杂而放弃使用。
6.蓝牙模块
蓝牙模块的选择余地较大,价格从几元到百元不等;关于蓝牙模块没有需要深入讨论的内容,主要考虑供电匹配、开关机控制方便、价格适合。
7.小结
这部分内容写的比较零散,我想有必要进行一次小结。回顾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X-Radio2.0总体方案设计如下:
(1)以AKC6955为核心、ALPHA 8F32P-U为MCU设计制造收音机主板,主板供电范围7~16V;
(2)以LM4950为音频IC设计单声道、单电源、BTL输出功率7.5W的甲乙类板载功放;
(3)收音机直流供电,内置锂电池,供电模块承担电源自动切换、智能充电、7~16V转5V隔离降压任务;
(4)收音机人机交互主要依靠3.2寸触摸屏实现;屏幕与MCU串口通信,屏幕组态、编程自主设计;
(5)蓝牙模块直接购入,集成AUX输入及切换。
|
-
LM1875功放芯片及扬声器测试
-
失败的X-Radio1.0
-
液晶屏厂家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