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2 15: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直流电流档校准时串一电流表,调整顺序为R1,R2,R3,R4,负误差时调大电阻,反之调小电阻。500MA档调R1,
100MA档调R2,10MA档调R3,1MA档调R4,因各档电阻电阻有牵连,1MA档调完后各档再复核一下。
4.直流电压档调整
从电路图可知,表头综合内阻与电流档分流电阻并联,形成一个新的50UA的综合表头,内阻为15K//3.75K=3K,该表测量电压接入点在50UA处,测量电压的内阻为:1V/50UA=20K,即20K/V,则各档分压电阻计算很简单,因各档电阻为串联,应从低档顺序调整。调整时并一电压表。
2.5V档内阻为2.5VX20K/V=50K,即R10(11.4K)+R9(35.6K)+综合表头内阻(3k)=50k。
10V档内阻为10VX20K/V=200K,即R11(150K)+2.5V档内阻(50K)=200K。
50V档内阻为50VX20K/V=1M,即R12(800K)+10V档内阻(200K)=1M。
250V档内阻为250VX20K/V=5M,即R14(3M)+R13(1M)+50V档内阻(1M)=5M。
500V档内阻为500VX20K/V=10M,即R15(5M)+250V档内阻(5M)=10M。
2500V档因接入点不同,接在R5,R6接点上,表头扩展I电流为(40UAX(12K+3.75K))/(I-40)=3K(R1+R2+R3+R4+R5),则I=250UA,1V/250UA=4K,即4K/V,2500V档内阻为2500VX4K/V=10M。
该档为独立电阻,因内阻很大,所以忽略了串联的表头综合内阻,对准确度影响很小。
电压各档调整时,负误差时调小电阻,反之调大电阻。如新换表头灵敏度及内阻与本电路不符,即综合内阻不是3.75K,2.5V档则调整R10,最好不要调整R9,2.5V档分成两个电阻,是为了交流电压接入点,后叙。依次调整后续各档,前档调准后固定,后档调整时不可在动前档。即10V档调R11,50V档调R12,
250V档调R13,R14,500V档调R15,2500V档调R27。
4.交流电压档调整
本表测量交流电压内阻为4K/V,电压接入点也在50UA处,因采用硅二极管半波整流,扩展后的灵敏度为:250UAX0.9X0.5=112.5UA,并联电阻为:50UAX(R16(2.25K)+表头综合内阻(3K))/(112.5UA-50UA)=4.2K,该电阻由R17(3.8K)+R8可调电阻一部分组成。表头112.5UA时综合内阻为:(2.25K+3K)//4.2K=2.33K。
交流10V档内阻,10VX4K/V=40K,即R9(35.6K)+2.33K+二极管内阻=40K,调整时只能调R9,尤其换新表头后,造成2.33K有偏差时,但调整R9时,R10也要相应调整,否则造成直流电压不准。实际上因交流10V档的非线性,内阻要小于40K。
交流50V档内阻,50VX4K/V=200K,即R11(150K)+R10(11.4K)+10V档内阻(<40K)=200K。
交流250V档内阻,250VX4K/V=1M,即R12(800K)+50V档内阻(200K)=1M。
交流500V档内阻,500VX4K/V=2M,即R13(1M)+250V档内阻(1M)=2M。
交流2500V档内阻,2500VX4K/V=10M,该档为独立电阻,因内阻很大,所以忽略了串联的表头综合内阻,对准确度影响很小。
直流电压调准后,交流电压各档就基本准确了。调整时并联一交流电压表,先调线性档位,即50V档,250V档均可。负误差时调大R8,即滑动臂上移,调无可调再调大R17,反之亦然。该调整部分为总的交流灵敏度,实际上就是调112.5UA的大小。然后再调交流10V档,见前述,10V档和50V档应反复调整几次。
有时间再写。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