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50|回复: 27

为什么用外壳充当散热片的电源不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 09: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8-12-1 13: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g1trk 于 2018-12-1 13:36 编辑
书到用时 发表于 2018-12-1 12:10
我相信别人早就“发现”了,只是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比如下图中的这个电源就是用外壳充当散热器。什么 ...



原因是热阻!

首先,铁材料的导热能力比铜铝弱好几倍。
其次,机壳铁板的厚度不足。

虽然机壳铁板的面积足够,但材料本身导热能力差,加之厚度只有零点几毫米,截面积不足,造成管壳到散热片的热阻就比较大。热阻大,热源与散热片的温差就大。管子功耗比较大时,散热片不能将热量及时导出,管子温度高,容易烧毁。

如果你的机壳是铸铁材料,厚度很大,用机壳散热没问题。但零点几毫米的铁板就悬了,除非管子功耗不太大,单位时间内需要传递出来的热量不多,才可用薄铁板做的机壳充当散热器。

图中的电源,或是管子功耗不大,或是铁板足够厚,或是偷工减料。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1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8-12-2 12:30 编辑
书到用时 发表于 2018-12-1 12:18
我也知道铝的散热能力比铁好,凃成黑色效果更好。可是铁壳的表面积,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散热能力的不 ...


不管铁板再大,热量是通过管子与铁板紧密接触面的轮廓传出去的,这个轮廓线的长度以及铁板的厚度决定了管子和散热板之间的热阻,管子的热量传到铁板上也只能通过这条轮廓线向四周传递,这条轮廓线的热阻就决定了整个散热板的散热能力,不管散热片有多么大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12: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淘宝上卖的机箱基本上都是把外壳当散热器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0: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箱都要加厚并且用铝做,漆成黑色,成本上去了,效果却不怎么好,谁会这样设计?原本是只有大功率元件温度高,改成机箱散热就变成所有元件温度高,何苦来哉。
一些散热压力不大的仪器也有利于机壳散热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3: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找本书看看关于散热器的章节~

有个包络面积的概念请仔细看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21: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过几种利用有机壳散热的,一般是小功率的。
大功率散热要求高,铁皮壳虽然面积大,但热传导差,局部发热严重,起不到很好的散热的作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00: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F35_ 于 2018-12-5 00:23 编辑
书到用时 发表于 2018-12-1 12:18
我也知道铝的散热能力比铁好,凃成黑色效果更好。可是铁壳的表面积,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散热能力的不 ...


散热片面积只能体现散热片到空气的热阻,热量最初是由器件传递到散热片的,器件到散热器的热阻,决定了器件上热量的流到散热片的速度,如果这个速度不够,散热片哪怕再大,也没有用,器件的温度是降不下来的,如果这个速度足够
如果从散热片流向空气的速度不够,散热片的温度就降不下来,导致器件温度降不下来,这是散热片要足够大的原因,需要增加向外散热的能力,大到一定程度本质上就没用了,只能延缓温度上升(散热片体积决定热容量,你可以理解为一个水池,水池越大,满的越慢,但终究会满),而无法阻止

就比如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的最大值决定了出口的有效最大值,铁的热阻要高好几倍,就导致这个入口很小,此时你用再大的铁片,也不如一块刚刚够的铝片好用。而一味的增大散热片也是没啥用的,如果散热片的能力不足,可以用加速空气流动的方式,比如风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3: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实际上在散热的问题上,不同材料表现出来的散热能力集中体现在材料的热阻上。
铝的导热能力是熟铁导热能力的3.77倍,或者反过来说,铁的热阻是铝的热阻的3.77倍。
换句话说,当铝将一单位的热量传导走的时候,铁对这一单位的热量将需要3.77倍的时间才能传导走。显然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对于发热端来说,铁与发热端接触的温度是铝与发热端接触的温度的3.77倍。这也就是为什么不用铁机箱外壳作为散热路径的原因。
当然如果机箱是铝材料的,那么同时作为散热路径的做法是不言而喻的。例如移动通讯设备的功放、电源等等,其功率管多半都安装在机箱上。不过同时也有个前提,那就是这些设备的散热都属自然传导型,而不会是风冷式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2:4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大于天,任何有触电风险的事都不可以将就,所以,外壳散热的工况适合的只是隔离后低压部分,高压的东西,绝缘钱失效击穿了对人体来说就是大问题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2: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洋DZ 于 2018-12-1 12:39 编辑
书到用时 发表于 2018-12-1 12:10
我相信别人早就“发现”了,只是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比如下图中的这个电源就是用外壳充当散热器。什么 ...


哦,低压的,这个变压器的输出有变压器隔离了,已经比较安全,几乎不用考虑漏电造成的风险,这种可以哦;但是因为铁壳传导还是慢,还得用铝制的散热器衔接一下,不过这个铝的可以直接固定在底壳上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2: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0: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锚 于 2018-12-1 10:08 编辑

条件是外壳是一电极,对人安全!不然就要浮起来,要保散热和绝缘!现多是开关电源了,为安全,都屏蔽在机箱内,这样电磁幅射小。散热材料第一是铜,其次是铝,铜重成本高,铝轻成本低。其它材料散热慢!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0:46: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小(微)型开关电源都是塑料壳封装,内部开关变压器都是用胶粘在外壳上的,既是固定,也有散热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0: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洋DZ 于 2018-12-1 10:51 编辑

正常能够人体经常接触的外壳一般接地,而散热的开关管消耗最大,需要散热,怎么解决地和高电压之间的矛盾?通过悬浮的方式不是不可以,但是总会有风险,设计人员不会去冒这个风险的;各种规范要求也不允许。
在设备内部的,可以方便解决漏电风险的,大概另当别论了……
再说了,这么多年了,难道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1: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年一些简易的给收音机供电的稳压电源,就有过这样的设计,比如说一些6—9V可调稳压电源,就是将功率管加一云母片装到了小电源的外壳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2: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2: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2: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8 04: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