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10 20: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uethinkksj 于 2024-1-10 20:48 编辑
好文一篇,我最近也有这个思索。
这个低频管收音机应该是晶体管刚刚出现,主流的管子是合金管,截止频率很低,高频晶体管价格比低频管贵很多的时代。
我是这么想的,用一个直流电子管1A2变频,然后用两级低频管做中频放大,采用共基极电路。然后可以用来复电路来用这两个管子用共射放大再放大一遍低频信号。最后用一个滑动甲类放大器做功率放大。
这个设计的优点是1A2是那个年代很容易买到的管子,而且作为专业变频管,相应的电路很成熟,也能很好地工作在短波段,利用一些技术,12V下面就能工作。
低频管共基极放大器重要的是做好阻抗匹配,这个电路的增益是跨导乘以输出阻抗,所以如果想提高这一级的增益,需要提高三极管的跨导并使用高的集电极负载阻抗。由于跨导正比于工作电流,适当增加三极管的工作电流是有益的。至于集电极负载,LC谐振电路的谐振阻抗也是很高的,共基极电路的输出阻抗比共射放大器更高,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电压增益,同时工作也比共射放大器更稳定。当然我们也要利用中和电容来中和可能的反馈,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这样一个设计,一共用了3个低频管,当年的标准超外差三管机要用两个高频管和一个低频管,节省下来的钱可能就超过了一个1A2的成本了。两级共基极中放的增益应该能和一级共发射极中放相比,但是两级低放的增益比常规的一级低放要高很多,所以本设计的整机增益是比标准超外差三管机要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