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12 20: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g1trk 于 2017-11-12 20:55 编辑
根据您陆续给出的资料,重新整理了一份图纸。按图先把原理搞明白,再谈维修,避免盲人摸象。
按上图试着分析一下这个电源的工作过程:
1、D1、C2、R2是RCD保护,消除开关管反峰用的。ZD1是Q1的栅极保护二极管,避免栅极电压过高而击穿。还有前面的整流桥、EMC电路,这些都不说了。
2、电源上电后,+300V通过R1限流为Q1栅极电容充电,当电压达到10V以上时Q1开通,R7上的电流线性上升,其上的压降也随之升高。
3、当R7上的压降大于0.7V后,Q3导通,使Q2也随之导通。Q1栅极电容通过Q2放电,Q1关断。至此启动过程完毕。
4、Q1关断后,磁芯储能通过向次级释放,经整流管后开始建立输出电压。同时因为L2与L1反相,L2感应出上正下负的电压。这个电压通过R3、C3再次给Q1栅极充电,Q1再次开通。依次往复形成震荡,维持电源输出。
5、当光耦和ZD2不存在时,Q1开关脉宽只取决于R7上的压降且不可改变。电源输出端会按变压器匝比输出一个较高的电压。
6、加入ZD2和R5后,当上一个脉宽较宽而使L2上感应的电压高于12V时,ZD2击穿,通过R5使Q3“提前”导通,Q1“提前”关断。这就实现了脉宽调整,开关脉宽将比自由震荡时变窄,输出电压也相应有所回落。此时的输出电压会高于标称输出(25V),为光耦加入控制预留调整空间。
7、再看光耦加入控制后的情况。当输出电压达到25V时,431的1脚电压达到2.5V,3-2脚之间电流增大,光耦内的光电管开始导通。L2感应的电压经D2整流后通过光耦加到Q3的基极,Q3、Q2导通,Q1关断。维持输出电压在25V不再升高。当负载增大使输出电压低于25V时,431的1脚电压降低,光耦内光电管导通角变小,加到Q3基极上的电压不足以使其导通,Q1的开通时间将会延长(脉宽变宽),变压器向次级传递的能量增加,输出电压回升至25V。这个控制过程依次往复,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维持在25V不变。
以上是我理解的电源工作原理,可能有描述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但大概能说通。
再回过头看您说的故障,输出电压偏低且随负载而变化,说明稳压功能失效。
实现稳压的前提是当431、817不接管控制时,输出电压能升到25V以上。这很好理解,拿线性稳压电源来对比,你想输出某个电压值,则输入到调整管上的电压必须高于输出值,才有调整、稳压可言。
您的电源只能输出20V左右,说明Q1开关脉宽太窄,传递到次级的能量不够导致输出电压升不上去,故障在热端。
再看热端的控制过程,脉宽控制有3路:
1、817这一路因输出电压低于其控制阀值而未生效,忽略。
2、R7上压降控制脉宽这一路,R7阻值变大或虚焊,会引起Q1提前关断,脉宽变窄。
3、ZD2这一路,ZD2击穿或性能不良导致稳压值下将后,这一路会提前加入控制,使Q1提前关断,脉宽变窄。
可能的故障:
1、R7虚焊或其本身阻值变大。
2、ZD2击穿或性能不良。
当然,检查这些之前,您要先确认+300V没问题、次级整流管和滤波电容没问题、ZD1没问题。
就这么几个零件,即使不分析原理,逐一代换应该也能排除故障。静下心来慢慢查,应该能修好,祝您成功。
另外,C13是调环路响应速度和防止431自激用的,搞明白其取值要有一大堆计算过程,没算过。而且往往算出来也不准,这个电容一般经验值是103-104之间,靠调试确定最终值。您的电源上用到1UF这么大,没见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