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bluesky2016

看似“不起眼”的工具“万用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3 20: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速飞行 发表于 2017-8-23 20:31
低压电器部分,其实一支电笔足够,都是标准的380V和220V,我搞这部的时候全不拿表的。

单纯的照明线路,简单电器还可以。机电设备就不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xmd1972 发表于 2017-8-23 20:08
以前,老电工一般没有万用表,那时候万用表还是个金贵玩意儿。平时维修,全凭一只电笔,外加 ...

     “电气故障就是五个字,连,断,虚,烧,串。”
     羡慕大师有个好老师。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属能无惑?‘故三人行则必有吾师焉!’”
     谈到电工维修,以前还真是用万用表的机会不多,除了电机及控制电路的维修,大师说得简单方法再辅之以维修经验技巧足以。但是现在连电风扇都 带小型RC恒流副电源控制电路了(故障率很高),如果没有万用表这个“不起眼”的工具,基本上都是盲修的成分居多;更别提PLC电路和单片机电路了。与时俱进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大批的空调从业者都倒在了变频这个新技术的前面;不懂得学以致用只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我想大师和我一样,都是有相同的想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逼着我们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唠叨了这么多,让大师见笑了!非常感谢您的分享与互动,这五个字现在依然有效,万变不离其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3 2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速飞行 发表于 2017-8-23 21:31
除了工控部份,机电真的不用。

      机电一体化中,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及工程控制开关不知坛友如何判断好坏,仅凭试电笔吗?还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3 21: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3 22: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速飞行 发表于 2017-8-23 22:55
可能在你看起来,像吹牛一样,因为我有图纸在手,不管工厂多大,只要图纸在手再大也不怕。

    可能是我久不在自己熟悉的领地工作的关系,我比较喜欢挑战自己的过去,回首自己的以前职业生涯,再看看现在我的自虐的人生,我可不希望连电子整流器的维修都要假手于人,生活和工作如没有挑战性 我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了无生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23: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vqilin 发表于 2017-8-23 19:24
使用万用表要注意人和设备的安全

     坛友这个提醒很重要!论坛高手如云,这个估计都认同是基本常识,但是也要时常牢记,警钟长鸣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4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速飞行 发表于 2017-8-23 22:55
可能在你看起来,像吹牛一样,因为我有图纸在手,不管工厂多大,只要图纸在手再大也不怕。

了解并熟悉自己的维护线路,以及设备,是基本的职业素养。这个不是吹牛,是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4 2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sky2016 发表于 2017-8-23 21:14
“电气故障就是五个字,连,断,虚,烧,串。”
     羡慕大师有个好老师。 “韩愈的《师说》曰 ...

见笑了,我的电工生涯基本上算家传。我的师傅是我爷爷的徒弟。二三十年前,空开都不是很多,刀闸到处都是,复杂的设备很少,师傅教给我的技术都是基本的知识,开始,就是攒个日光灯。接个配电盘,那个年代配电盘还是木头的外包雪花板。现在,看起来,确实,没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一些好的职业习惯,都是那时候养成的。不管,多熟悉,多紧急,也要坚持验电,电笔会坏,万用表也会坏,使用前,必须确认电笔及其它测量设备是完好的。检修时,必须断开设备电源线,如确实无法断开,必须有人看护断路器。很简单的事,但栽在这种事情上的人,真的不少。
    现在,都是机电一体化,变频器,伺服器,plc,以前,满满一柜子的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很少见了,大都是plc,带几个伺服器,线路简单,维修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4 2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md1972 于 2017-8-24 21:42 编辑
光速飞行 发表于 2017-8-23 21:31
除了工控部份,机电真的不用。


机电,是不是包括工控呢?这个,大约也没个确实的解释。我是一直以为这个,机电难分家。尤其是如今各种设备,自动或是半自动化。很多故障,都需要详细检查后,才会区分出是电气部分还是机械部分的原因 工厂里的维修电工,现在,大都要负责一些设备的维修。除了plc这块一般是厂家来人,其它,伺服器,变频器这类的,大都是自己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5 00: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5 0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1: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xmd1972 发表于 2017-8-24 21:11
了解并熟悉自己的维护线路,以及设备,是基本的职业素养。这个不是吹牛,是必须的。

     大师说得不错,谢谢加分支持鼓励!我也为了能共同学习和相互促进提高 ,参与交流互动一下!还请大师多多指正。
     误差源:理想与实际。任何电路中,都存在着不理想的问题,譬如传感器有点偏,元件与额定参数有点不符合,或种种其他的问题。一旦你发现某个特定的误差源构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有三个方法可供使用。
     1)找一个更好的元件。要堵住泄露电容(电容中一个十分常见的误差源就是DC电流泄漏,可以将这种泄漏看成是一个大电阻并联在一个理想电容上。)的漏洞是困难的。有时你的唯一选择就是换一个元件。也许你得用钽电容来代替电解电容,有一点考虑就是越好的元件越贵,要合理开销,看情况而定。但这个方法往往是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其他的部件来加固问题元件。例如,电解电容的频率响应问题可以通过并联一个没有问题的更高效率的小电容来解决。(在调压器中,设置电压基准也是基于加固道理,以稳定输出电压。)
    3)在设计中消除误差。这个方法最费劲,其目标是改变设计,已使误差不再成为问题。众说周知的运放就是一个(对普通放大器进行改造设计的)很好的例子。
    常用器件的典型误差如下:
       电阻:碳膜电阻的电感和电容很小。在大多数情况下,PCB设计上的不良影响将比电阻本身的不良影响大得多。
这种常见的电阻的最大问题可能要算发热了。超过或接近其额定功率的话,将使其阻值明显超过标称阻值。因此在使用这种电阻时,应尽可能在功率方面多给自己留点富裕度。
另一种常用的电阻是陶瓷电阻,其采用陶瓷管作为线绕基体,内部是一个金属绕制的线圈,主要用在高功率应用的场合。在这种电阻里,由于有一个线圈,因此电感效应将比较显著,因为线圈构成了电感,可以选用低电感的功率电阻绕过这个问题。
      电容:理想电容不应该发热,但实际上每个电容都发热,因为有ESR,即等效串联电阻的存在。
根据定义,一个10UF的电容在1KHZ下的阻抗应该跟一个0.1UF的电容在100KHZ下的阻抗相等。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正是我们常常在电源电路中看到一个大电容和一个小电容并接在一起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电容都会在其使用的频率范围内发生电容值改变。
大的电解电容往往会像滤网一样泄漏。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容忍其存在,要么换用更好的电容。
我好不容易学到的另外一件事就是,电容只在额定电压的时候才具有额定电容值。在有些时候,给电容加上过高的电压将导致其电容值明显偏离你所期待的数值。
极化电容类似二极管,如果你没有按照其上的标记进行正确的偏置,那么它将不能正常工作。
许多电容的电容值在工作的温度范围内的变化可高达20%,因此不要将他们放在PCB上靠近功率电阻的地方。
在你为一个具体的应用选择电容时,请先仔细研读电容的参数表。
      电感:由于大多数电感是由金属线构成的线圈,,因此电阻将是电感的一个最常用的误差源。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会引起发热和功率损耗。为了减少这个效应,你可以在设计阶段做一件事,就是使电感中的电流最小化,从而减小电阻的影响。
许多电感是绕在某种铁磁性的铁芯上的。当磁场超过了铁芯所能处理的数值时,就会出现铁芯饱和现象。另外,在电感线圈的金属线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电容效应,但实际上很小可以忽略,但如果你要制作兆赫兹的电路,这时电容效应就会变得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1: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xmd1972 发表于 2017-8-24 21:30
见笑了,我的电工生涯基本上算家传。我的师傅是我爷爷的徒弟。二三十年前,空开都不是很多, ...

      谢谢大师的交流分享!我的职业生涯中的很多经历与您相似,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由电路内部的元件容差影响以及电路外部的工作环境影响共同交织在一起的局面。这种状况几乎是不可能预测的,并且往往只有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才会很容易地发现。经常听到一个词“模块化”设计,【原先的很多设计中的元件性能往往是技术指标要求的两倍甚至三倍。而现在则往往是被要求“再降低一点成本,否则卖不出去”或“你真的需要那个元件吗?”。】这种模块化方法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由不同的工程师来开发不同的模块,从而加速开发的进程。但我认为其真正最好的一点还在于,当BOSS想改变某个模块上的某个功能时,你很容易地进行更改。【先期的成本和预算有时候是这两个极端之间需要考虑的问题。】
      还请大师对现如今的电气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发表一下您的看法,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