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5 11: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说得不错,谢谢加分支持鼓励!我也为了能共同学习和相互促进提高 ,参与交流互动一下!还请大师多多指正。
误差源:理想与实际。任何电路中,都存在着不理想的问题,譬如传感器有点偏,元件与额定参数有点不符合,或种种其他的问题。一旦你发现某个特定的误差源构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有三个方法可供使用。
1)找一个更好的元件。要堵住泄露电容(电容中一个十分常见的误差源就是DC电流泄漏,可以将这种泄漏看成是一个大电阻并联在一个理想电容上。)的漏洞是困难的。有时你的唯一选择就是换一个元件。也许你得用钽电容来代替电解电容,有一点考虑就是越好的元件越贵,要合理开销,看情况而定。但这个方法往往是最快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其他的部件来加固问题元件。例如,电解电容的频率响应问题可以通过并联一个没有问题的更高效率的小电容来解决。(在调压器中,设置电压基准也是基于加固道理,以稳定输出电压。)
3)在设计中消除误差。这个方法最费劲,其目标是改变设计,已使误差不再成为问题。众说周知的运放就是一个(对普通放大器进行改造设计的)很好的例子。
常用器件的典型误差如下:
电阻:碳膜电阻的电感和电容很小。在大多数情况下,PCB设计上的不良影响将比电阻本身的不良影响大得多。
这种常见的电阻的最大问题可能要算发热了。超过或接近其额定功率的话,将使其阻值明显超过标称阻值。因此在使用这种电阻时,应尽可能在功率方面多给自己留点富裕度。
另一种常用的电阻是陶瓷电阻,其采用陶瓷管作为线绕基体,内部是一个金属绕制的线圈,主要用在高功率应用的场合。在这种电阻里,由于有一个线圈,因此电感效应将比较显著,因为线圈构成了电感,可以选用低电感的功率电阻绕过这个问题。
电容:理想电容不应该发热,但实际上每个电容都发热,因为有ESR,即等效串联电阻的存在。
根据定义,一个10UF的电容在1KHZ下的阻抗应该跟一个0.1UF的电容在100KHZ下的阻抗相等。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正是我们常常在电源电路中看到一个大电容和一个小电容并接在一起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电容都会在其使用的频率范围内发生电容值改变。
大的电解电容往往会像滤网一样泄漏。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容忍其存在,要么换用更好的电容。
我好不容易学到的另外一件事就是,电容只在额定电压的时候才具有额定电容值。在有些时候,给电容加上过高的电压将导致其电容值明显偏离你所期待的数值。
极化电容类似二极管,如果你没有按照其上的标记进行正确的偏置,那么它将不能正常工作。
许多电容的电容值在工作的温度范围内的变化可高达20%,因此不要将他们放在PCB上靠近功率电阻的地方。
在你为一个具体的应用选择电容时,请先仔细研读电容的参数表。
电感:由于大多数电感是由金属线构成的线圈,,因此电阻将是电感的一个最常用的误差源。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会引起发热和功率损耗。为了减少这个效应,你可以在设计阶段做一件事,就是使电感中的电流最小化,从而减小电阻的影响。
许多电感是绕在某种铁磁性的铁芯上的。当磁场超过了铁芯所能处理的数值时,就会出现铁芯饱和现象。另外,在电感线圈的金属线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电容效应,但实际上很小可以忽略,但如果你要制作兆赫兹的电路,这时电容效应就会变得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