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0 17: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输入与输出之间仅跨接一个二极管,衰减性能上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并联的衰减支路。
衰减器另一个设计上的考虑,是在AGC动作之前,信号损失越小越好。最后一个电路上的改进即是将二极管的偏置电阻从信号的并联支路中转移到串联支路中,减小偏置电阻对信号的分流,将不可控的因素减少到最小。
AGC使中放电流发生变化是特意这样设计的,将衰减式AGC与传统反向AGC结合在一起。目前的方案不够完美的地方在于,反向AGC迟于衰减式AGC。衰减式AGC动作时,中放偏流起初变化太小,反向AGC作用不明显。只有当衰减式AGC达到衰减极限时,反向AGC才会明显发挥作用。理想的情况应该相反,反向AGC首先动作,当达到一个阀值,中放电流不再下降,衰减式AGC开始发挥作用。这种方案对抗干扰更有利,但不容易实现。目前的方案虽不算完美,但特别简单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