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xg

电瓶车充电器改正负双电压电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04: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以北 发表于 2021-10-15 01:25
正负对称输出的反激电源会不会一组重载另一组飘得很严重?

不会,正负双电压都被纳入到控制反馈系统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5 05: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TL494的充电器改效果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06: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whmks 发表于 2021-10-14 19:10
改一下光耦供电的地,带载电压就不会下跌。

嗨,大意了,15V的地不是次级输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5 09: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g1trk 于 2021-10-15 09:07 编辑

带载后电压跌落的问题,您先看看下面这两张图:

1.png

2.png

注意红圈内的参数变化,光耦、431这路供电15V时电流12mA,供电25V时电流22mA,记住这个趋势。

一楼这个图,光耦工作电流与整机输出呈现一定的“反相”关系,即光耦电流越大,输出越低,反之越高。
而您选的供电方式是使用独立绕组给光耦供电,这个独立供电不在431的反馈环内,能想到电压跌落的原因了吧?
当负载加重时,431会减小光耦电流,以此方式“通知”热端增加PWM脉宽使输出电压回升。此时不在反馈范围内的供电绕组电压会飘高,飘高的结果是光耦电流上升(上面两个图显示的趋势),光耦电流上升的结果是输出电压下降,表现就是带载后输出电压下降。


改进:
1、反馈回路冷端电路的零电位参考点应该是431的2脚,也就是说这个回路供电的地也应该接2脚,即供电绕组的地接整机输出的-40V。
2、坚持原图的供电方式的话,给供电绕组输出加一只TO92封装的78**之类的三端稳压器,使供电电压不随负载的轻重变化而波动,能改善带载后电压跌落的问题。
3、更好的方式是以-40V为地(指冷端反馈回路这部分电路的地),供电接+40V,且接点在滤波电感之前。这样当带载电压别落后,431通过“感知”R极电压变化调低光耦电流,供电电压下降也会呈现调低光耦电流的趋势,两者调整方向一致,结果都会使输出电压回升,反之依然。
4、改用“3”中提到的供电方式后,要在431的3、2脚之间并连一只十几伏的稳压管做保护。原因是上电后输出电压上升过程中,431的R极未达到2.5V之前,即431未“导通之前”,输出电压全部落在431上,七八十伏的电压已经远超过431的极限......

您之前改接为+40V供电是对的,效果不明显应该是其他元件参数还需调整。简单估算一下,设稳态时431输出为3V(估算,无需太严格)、光耦压降1V,光耦电流就算1mA吧,再加上431最小工作电流1mA,80-(3+1)/(1+1)=38K、[80-(3+1)]*(1+1)=152mW,供电电阻先用一只35-40K、1W电阻试试。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09: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bg1trk 发表于 2021-10-15 09:00
带载后电压跌落的问题,您先看看下面这两张图:

今天早晨来到单位后,找到以前做的控制反馈模块(光耦1脚取自次级输出),代换电路板上的控制系统,空载是65.7V,接入负载,电流在0.6A时输出电压还是65.7V,输出电压没见任何跌落,问题找到了,应该是电路板上的控制反馈部分接线有误;
真不好意思,谢谢您的回复指导; IMG_20211015_091817.jpg IMG_20211015_09185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09: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whmks 发表于 2021-10-14 19:10
改一下光耦供电的地,带载电压就不会下跌。

问题找到了,见上个帖子,应该是电路板上的反馈控制系统接线有误,谢谢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5 10: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lxg 发表于 2021-10-15 09:39
问题找到了,见上个帖子,应该是电路板上的反馈控制系统接线有误,谢谢指导;

一般来说,有辅助供电比输出端取电更好,可调电压更宽,如0伏起调,不过辅助要稳压的,串一支电阻,并一支12V稳压管就可以,辅助的地线改到负电压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whmks 发表于 2021-10-15 10:18
一般来说,有辅助供电比输出端取电更好,可调电压更宽,如0伏起调,不过辅助要稳压的,串一支电阻,并一 ...

好,先把电路搞正常,然后各种方式都再试试,积累经验和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6: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xg 于 2021-10-15 16:55 编辑
whmks 发表于 2021-10-15 10:18
一般来说,有辅助供电比输出端取电更好,可调电压更宽,如0伏起调,不过辅助要稳压的,串一支电阻,并一 ...


电路板上的光耦的1.2脚并联的电阻原版上是2.7k一直就没动它,负债率一直不见改观,用模块就可以,用电路板上的部分就不行,元件逐一对照,后来就怀疑这个2.7k的电阻和模块上的不一样,换成1.2k的电阻,用电路板上的控制反馈部分电压跌落就正常了;
空载电压79V,带载0.8A电流时电压在76V,这个负债率应该正常了; IMG_20211015_162454.jpg IMG_20211015_162407.jpg IMG_20211015_162437.jpg

补充内容 (2021-10-15 18:59):
光耦改为+电压供电,431上拉电阻改为150K,下拉电阻4.7k;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9: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bg1trk 发表于 2021-10-15 09:00
带载后电压跌落的问题,您先看看下面这两张图:

今天改接为+40V供电,最后把光耦1.2脚并联的原板上的2.7k换小了就正常了,这个电阻令我走了弯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5 19: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lxg 发表于 2021-10-15 16:54
电路板上的光耦的1.2脚并联的电阻原版上是2.7k一直就没动它,负债率一直不见改观,用模块就可以,用电 ...

如果电源有功率潜力,这样的压差还不算正常。给一张从输出端取电的接线图供参考。
环路.pn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9: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whmks 发表于 2021-10-15 19:25
如果电源有功率潜力,这样的压差还不算正常。给一张从输出端取电的接线图供参考。

好的,谢谢您给的电路,周一到单位再鼓捣鼓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5 19: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lxg 发表于 2021-10-15 19:03
今天改接为+40V供电,最后把光耦1.2脚并联的原板上的2.7k换小了就正常了,这个电阻令我走了弯路;

光耦的并联电阻是根据光耦供电高低和431最低工作起始电流而定的,这个电阻的作用就是给431正常工作的基本电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20: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whmks 发表于 2021-10-15 19:48
光耦的并联电阻是根据光耦供电高低和431最低工作起始电流而定的,这个电阻的作用就是给431正常工作的基本 ...

今天后来把1.2K换成1k,回家接到功放里,发现带负载时的电压比空载时的电压还要高;
空载时:
IMG_20211015_195628.jpg
带载时,功放工作电流100MA左右;
IMG_20211015_20014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5 2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mks 于 2021-10-15 20:20 编辑
lxg 发表于 2021-10-15 20:13
今天后来把1.2K换成1k,回家接到功放里,发现带负载时的电压比空载时的电压还要高;
空载时:


空载可能是间隙工作模式,电压可能会低一点,另外,431的G极上下拉电阻同时换小一点,积分电容用474试试。光耦的取电电阻是多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6-9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