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3 11:13:32
变压器本无阻抗一说,在输出变压器中,阻抗这一指标是由屏压和输出功率以及次级负载推导而来,与铁芯参数以及匝数无关(这些决定频率特性)。
计算单边阻抗时功率减半,计算双边阻抗时才是全功率,其计算结果是一致的,比如就是5k+5k,而不是20k。
把推挽的两臂看成磁并联,是两个单边磁功率的叠加,就不会存在这些毫无道理的烦恼。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3 13:04:30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4-12-13 14:17 编辑
zhke 发表于 2014-12-13 06: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书本不是金科玉律,这类书籍回避了复杂的阐述,应归于科普类,由于切入角度的不同,往往是殊途同归,最终也无大谬。
变压器的原理就是“电-磁-电”,其中的“电“可以是复杂的,但”磁“是简单的,”磁“也就成了设计变压器的核心方法,常见的一切关于变压器的”电“计算都是简化后的”磁“计算。如果两种计算结果出现矛盾,那么一定是我们忽略了一些关键因素。
电计算简便,适合一些简单计算,比如推挽输出变压器,但要设计复杂一点的推挽输出变压器-------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对6p1加一对FU7共用一个变压器复合推挽,或者半只6N1电压放大,一边半只6N1,另一边一只6N1组成的推挽电路,如何确定各绕组的”共同作用“?要是更复杂的设计呢,纯粹从电气角度分析除了添乱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变压器的各个绕组之间没有任何”电“的相关性,这一点务必得讲清楚,只有磁关联,每个绕组是一个独立的”电-磁“单位,他们分享总磁通,有它只属于自己的功率、电压,也就有了自己的”阻抗“,两个绕组串联的结果就是阻抗加倍(指输出变压器),如果非要计算的话请不要忽视功率加倍,电压加倍,结果当然只能是阻抗加倍。
换个角度考虑有助于厘清”阻抗“的定义,绕组阻抗与线圈产生的磁通量成反比(而线圈各自产生的磁通量其实就代表了各线圈的功率分配),同样以5k+5k的输出变压器为例,推挽全功率使用阻抗为5k+5k,单边半功率使用为5k,如果单边线圈载流量足够的话单边全功率使用(如两管并联单端输出),同样的一半绕组阻抗就是2.5k,故而忽视”磁“的因素去进行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hayyp
发表于 2014-12-13 20:18:46
海河
发表于 2014-12-13 21:26:44
zhke 发表于 2014-12-13 07: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是一个“纯理论计算”经不起简单的反运算那这个“纯理论计算”就是错误的。。。
好像有个说法,可能是 高中的知识吧:
(1)由A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A=B)
(2)由A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B)
(3)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A)
(4)由A不可以推出B,由B不可以推出A,则A是B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B且B¢A)
不是所有的理论 都可以逆推导,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只看见180度,也可以想到平角(直线)的角度:lol
海河
发表于 2014-12-13 21:30:27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3 13: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书本不是金科玉律,这类书籍回避了复杂的阐述,应归于科普类,由于切入角度的不同,往往是殊途同归,最 ...
您好,
本人才疏学浅,真不想再就这个话题解释了,越解释就越数不清楚。
看您打字这么多,我不再说说,就不合适了。
您回帖中前面说的 磁电 什么的,说的很好,但是跟本贴真没什么关系。
本贴仅是从 变压器变比的角度,讨论一下 您说的5K+5K等于20K还是10K的问题。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3 22:02:06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4-12-13 22:10 编辑
海河 发表于 2014-12-13 21: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好,
本人才疏学浅,真不想再就这个话题解释了,越解释就越数不清楚。
看您打字这么多,我不再说说, ...
版主好,个人认为是5k+5k,或者说是两个二分之一功率的5k,或者是一个全功率的10k(虽不准确,但未尝不可)
功率和电压(与匝数相关)是计算阻抗的先决条件,忽略先决条件,任何讨论都是徒劳
海河
发表于 2014-12-13 22:12:42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3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版主好,个人认为是5k+5k,或者说是两个二分之一功率的5k,或者是一个全功率的10k(虽不准确,但未尝不可 ...
普通推挽,从相位关系上看,两管是串联关系,而不是您前面说的 所谓并联关系,单端推挽SEPP是并联的所以阻抗低。
管子串联出力,就肯定得满足变压器的阻抗比等于变比平方的客观定律。 电压、电流 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加”或“减”来表示关系,但阻抗与变比直接是平方倍的关系,用“5K+5K”的形式书写,本身就是错误的,这点就像 在西周青铜器上看见 “家乐福超市”一样,是不存在的概念。
而且 前面很多朋友 非得用我帖子里说的 推挽变压器阻抗 跟单端比较。这本身就是偏题!
本贴意义不是说某管 单端阻抗是A欧,用于推挽就是4A欧,或者2A欧!! ——再强调一遍,不是说的这个。 我为啥一直不回帖呢:L越说越歪,根本没法回复。
本题只是说,推挽阻抗从一头到另一头是 假设是A欧姆,对于一头到中间是多少欧。 跟前面说的 都没有关系:L
在回答您的问题,推挽中,每个管提供了二分之一的功率,但跟本题有何关系? 推挽变压器,一头到中间是5K,那么一头到另一头必定是20K,10K不可能存在。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3 22:32:49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4-12-13 23:19 编辑
“本贴仅是从 变压器变比的角度”----------------多绕组变压器各绕组有固定的电压比(匝数比),但不一定有固定的阻抗比,举例:
一个输出变压器次级本来为8欧姆单绕组,但后来又加绕一个一模一样的次级,这样仅用一个次级的话仍是8欧姆,但两个次级都用的话就是每个绕组16欧姆。
如果仅凭匝数就断定阻抗,那么双线并绕的绕组是看成一股较粗的线呢,还是阻抗并联后减半呢,
变压器各个绕组是独立的,没有丝毫的电压、电流关系以及阻抗关联,各个绕组只是产生各自的磁通在铁芯中交汇,再由磁通感应出各自的电信号,匝数比的平方等于阻抗比只有在理想变压器中才成立,就是次级产生的磁通百分之百传递给初级,一旦有其他绕组参与,这个规律就不成立了
匝数比的平方等于阻抗比,只是一条有局限性的经验,不适用于多绕组变压器
补充内容 (2014-12-14 02:25):
“ 单个绕组,当然不存在变比了。那是电感,不是变压器”,我的表述是:次级:单绕组
海河
发表于 2014-12-13 23:07:10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3 2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贴仅是从 变压器变比的角度”----------------多绕组变压器各绕组有固定的电压比,但不一定有固定的阻抗 ...
:handshake 单个绕组,当然不存在变比了。那是电感,不是变压器。
变比,是两个或者多个绕组之间的关系。 阻抗变换也是初级次级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值大小跟两个绕组的 匝数比有关系。 比如初级是1000圈,次级是10圈,变比是100:1,阻抗比是10000:1.
另一个变压器,初级500圈,次级是5圈,同样变比是100:1,阻抗比是10000:1。
另外您说的 次级一个8欧,用两个就变成16欧了,这是错误的。 两个8欧绕组分怎么用,串联之后总阻抗是32欧,单个的是8欧,并联之后还是8欧。
我想这不难理解吧。您看看输出变压器次级0~4欧与4~8 的匝数,假设0~4欧是100匝,那按照您的理论和想法,4~8欧也是100匝是吗? 实际上,若0~4欧是100匝 那么4~8欧只是41匝。 为什么0~4欧是100匝,而4~8不是100匝呢? :lol阻抗比=8:4=2,那么变比是2开平方约等于1.414。0~8欧总共是1.414X100=141匝,减去0~4的100匝,最后4~8欧是41匝,而不是100匝。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3 23:38:10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4-12-13 23:59 编辑
“两个8欧绕组分怎么用,串联之后总阻抗是32欧,单个的是8欧,并联之后还是8欧。 ”
两个8欧都用,不并联,都接上8欧扬声器显然是不行的,虽然形式上不并联,但道理与并联是一样的,每个接上8欧姆就等于直接在8欧端子接上了4欧负载,看你的回帖咱俩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相同的,正确的匹配是每个“8欧”端子接16欧扬声器,这样两个次级都用的话阻抗就是每个16欧。
不提你的具体计算数据,设一例,一台扩音机有4欧8欧两个端子,推动两个同瓦数的8欧16欧扬声器,不需匹配可将8欧扬声器接4欧端子。16欧扬声器接8欧端子,正好是匹配的,所以单独用4欧、8欧端子阻抗与标称一致,但两个端子同时接负载就变成了8欧和16欧
多绕组,指非原变压器,就是不止一个参与工作的初级绕组或一个参与工作的次级绕组
匝数比的平方等于阻抗比,只是一条有局限性的经验,不适用于多绕组变压器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4 00:37:27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4-12-14 02:36 编辑
强调多绕组变压器是因为推挽输出变压器与此相似,推挽的两臂是磁的叠加,也是“电”的叠加,
先以甲类推挽为例,推挽两臂无论是一臂参与或是两臂推挽,每臂绕组两端的电压、相位是相同的,两臂参与只是输出电流的加强,这就是典型的并联特征,故而甲类推挽实为并联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推挽只是让两臂的工作点对调以减小失真。这样次级磁通就被两个初级平分,结果就是初级单边阻抗加倍(前贴所述阻抗与所分享磁通成反比),但要是把两个初级看成一个绕组又会囊括整个次级磁通,阻抗自然就不必加倍。以推挽状态单臂阻抗5k为例,双臂串联为5k+5k,说10k也未尝不可。这个结果是经得起推敲的,如果拔去一管断开推挽的一臂,另一边绕组的实际阻抗会下降到2.5k(独享次级磁通,阻抗无需加倍),与两绕组串联的10k仍成平方率的关系。
随着推挽电路的工作点向乙类靠拢,次级磁通不再被两个初级分享,而是被分割,这一个半周属于这一臂,另一个半周属于哪一臂,单独一臂无法输出完整信号,推挽工作才会增加输出形成完整信号,这就是明显的串联特性,铁芯中的瞬时磁通等于某一臂磁通,不存在分享,阻抗无需修正直接相加即可,以推挽工作单臂5k为例,两臂串联后就是20k,同样拔去一管断开一臂,所剩绕组实际阻抗仍为5k
但更多的情况是放大器处于甲乙类状态,此时推挽两臂兼具串并联特性,两臂串联阻抗视具体工作点而异在上述甲、乙类电路之间,同样以推挽工作单臂5k为例,双臂阻抗在10k--20k之间,同样拔去一管断开一臂,所剩绕组阻抗也在2.5k-5k之间。与双臂串联阻抗仍然呈平方率关系。
说起多绕组变压器磁通与阻抗的关系是很难说清的,打个比方吧,100瓦100v变压器,初级阻抗应该是100欧,如果次级是两个独立的100v绕组,要为次级匹配电阻是不能按匝数的平方比等于阻抗比来计算出100欧的,两个次级分享磁通,磁通减半阻抗加倍,两个绕组应各自配200欧姆电阻,只有这样功率、阻抗才是匹配的,如果把两个绕组串联起来接一个电阻进行匹配,阻值是200欧+200欧=400欧,并不是按匝数的平方计算的800欧,但是次级断开一组只用一个绕组的话应该匹配100欧电阻,只有这时阻抗匝数的关系才会成立,把初次级的关系颠倒一下与对甲类推挽的分析是极其相似的,认清甲类推挽的并联属性,本质还是很好分清的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14-12-14 09:07:44
本帖最后由 杭州陈玉 于 2014-12-14 10:27 编辑
根据变压器原理版主说的绝对是真理,就是4倍关系。为什么有人的结论不同呢?因为
一、没有弄清楚在甲类推挽和乙类推挽时,变压器是工作在什么状况下;
二、单管输出阻抗的混淆。
1:甲类推挽,变压器在两个半边线圈中在一个周期中都有电流通过,而乙类推挽则是电流轮流通过的;
2:当一提到单管输出阻抗时,就会想到甲类单端的输出阻抗,不知不觉就会套上去,甲类单管的输出阻抗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乙类单管的输出阻抗,由于输出电流增大一倍以上,输出电压还是那个电压,但输出阻抗小于或等于甲类单管的一半。由于输出电流不连续,所以只能推挽工作,才能完整输出连续波形。
再看输出总阻抗,也是从变压器角度看,甲类推挽,由于输出电流是连续的,根据欧姆定律,U/I=Z。对于乙类推挽,由于输出电流不连续,但输出电压是有的,输出电流半边一般是大于2I的,整体输出电流是平均值也是大于等于I的,由于电流有大小,输出阻抗也不是固定的。其实有个特例,就是平均输出电流等于I的时候,计算后阻抗也是和Z1相同的,所以就有“推挽的输出阻抗是甲类单管的2倍”的说法了,实际上是拿特例做普遍了。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14-12-14 10:31:01
本帖最后由 杭州陈玉 于 2014-12-14 10:39 编辑
zhke 发表于 2014-12-14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哦,我编辑过了,重新看看吧。着重点是单管输出阻抗不是普遍认为的甲类单端输出阻抗,还有乙类单端输出阻抗(但无法工作,只有推挽才可以工作)。
杭州陈玉
发表于 2014-12-14 10:35:59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老的FU5---275W的扩音机的输出变压器的阻抗是多大,肯定是比它单端甲类时输出阻抗的2倍要小的。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12-14 11:29:02
楼主发起讨论的不是哪种电路该如何匹配,是推挽变压器的初级匝数增加了一倍,阻抗到底该增加几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