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男人 发表于 2014-6-5 00:04:28

:lol 海哥理论分析没错!
屏屏阻抗是一个整体数据,而不是说单纯的把半个臂当成甲类电路去分析,
平时大家简单的把屏屏阻抗分半就想当然的成为半个臂的阻抗,前面有个帖子一直在纠结这个阻抗的问题,我觉得感觉不对,但是也没想过问题在哪,所以一直未有发言,看到海哥这一段数学推导,问题大白天下,海哥不愧为理论学霸

求是 发表于 2014-6-5 00:06:33

傅满洲 发表于 2014-6-4 23: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想了一下,不知道对不对。Za与Zb是紧密耦合的,而Za、Zb同时对负载有相等的影响,因此不能只把Za看作是Za ...



因为有B+的存在
Za对Zb,几乎没有影响了

傅满洲 发表于 2014-6-5 00:18:21

求是 发表于 2014-6-5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有B+的存在
Za对Zb,几乎没有影响了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自耦式变压器不就没法工作了吗?

383248515 发表于 2014-6-5 02:53:06

学习了,对变压器没什么研究,听版主,前辈等大神上课。

傅满洲 发表于 2014-6-5 03:54:03

本帖最后由 傅满洲 于 2014-6-5 04:24 编辑

海河 发表于 2014-6-4 2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还是想的复杂,就是一楼字面意思。
不涉及到你说的那些。

抱歉我刚才太紧张,在11楼把Za打成Z1、Zb打成Z2,刚刚改过来,请原谅。我的看法可能不对,您别生气。
我只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工作时,每一臂的阻抗是否为P-P阻抗的1/2.
现在只看变压器。
如图,设有一只理想变压器,三绕组圈数分别为n1、n2、n3。功率由n1、n2输入,n3输出。
这只是我的想法,纯粹理论性的。实际情况下有许多其他因素没有考虑。如果哪里说得不对,或者计算错误,万望各位前辈能不吝赐教。向海河前辈敬礼!

傅满洲 发表于 2014-6-5 05:47:15

本帖最后由 傅满洲 于 2014-6-5 06:28 编辑

海河 发表于 2014-6-4 2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没有讨论电子管的问题,只是变压器本身。别想复杂了。

20楼的证明可能不严密,U2不由U1决定,式子U2=U1n2/n1可能有问题(对20楼的符号表示方法)。容我换一种证明方法,这次各种符号换成与1楼统一的表示方法。
忘记了na=nb。熬了一宿,困死我啦:'(

傅满洲 发表于 2014-6-5 06:59:35

我还是感觉哪里不对。不行了挺不住了,睡觉了。:Q

傅满洲 发表于 2014-6-5 07:19:53

本帖最后由 傅满洲 于 2014-6-5 07:43 编辑

在21楼的证明中,如果U2=根号2*Ua*n2/na,最后结果是Za=1/4Z1.还是感觉我的证明哪里不对劲....见笑了各位,实在挺不住了,容我睡一觉再想想。

WUYZHI 发表于 2014-6-5 09:54:19

本帖最后由 WUYZHI 于 2014-6-5 10:01 编辑

    以下是我几年前写的帖子,希望对讨论输出变压器工作阻抗有所帮助。
    每次说及到输出变压器工作时的阻抗问题,很多人都会就事论事地进行讨论,如是就得出B-P阻抗是P-P阻抗的1/4啦,匝比的平方等于阻抗比啦,还有初次级反射阻抗啦等等结论。没有结合输出变压器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忽视了两个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比喻一单端甲类放大器,屏级负载阻抗为5K,接成甲类推挽后,P-P阻抗为10K,单独看一臂阻抗只有2.5K了,这问题就来了,5K的负载阻抗一下子变成2.5K,单管还能正常工作吗?,还是工作于甲类吗?输出功率变小了吗?实际上,如果把变压器初级的工作情况都考虑进去,问题就明白了。
  甲类推挽两臂是同时工作的,当一臂电流升高,另一臂电流就等量下降,但因为从线圈中点看进去两臂线圈的绕向是相反的,故在铁心中形成的磁通是叠加的,因此在线圈两端形成的电压也是叠加的。也就是说,在一臂线圈中通过一份电流,在线圈两端产生的电压为原来的两倍。这样看来其等效阻抗就成为原来阻抗的两倍了。举个例子吧:
  6P1甲类单端的静态屏流为45mA,单端负载阻抗5K,输出功率5W,接成甲类推挽后单臂阻抗看上去只有2.5K,但实际上由于另一臂互感的作用,使单臂感应出的电压高了一倍。等同于阻抗增加了一倍。所以说,他的单臂"等效阻抗"仍为5K。这样,甲类推挽工作的各单管屏极负载线仍是按5K负载线的斜率变化,工作特性一点也没有发生变化。
  为了区分输出变压器静态阻抗(匝比形成的反射阻抗)和工作时的阻抗,特地引入“等效阻抗”这一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推挽输出变压器的O-P静态阻抗都是1/4P-P阻抗,而在甲类工作时,B-P的等效阻抗是1/2P-P阻抗。
  对于乙类工作的机器,虽然两臂线圈同样存在互感,但两臂不会同时存在电流,因此互感的叠加作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他的B-P等效阻抗与静态阻抗一样,又因为乙类工作是分时对信号的正负半周放大,输出变压器两臂是交替工作的,对一个周期的信号而言,P-P阻抗就等于B-P阻抗。对于甲乙类机器的单臂等效阻抗,就要根据工作点偏离对称中心位置大小确定了。
  说了很多,其实这个问题在实际设计输出变压器时并无作用,原因是:我们设计输出变压器是根据功放级的负载线确定初级单臂阻抗的,至于工作时的等效阻抗我们用不着去关心。

补充内容 (2014-6-5 15:32):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专业的教科书和相关文章都没有提及过输出变压器的等效阻抗问题。

BG7QCN 发表于 2014-6-5 09:59:23

学习了:P:$

消磨时间 发表于 2014-6-5 10:15:38

本帖最后由 消磨时间 于 2014-6-5 10:23 编辑

按照变压比与阻抗比这样推算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功率一定,也就是说当12K初级单边奉献功率P,而使用一半线圈时,另一半线圈不使用,而悬空,要奉献功率P,那它的阻抗就必须是原来的1/4,即3K

作为推挽输出变,是由两个“半线圈”组成,中间抽头接电源。但并不是“另一半线圈不使用,而悬空”,而是两个“半线圈”同时使用,也就是说,每个“半线圈”贡献P/2

假如这个12K作为整个单端,阻抗是12K,功率是P,电压是U,电流是I,那么阻抗
12K = U/I

当作为推挽,“半线圈”功率是P/2,电压是U/2,电流保持不变I,那么

此时“半线圈”所谓阻抗Za =Zb =( U/2)/I = 1/2(U/I) = 1/2(12K)=6K

这正所谓,匹配阻抗必须与该线圈功率相联系,抛开功率只研究阻抗变换就失去了基础

xlf0602 发表于 2014-6-5 10:16:24

24楼说得准确,A类和B类单边管子的等效负载阻抗不同。

WUYZHI 发表于 2014-6-5 10:23:59

消磨时间 发表于 2014-6-5 1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变压比与阻抗比这样推算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功率一定,也就是说当12K初级单边奉献功率P,而使用一半线 ...

    分析得有道理,但这是甲类工作情况,如果是工作于乙类呢!分析结果还是这样吗?

消磨时间 发表于 2014-6-5 10:57:59

WUYZHI 发表于 2014-6-5 1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分析得有道理,但这是甲类工作情况,如果是工作于乙类呢!分析结果还是这样吗?

无论甲类或乙类,“阻抗匹配”这些交流参数,分析结果必是这样。标称阻抗12K,一半的阻抗就是6K,而不是3K。推挽变可以用工作在甲类或甲乙类(也叫AB1、AB2类),近来我正在看电子管方面的书,目前还没有发现电子管能工作在乙类,是不是6N7可以工作在接近乙类?反正电子管这个东西很搞笑,即使推挽电路,也必须工作在“甲类单端”状态,否则,“呕哑嘲哳难为听。。。。,”


汉江水 发表于 2014-6-5 11:06:08

我用220伏电压测推挽变压器的阻抗时用单边法测量,其结果是*4而非*2,一直是这样算的,后来在书上及网上看到是2倍关系我还直笑,误人子弟。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释疑:关于推挽变压器P-P阻抗与单边阻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