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磨时间
发表于 2014-6-6 18:50:51
本帖最后由 消磨时间 于 2014-6-6 18:54 编辑
WUYZHI 发表于 2014-6-6 09: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貌似KT88是工作在AB2类”没有说服力,在音频工程中是怎样定义工作类型的,应该根据定义来下结论才有 ...
“MC275有栅流产生吗,拿一个依据来看看。”
上面的特性是来自胆艺轩http://www.tubebbs.com/tubedata/sheetsK.html的KT88截图
实实在在地说,学电子管我是到矿坛才开始的,以前虽然对电子管工作原理熟悉,但电路却很少看。不过,电子管之所以要工作在AB1,AB2类,不是你说的“获得大的屏流摆幅,得到大的功率,”,而是必须工作在AB1,AB2类,连接近乙(B)类都不行,为什吗?这是它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工作在乙类或甲乙类,它的失真太大了
而可以勉强工作在AB2类,是利用两管“失真互补”,这些科班书本上有,不罗嗦了
磨盘街9号
发表于 2014-6-6 21:34:16
WUYZHI 发表于 2014-6-6 1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而且这个道理并不需要区分甲类乙类或甲乙类,那种说乙类的另一半没有电流,没有功率,所以没有阻 ...
呵呵,一下子反馈回来六个问题,有点应接不暇了!
仔细归纳一下,这六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一个问题——即阻抗是不是主要由感抗构成。
众所周知,在我们设计输出变压器时,为了决定初级匝数,都要先确定一个最低的音频频率f,这个f就是放大器放音音频的下限,而这个频率下输出牛的初级感抗2πfL应当等于输出胆管的负载阻抗。初级的匝数应能达到这个电感量L.这就是敝人说【阻抗约等于感抗】的来源。
但是,在你六个问题的炮轰下,敝人感到牛阻抗的问题还不是那么简单,如果工作频率并非最低频率,那么感抗的数值还会加大若干倍。甚至上千倍!(例如有的牛设计频率为20-20000赫兹)。这时牛的种种弊病也会逐渐显露,漏感、分布电容和相移都会对阻抗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次级反射到初级的阻抗,这一部分是扬声器推动音圈与纸盆作往复振动做有用功形成的,当然次级阻抗之所以能够反射到初级,也纯粹是电磁感应定律使然。
考虑到这些,敝人不得不承认,前帖关于感抗是阻抗的主要成分这个论点下得有些匆忙了。
但即使阻抗并非只由感抗构成,也不改变推挽牛P-P阻抗由一臂整体承担的结论。
WUYZHI
发表于 2014-6-7 10:30:07
消磨时间 发表于 2014-6-6 18: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MC275有栅流产生吗,拿一个依据来看看。”
上面的特性是来自胆艺轩http://www.tubebbs.com/ ...
请你看看下面的论述,再结合KT88的特性曲线分析一下一切都明白了。
WUYZHI
发表于 2014-6-7 10:40:16
磨盘街9号 发表于 2014-6-6 2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一下子反馈回来六个问题,有点应接不暇了!
仔细归纳一下,这六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一个问题——即阻 ...
“但即使阻抗并非只由感抗构成,也不改变推挽牛P-P阻抗由一臂整体承担的结论。”片面的结论,无语!
WUYZHI
发表于 2014-6-7 10:54:33
45年前我20岁,犯下的一个错误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设计一台6P1甲类推挽输出变压器,由于没有搞清楚单臂阻抗与P-P阻抗的关系,认为单臂阻抗就应该等于单端甲类工作时的阻抗,结果绕出的输出变压器实际P-P阻抗是20K,当时还不清楚有问题,因为听感还不错,好像音量也很大,结果已经测试,输出功率仅5W,这才知道输出变压器的输出阻抗不对,教训呀!
可达
发表于 2014-6-7 10:57:06
WUYZHI 发表于 2014-6-7 1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5年前我20岁,犯下的一个错误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设计一台6P1甲类推挽输出变压器,由于没有搞清楚单臂阻 ...
这好办,次级4欧端用两个4欧喇叭并连,初级就降到10k,低频下限也降低到一半(比如原来80Hz,降到40Hz)
磨盘街9号
发表于 2014-6-7 14:42:26
本帖最后由 磨盘街9号 于 2014-6-7 14:47 编辑
WUYZHI 发表于 2014-6-7 1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5年前我20岁,犯下的一个错误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设计一台6P1甲类推挽输出变压器,由于没有搞清楚单臂阻 ...
那你还是敝人的老弟呢!你是49年,解放那年的,而敝人是抗战胜利 前一年的。当然,顺便说说而已,搞技术不能论资排辈。
你能把本应5千欧的初级,绕成20千欧的,说明有恒心和耐心。至于输出功率不足,原因就不应只怪阻抗了!
我当时就只会买成品,40年前10元一个的超线性推挽输出牛买了两个,可惜搬家弄丢了!
对于推挽牛,只要知道那个中心抽头是直流供电用的。而交流信号会感应到整个初级绕组。不受抽头所限。就会明白单臂负载整体的道理。这方面的实例也很多。
xlf0602
发表于 2014-6-7 14:42:48
WUYZHI 发表于 2014-6-7 1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5年前我20岁,犯下的一个错误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设计一台6P1甲类推挽输出变压器,由于没有搞清楚单臂阻 ...
老兄算了,在论坛“讨论”问题结果往往都是这样,很难达成一致。说多了就变成争执了。
其实您原本只是想说明二个初级线圈同时工作时单个初级线圈实际呈现的输入阻抗与用初(单个初级)次级线圈匝数比计算出来的输入阻抗(单个初级线圈)是不同的,能明白的人早已明白……
alxc00
发表于 2014-6-7 17:39:26
海河
发表于 2014-6-7 22:04:32
alxc00 发表于 2014-6-7 17: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更简单的理解,初级圈数和次级圈数之比为n,半个初级和次级圈数比为n/2,圈数比差了一倍,阻抗比自然就 ...
:handshake 所言极是。
汉江水
发表于 2014-6-7 22:25:28
54号楼及海河兄:我有一本书,现照相机坏,里面的说法与你相同,实际上我就是这本书影响了我,使我一直认为是4倍关系,现摘录如下:
“在推挽工作状态中,由于在任意一瞬间只有一个管子工作,它的屏流只流经初级的一半,这时实际的负载电阻Rfz是以匝数比的一半反蛇到初级,因此每边电子管在工作的半个周期内,其实际的等效电阻为:
R`fz=Rfz【(N1/2)/N2】=Rfz[(N1/N2)平方/4]=Rfz n平方/4=1/4Raa
以1/4Raa的倒数为斜率,可在电子管屏极特性曲线上作一动态工作线,即负载线。如果知道了负载线,则取它的斜率倒数的4倍便是推挽电路的负载电阻值。”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正谊。
后面这句话是设计推挽 电路负载电阻的理论,因书中计算公式是由此而得。
海河
发表于 2014-6-7 22:38:11
汉江水 发表于 2014-6-7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54号楼及海河兄:我有一本书,现照相机坏,里面的说法与你相同,实际上我就是这本书影响了我,使我一直认为 ...
:handshake 是的。
我看的参考书是岛国放送协会 写的....
汉江水
发表于 2014-6-7 22:43:01
:handshake 谢谢海版。
汉江水
发表于 2014-6-7 22:59:37
恰好今天我的简易阻抗表制作成功,10分钟前利用此表测了一对推挽牛,pp端测得为9.5K(实为10k,因有变压器效率问题),PB端测得为2.4K,因此从实际与理论上充分证明了是4倍关系。
海河
发表于 2014-6-7 23:12:26
汉江水 发表于 2014-6-7 2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恰好今天我的简易阻抗表制作成功,10分钟前利用此表测了一对推挽牛,pp端测得为9.5K(实为10k,因有 ...
:handshake
我最近在考虑一个问题。效率到底影响不影响阻抗比.... :handshake
单从理论角度说,我自己觉得,单纯阻抗不是能量的直接传递,效率应该无效。从Z=U/I的角度看,假设U、I都受效率影响,那么上下应该抵消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