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ffzz1 发表于 2025-3-10 11:11:16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25-3-10 11:12 编辑

从不停留 发表于 2025-3-9 10:33
对啊,问题这里玩胆的很多人觉得不对啊。。 他们只会机械的屏压x屏流,就认为是屏耗。。我解释了两年, ...

从总,你也别抱怨别人这样,那样。我觉着大问题还是在你自己。

你说话只说了一半,你公布计算过程,公布仿真数据,就是不公布电路图。你公式没错,数据没错,就是过程有错,你掉了最关键的一环。



电路图是电气工程师的语言对吧,电路的重要性,你比我理解的深刻,这个事你不公布电路图,甚至和你这个电路核心相关的东西你也是只字不提。我想这么做自然有你的道理,但未必是正确的。



这个事我早劝那几位了,不要争了,因为没有讨论的基础。大家不是在一个平台上说事。最后就是人身攻击和谩骂。


jupeter 发表于 2025-3-10 11:38:40

从总的静态工作点:448V,77mA,34W屏耗,3500欧输出牛,出24W,这个数据,在一般的曲线图上随便画画都感觉失真很大,但是从总的实践却很理想,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问题了。:lol

润吉地 发表于 2025-3-10 12:27:12

jupeter 发表于 2025-3-10 11:38
从总的静态工作点:448V,77mA,34W屏耗,3500欧输出牛,出24W,这个数据,在一般的曲线图上随便画画都感觉 ...

很多民科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实践也很少,却总想搞个大发现一鸣惊人,最后就是Xx推磨,转圈丢人:lol 不是技术问题就是心理问题

HD711 发表于 2025-3-10 12:40:24

jupeter 发表于 2025-3-10 11:38
从总的静态工作点:448V,77mA,34W屏耗,3500欧输出牛,出24W,这个数据,在一般的曲线图上随便画画都感觉 ...

音乐功率包含失真功率和保真功率,能量守恒定律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

jupeter 发表于 2025-3-10 12:48:12

我想到一个根据工作点计算不失真功率的办法:以丛总的工作点,450V,77ma,3.5K来计算。
栅流降到0时,输出的电压摆幅是0.077*3500=270V,此时的有效值是270/1.414=191V,
有效功率为191*191/3500=10.4W。对应的不削波输出电压向上冲到450+270=720V,再高因屏流为0了,管子截止,高不了了。向下压到450-270=180V,也就是说输出的不削波电压范围是180V到720V。那能不能再压低呢,可以,可以一直低到栅压冲过0V直到正栅压范围,这时输出电压的下部可以低到50-60V,但这时输出电压是严重的不对称啊,这种不对称,即使有负反馈也拉不回来,因输出的上幅已经截止了。
换言之:工作点定了,输出的上半幅功率也就定了,那输出的下半幅,跟上半幅相等的那部分,是不失真功率。下半幅超过上半幅的那部分,是失真的功率,无论超多少,他也是失真的啊。
注意上述以半幅的峰值电压计算的功率也就是代表全波的有效功率。:lol

ym78321 发表于 2025-3-10 13:11:32

本帖最后由 ym78321 于 2025-3-10 13:12 编辑

俺想学习,不知道楼主的“在我的线路里,虽然你看到随着功率增加300B的电流增加,。。。。”,
实际线路什么样?工作点是动态扩展的还是滑动的---是怎么从75mA变到111mA的?

如果涉及保密就当俺没问哈。

补充内容 (2025-3-11 09:21):
重看隔壁那一贴,原作者确实说了“暂时不提供线路,,,” ---这无可指责。

长空长老 发表于 2025-3-10 19:02:40

ym78321 发表于 2025-3-10 13:11
俺想学习,不知道楼主的“在我的线路里,虽然你看到随着功率增加300B的电流增加,。。。。”,
实际线路什 ...

前一个贴子有啊,就是大信号的时候,改变输出管的直流工作点,

长空长老 发表于 2025-3-10 19:03:40

jupeter 发表于 2025-3-10 12:48
我想到一个根据工作点计算不失真功率的办法:以丛总的工作点,450V,77ma,3.5K来计算。
栅流降到0时,输 ...

波形变形与幅度不相同,都是失真。

从不停留 发表于 2025-3-10 22:03:26

这个帖子我只提醒怎么计算屏耗。不涉及失真问题。

要讨论失真,那就就麻烦,真的必须需要电路图了,并且还要做出来验证,但我目前也不想公布。所以这个就算了。

3ykt123 发表于 2025-3-10 22:31:11

jupeter 发表于 2025-3-10 12:48
我想到一个根据工作点计算不失真功率的办法:以丛总的工作点,450V,77ma,3.5K来计算。
栅流降到0时,输 ...

看了几个专题帖,才搞清楚从总的意思,是说他的电路输出功率不是按负载线走的,而是按屏耗线工作的,那么就得说说怎样控制失真问题,是在喇叭终端上有超越吗

3ykt123 发表于 2025-3-10 22:44:31

如果不是喇叭终端的变化,那就只能是末级工作电压变化,也就只有叠串电路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ldscool 发表于 2025-3-11 00:39:45

还得是从总,活该从总能火的, 这么多耐心去做这么多的图,这么多的讲解。自问自己做不到,从总加油

ym78321 发表于 2025-3-11 09:49:38

本帖最后由 ym78321 于 2025-3-11 09:58 编辑

长空长老 发表于 2025-3-10 19:02
前一个贴子有啊,就是大信号的时候,改变输出管的直流工作点,

谢谢长老提示,俺昨天返回前一帖仔细再读,大致如您所说,其实讨论的各方是基本达成共识了的;----剩余的问题应该是大家怀疑其低失真。
(大约在40# wh...坛友指出了较为可能的措施;大约60l#左右 楼主也说“这下明白了...”,后面原作者也基本肯定了大方向(只是暂不公开电路))。

现在一个问题是关于低失真,俺是这样理解的(没有300B的实战经验,对300B认识不够,只装过6P1、6P3P,都是单甲,可能说的不对):

传统(普通)设计的单端甲类,为了给出较大输入信号动态范围,大多将屏-栅特性曲线上直线部分延申至横轴,以交点为大信号负半周最大变化区间左端点,这样的大信号非线性失真就不可能很低。---这个有没有问题?

如果是这样,上半周从小信号到大信号都是处在良好的线性段,所以大信号非线性失真应该主要受负半周影响--那么

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在输入信号电平增大的同时改变栅负压使其向右移动,通过调整右移量与大信号幅值的比例(就是稍有点过移量),使得移动后信号负半周脱离屏栅特性的转折弯曲部分,就能使大信号非线性失真大大降低;且,如果动态偏置点的改变与进入的大信号时间上同步(无延迟地跟踪),那么在大信号状态下的失真是可以大大低于传统设计静态偏置在大信号时的非线性失真,同时又避免滑动电路带来的初始滞后及引起的失真。-------其它类型的失真暂不考虑。

纯属个人理解,不对之处谢谢指正。

从不停留 发表于 2025-3-11 10:03:51

ym78321 发表于 2025-3-11 09:49
谢谢长老提示,俺昨天返回前一帖仔细再读,大致如您所说,其实讨论的各方是基本达成共识了的;----剩余 ...

这位兄弟说的全对,我们的线路就是如此,只是实现向右向上移动,并非他们想象的什么滑动甲类。


在研究一会你就能自己做出来这机器。实际我们小群几个人都做出来这个大功率低失真机器,但有意思的是,分别是不同的结构实现的。

ym78321 发表于 2025-3-11 11:17:04

从不停留 发表于 2025-3-11 10:03
这位兄弟说的全对,我们的线路就是如此,只是实现向右向上移动,并非他们想象的什么滑动甲类。




谢谢您对上述猜测的肯定!俺是通过这两个贴学习,见识到以前不曾想到的了。

俺甚至觉得,这是对传统单端甲类的改进方向(一是有改进的余地,二是可以改进,三是--这是一个现在能想到并实现了的新方向)。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正确的计算屏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