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0 18:55:24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0 16:14
我的前胆后石安装好了,散热是使用的变频器底座,内部加了3个60*60*10的风扇,运行半个小时,温度控制在50 ...

    10KHZ的方波不错了,从实际测试的SIC管(几乎所有的MOS管都是如此)来看,在电流较小的区域内管子的实际跨导要比标称的小很多,如果散热器允许,建议把输出管的静态电流设置的大一些。
    这个电路的最大问题是直流偏置,受限屏级负反馈电阻的调整,但是调整的时候又影响交流负反馈的大小。所以,实际操作的时候,静态电流的调整实际上是可以分开调整的。调整R19、R11的大小来调整调整直流工作点的大小,R14、R16来调整两臂的交流平衡。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0 18:55:50

whmks 发表于 2025-4-10 18:44
看了以后有二点疑问
1、功率好象没推足,可能碳化硅管的推动电压要略高。我的碳化硅管还没试,只能估计 ...

我对电路实在是不懂,如果有想法,我可以在电路上面改。

我觉得这款电路被很多人低估了,甚至觉得更换低阻抗输出变压器都没有太大问题,输出功率还有潜力可挖。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0 19:06:39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0 18:55
10KHZ的方波不错了,从实际测试的SIC管(几乎所有的MOS管都是如此)来看,在电流较小的区域内管子的 ...

你上面说的应该是R19和R21来调整工作点电流大小吧?R14和R16来调整平衡。

现在每臂直流电流大约在45mA,不知道提高到多大合适。

散热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前面装了两个直流电流表监控电流,如果过热以后,可以改成80*80*25的风扇,现在内部的三个60*60*10,也只是低转速运转,风量算微风。

whmks 发表于 2025-4-10 19:12:58

本帖最后由 whmks 于 2025-4-10 19:14 编辑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0 18:55
我对电路实在是不懂,如果有想法,我可以在电路上面改。

我觉得这款电路被很多人低估了,甚至觉得更换 ...

看波形二只功率管不平衡。

1、测推动波是否对称。
2、测功率管电流是否一致,就是测S极电压是否一致。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0 19:13:42

whmks 发表于 2025-4-10 18:44
看了以后有二点疑问
1、功率好象没推足,可能碳化硅管的推动电压要略高。我的碳化硅管还没试,只能估计 ...

开关电源是安装在输出变压器下面,侧着安装的,下面加了1厘米散热。侧面距离输出变压器只隔一层电路板,不过上面有敷铜。

我明天把开关电源换一下位置试试。

好的,我明天具体测试一下吧。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0 19:51:14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0 19:06
你上面说的应该是R19和R21来调整工作点电流大小吧?R14和R16来调整平衡。

现在每臂直流电流大约在45mA ...

静态电流这个也没法确定太清楚,你可以尝试把R18=R20这两个电阻都换成33欧姆左右的,这样既可以增加一些静态电流,还可以减小一下本级的电流负反馈深度。看一下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是否增加?
从您实做的供电电压380V和输出牛初级阻抗10K来看,如果调整的当,输出20W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理想的情况是能达到25W左右。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0 19:56:22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0 19:51
静态电流这个也没法确定太清楚,你可以尝试把R18=R20这两个电阻都换成33欧姆左右的,这样既可以增加一些 ...

好的,多谢,明天我按你说的方法试一下。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0 20:05:03

whmks 发表于 2025-4-10 19:12
看波形二只功率管不平衡。

1、测推动波是否对称。


对称性应该是有问题的,电路上面推荐6N11和6N1,6N11测过,4路三极管,三个基本一样,有一个有问题,6N1的4路三极管还算可以,再就是原件上的差别,除非使用多个可调电阻细调。我尽量调平衡吧。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1 12:33:55

本帖最后由 茹祥臣 于 2025-4-11 12:56 编辑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0 19:51
静态电流这个也没法确定太清楚,你可以尝试把R18=R20这两个电阻都换成33欧姆左右的,这样既可以增加一些 ...

回牛哥,我把R18=R20换成33欧,静态电流从原来的45mA,增加到60mA,最大不失真功率并没有增加。

33欧与100欧的区别,当33欧时,峰值信号只需要1V就就可以推满。100欧时,峰值信号需要2V才能推满。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1 12:38:25

本帖最后由 茹祥臣 于 2025-4-11 13:01 编辑

whmks 发表于 2025-4-10 19:12
看波形二只功率管不平衡。

1、测推动波是否对称。


已经调整R6=200K,R7=500K,将推动波调整的幅度和大小一致。调整R18=R20=33欧与原来的100欧,输出功率没有变化,现在最大峰峰值在30多伏。

其中左1是R6=330K,R7=330K时的推动波形,更改阻值以后,两个推动波是一样的。

60多K的干扰原因也找到了,是开关电源灯丝供电引入的,单独外接灯丝供电,没有干扰。

因为我这个开关电源上面有0~63~12.6伏三个输出端子,并且电压可以调高,能否使用7806和7906组成12伏供电,然后把灯丝串起来,不知道能否减少干扰。

你的那个缓上电很好用,可以把这些干扰虑除掉。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1 15:10:02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1 12:33
回牛哥,我把R18=R20换成33欧,静态电流从原来的45mA,增加到60mA,最大不失真功率并没有增加。

33 ...

    满输出时候的输入电压降低了一倍,说明增益大了一倍,这说明前面电子管部分的驱动信号还是够用的。
    仔细看了一下示波器的数据,最大不失真电压的峰值应该是稍微大了一点,改动之前是30.2V,改动之后是31.4V,而且波形是有所改善,当然不排除是因为手动调整的波形对称或者是电子管部分输出电压更低使线性更加对称引起的。
    如果想要较大幅度提高输出功率,可以从改固定偏压入手,不过那样太麻烦了,也失去了电路简洁可靠的优势。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1 17:32:03

本帖最后由 茹祥臣 于 2025-4-11 18:14 编辑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1 15:10
满输出时候的输入电压降低了一倍,说明增益大了一倍,这说明前面电子管部分的驱动信号还是够用的。
...

好的,非常感谢。

我把输出变压器原来并联的次级输出改为串联,确实可以增加输出功率。因为这个输出牛实际是10K:6,带的负载是8欧,我串联以后测阻抗是3.6K:8

因为我在R18和R20处串联了两个100mA保险丝,主要是为了保护输出牛,现在将这两个电阻改为33欧,同样信号的情况下,电流会增加,不削波输出也会增加。拍的图片,还不是最大输出,此时保险丝熔断了,此时信号输入大约是峰值3伏。

我对理论不太懂,不知道这样是否可以长期运行?(在保证电源功率足够、散热足够、输出牛初级电流足够的情况下)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1 18:27:59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1 17:32
好的,非常感谢。

我把输出变压器原来并联的次级输出改为串联,确实可以增加输出功率。因为这个输出 ...

这么用没有问题,相同的供电电压下输出牛阻抗低了,最大不失真功率肯定要增大的,当然这时候管子的工作电流是要增加的,最大输出的时候电流比原来差不多是2倍了,所以保险会熔断的。

真正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不可能长期连续的工作在最大输出状态,一般家用有1-2W就够用了,大一点的话,平均功率也不会超过5W,恢复100MA保险,让电路继续工作吧,太大的输出下保险丝熔断是好事,我估计您正常听音的时候,保险丝肯定不会熔断的。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4-11 19:30:07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4-11 18:27
这么用没有问题,相同的供电电压下输出牛阻抗低了,最大不失真功率肯定要增大的,当然这时候管子的工作电 ...

下午主要是验证一下降低阻抗是否增加功率,原来想着增加电压在改动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功率。

电流问题也不大,这种场管电流裕量大,阻抗匹配不像电子管那么严格。这次初级使用的是裸线0.23的铜线,单臂最大可过125mA,现在才75mA左右。

还有一种就是减少静态电流,原电路在单臂10mA就可以,这样电流会下降很多。

这个输出牛降低阻抗,主要的问题是次级线径会减少一半,效率降低,耦合也不理想。增加功率最好重新绕。

nanxiong75 发表于 2025-4-11 21:29:42

本线路特点是:开环 无大环反馈的胆机线路 而非7293型电压反馈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前胆后石做推挽 低价频宽指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