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7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音机的调试
发光usb收音机在调试之前,应保证收音机工作在无故障状态,若工作不正常,测方法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进一步调试。通电调试工作大体上包括以下四项: 1、三极管的工作点。调整工作点也就是调整集电极电流。本机各级集电极电流分别是: IA=0.3~0.6毫安、IB=1.1~1.5毫安、IC=3.5~5.0毫安、ID=0.5~1毫安(参考值,三极管β的不同,电流将有所变化)。整机电流在15毫安左右。 调整集电极电流的时候,电流表串入电路中的位置,见电原理图中的×的地方。调整的元件是各级的偏流电阻。值得提一下的是,只要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符合要求,而且焊接正确,集电极电流,一般不用调整也能满足要求。调整工作点时,一般要从功放开始,由后级往前级调试。各级工作点调整完毕后,调节双连电容器一般都能收到广播。 2、调整中频频率,一般叫做调中周。调中周的目的是把几个中周的谐振频率都调整到固定的中频频率465千赫上。调中周的工具应该使用塑料螺丝刀,可以用其它塑料自制。使用金属螺丝刀调整,会引起感应,不容易调整准确。 专业级收音机与数码mp3的组合调中周的时候,先接收一个低端电台的广播,然后先调L4,再调L3,逐个调节中周的磁帽,使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达到最响为止。磁帽调节到某一个位置的时候,声音最响,这个位置就叫做调谐点,再往里旋或者往外旋,声音都会减小。如果磁帽完全旋入或者旋出都没有找到调谐点,一般是谐振电容的容量不合适,可以换一个电容再重新调整。有的时候线圈短路、谐振电容击穿等也会造成没有调谐点。用本地电台调中周以后,最好选择一个外地电台再仔细调调。这是因为人的耳朵对声音大小的变化在声音微弱的时候,比声音很响的时候敏感得很多。中周调整完毕后,要用石蜡把各个中周的磁帽封牢,使磁帽的位置不会由于振动而发生变化。 3、调整频率范围。调整频率范围也叫做调覆盖或者叫做对刻度。它的目的是使双连电容全部旋入到全部旋出,所接收的频率范围恰好是整个中波(535~1600千赫)。它是通过调整本机振荡线圈L2的磁帽和振荡回路的补偿电容Cbt达到的。 带计算机功能的收音机调整的时候,首先接收一个低端电台的广播,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40千赫(或福建人民广播电台621千赫,只要在当地能接收到当地低端的广播电台即可)的节目。如果指针的位置比640千赫低,说明振荡线圈L2的电感量小了,可以把振荡线圈的磁帽旋进一些,直到指针在640千赫的位置接收到640千赫的电台广播为止;如果指针的位置比640千赫高,说明振荡线圈L2的电感量大了,可把振荡线圈的磁帽旋出一些,直到在640千赫的位置接收到640千赫的电台为止。 然后,再接收一个高端电台的广播,例如在福州地区可接收福州人民广播电台1332千赫的节目(在其他地区也一样,只要能收到当地的高端的广播电台都可以作为调试信号用)。如果指针的位置不在1332千赫处,就要调整补偿电容Cbt,直到指针正好在1332千赫的位置收到1332千赫的电台节目为止。这样高低端反复调整两三次就可以调准了。 4、统调,也叫调整灵敏度。统调的目的是使本机振荡频率始终比输入回路的谐振频率高出一个固定的中频465千赫。因为只有465千赫的中频信号才能进入中放级放大,如果能做到统调,整机灵敏度就会大大提高,所以统调也叫做调整灵敏度。理想的统调是很困难的,实际上实行的是低、中、高三点统调。统调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先在低端接收一个电台广播,移动磁性天线线圈L1在磁棒上的位置,使声音最响为止。这样低端统调就初步完成了。再在高端接收一个电台的广播,调节输入回路中的微调电容器Cat,使声音最响为止。这样高端统调也初步调好了。高、低端也要反复调几次。在1000千赫左右接收一个电台广播,调换垫振电容C3,使声音最响。其实,只要C3容量正确,一般是不必进行1000千赫统调的。C3的容量要求比较严格,只能在300微微法和270微微法两个数量值上选取,而且要使用损耗小的高频瓷介电容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