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1 23: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njun5557 于 2015-12-12 00:06 编辑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在安装过程中,我这个对半导体收音机一知半解的爱好者,经常随心所欲,不按电路图标识的元件参数使用元件,经常大胆地尝试各种可能性。我是以我的听觉作为检验效果好坏的标准的。我知道我这样做有些离谱,但是乐趣也在其中,当在“离谱”的实践中获得好的效果时,我特别开心。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1、关于三级工作点偏置电流测试的参数问题。书上对这三级的测试参数只是讲了一个大致范围,推挽这一级为2~6毫安;低放2~4毫安;高放1~1.5毫安。最初,我采取的办法是取这个范围的中间值,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在实践中得知,这个范围其实是可以更精确的。我后来采取的办法是分两步走,第一步,还是按照惯例,把工作电流调整到正常范围。第二步用扬声器的实际接收效果好坏来最后确定工作点的偏置电流。于是,我发现,后两个工作点在一定的范围内,高一点低一点接收效果差别不是很明显,但是,第一级高频电流的调整范围比较狭小,而且,1~1.5毫安明显偏高,我测试的结果是0.6~1毫安效果是最理想的区间,达不到,或是超过这个区间,效果差别巨大,甚至收不到信号。
2、关于电容器的容值。电路图上C4容值是100p,C5是3300p。我受一些电路图(单双管再生来复式都有)c4这个位置的电容有用6800p的启发,在实际安装测试中,我将这两个容值的电容对调了一下,效果意外的好。我翻阅了有关书籍,也未找到何以产生这一结果的确切答案。请内行专家赐教。另外,在此电路中,我还发现c5“可有可无”,至少作用不大(我只是从收听效果上讲,至于它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我不清楚)。我还注意到,在另一款MG694型的四管来复式收音机电路中就没有这个电容,论坛DIY高手suhonggui老师发的58型来复再生四管机电路中也没有这个电容。想必也发现它“可有可无”吧。但毕竟电路图上有这个电容,而且一定有它的道理,所以,我尝试着换其他电容。现在我用的是0.025微法纸介陶瓷电容,1964年生产的,绝对老货。放在上面显得很古老、很怀旧。为了怀旧,那3300p的电容,我也用了纸介陶瓷电容。再就是,电路图上标识的两只50~100微法的电解电容,我都用了100微法,而且用的也是大家伙。这两只电解电容,我也尝试过拿下,发现也有“可有可无”之嫌。但是为了壮大电子元件阵容,使收音机显得“高大上”(也许还可能显得不伦不类),还是要把他们用上了。玩嘛,心态可以轻松一些。其他电容,都用了纸介陶瓷电容,这种电容既怀旧,又高雅,还美观,为何不用呢?说到怀旧,我感觉到遗憾的是,我安装这款收音机所用的电阻是四分之一瓦的“小不点儿”,没有一点怀旧的意味。我只有一款6.8k的老式领带式电阻,也是大家伙,可惜派不上用场。我又不能为了怀旧,用它替代那些阻值适合的电阻。我曾打算买一批老式电阻,可是看到已经购买到手的一大包“全值电阻”,不忍浪费就放弃了念头。可变电容器,我测试用的是270p*2薄膜介质微型可变电容器,将来正式使用时,我将换上铜质空气可变电容器,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大家伙!我从网上购买了好几款这种拆机的铜质可变电容器,从单连到四连都有。有好几款是军机拆件,质地好、效果好那是肯定了,关键是符合我的要求,可以壮大电子元件阵容,显得很“高大上”,看着心里舒服、过瘾。下一步,我将用五合板制作一个大的收音机盒子,机壳款式正在设计中。然后再把电路板上的“原班人马”都搬上去。想想也是,现在成品收音机搞得又小又精致又好用,我们DIY的收音机怎么能跟成品机比呢?再怎么搞也搞不过成品机。DIY的优势就是自由,随心所欲,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满足自己的创造欲望。
3、关于再生。原电路图中再生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参照有关再生电路,增加了5~20p可变电容,电容一端接高频管集电极,一端接再生线圈,再生线圈的另一端接高频管发射极。实际效果明显,尤其是高低端音频差异明显缩小,均衡多了。由此我体会,不懂原理不要紧,只要敢于实践,敢于尝试,再加上不断地学习,总会有收获,总会有进步。
系统提示,今天还可以发两张图片,好可怜啊!思来想去,这两张图片,我还是把我的这块所谓“母板”和元器件安装完成后在“母板”上调试的图片发上来吧。
我的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屡试不爽的电路“母板”——
这是今天晚上刚拍的照片,先前调试用的薄膜介质可变电容器,已经换上了高大上的铜质空气可变电容器,先前用的自制输入、输出变压器,换上了用“F”款硅钢片刚刚绕制好的一对输入、输出,表现十分出色。
补充内容 (2015-12-12 05:53):
刚绕制的变压器线头直接焊接在了“针”上,没有软接线,所以临时用鳄鱼夹连接,场面有些凌乱,请谅解。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