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oldwood_hmgh

短波高灵敏度电子管收音头的制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9 10: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效果上来说,两者的差别可能不大呀。但元件数量小了,故障率不是低了吗。还有,串联AGC的那只滤波电容,其值很大,楼主的电路中用的是0.022的。这只电容就不易找得到高频性能好的,如云母电容。而并联AGC的那只隔离电容,就可以用很小的值,如我给出的电路中用的是240P的,这当然可以很容易找到一只云母电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5-12-9 10:22
从效果上来说,两者的差别可能不大呀。但元件数量小了,故障率不是低了吗。还有,串联AGC的那只滤波电容,其 ...

懂了版主所说的意思,我这个电路是原想混频级也加AGC的,但发现混频级加AGC后高频端跑频(现象:调好一个电台后,天线拔掉后再接上,电台就跑了,必须重新调一下),就改成了这样,既然混频不用 AGC了,版主的电路是更合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管高放,两级中放电路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0: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级中放,再加一级高放,这三级都有AGC,控制范围已经足够了,混频级就没有必要再加AGC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第二级中放也不要加AGC,而做成固定增益的。如把第二级中放制作成固定20--30分贝增益。这样,更有利于整机的稳定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5-12-9 10:38
有两级中放,再加一级高放,这三级都有AGC,控制范围已经足够了,混频级就没有必要再加AGC了。

AGC整流信号取自末级中周的初级侧,比较强大,实验高放不用AGC也没有饱和现象,所以我加了一个远近程开关,以便让高放工作在最大增益,以便弱信号电台的接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0: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5-12-9 10:42
甚至,第二级中放也不要加AGC,而做成固定增益的。如把第二级中放制作成固定20--30分贝增益。这样,更有利于 ...

版主这个方案值得实验一下,两级中放都加AGC通带特性确实受AGC影响,而且信号越强第二中放工作点越低,这可是不合理的,调幅机的中放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进入限幅状态,这点与调频机很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AGC整流信号取自末级中周的初级侧,必然要增加元件。而用的元件多了,又没有更大的收益,这可能不太妥当。还是传统电路的AGC取出方法更简洁实用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1: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5-12-9 10:56
AGC整流信号取自末级中周的初级侧,必然要增加元件。而用的元件多了,又没有更大的收益,这可能不太妥当。还 ...

这个差别待我实验比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制作能力非凡啊!制作出了如果靓丽的整机结构!给我三年的时间,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电路方面,用6U1管做混频,这个是不是好,更值得进一步做实验。一般来说,过去的电子管收音机,能用上6U1管的,都是上等级的好机。而大众机是用不上6U1的。但在实践中,6U1管很易自激,这一点确实还不如用6A2制作的机器的稳定性能好呢。据传6U1寿命还短。还不如来个大动作,用6K4混频,本机振荡器制作成独立的。据说负阻振荡器不错,线圈易制,频率稳定性能也很好。值得一试。

6A2负阻振荡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楼主的帖子,顿觉眼前一亮。我认为,调幅机最大的实用性就是短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zqq 于 2015-12-9 13:34 编辑

本振漂移的原因是6U1内部两个管子是共阴极的,当AGC电压变化时导致负责振荡的三极管工作点也变了。

建议用五极管做混频器如6F2,其中的三极管做本振,五极管做混频器时噪音系数更低,国外爱好者大都喜欢这么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4: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期待后续实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21: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求知版主的意见,电路作了小许修改,省掉几个小零件,电路重新发布一下,顺便把以前的疏漏补上。

电路(修改了)

电路(修改了)

看不清楚电路图,可以下载下面的 PDF版本:
2IF.pdf (76.07 KB, 下载次数: 3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5-31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