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q19512003 于 2015-9-28 07:06 编辑
一、前言
中波调幅广播历史悠久,传播距离远,占用频率资源少,接收设备成本低。自上世纪20年代起,中波调幅广播跨越了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三大时期,依然经久不衰。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款由李传钟,曹锦馨等前辈设计的超动态、宽频响、低噪声调幅收音机先后在《无线电与电视》1983年第1期和《无线电》1984年第6、7期发表,标志着中国国内分立元件调幅收音机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
此后由于国外先进集成电路和优质盒式磁带播放器的进军,加之电磁波接收环境日益变差,国内的中波调幅广播一蹶不振,中波立体声项目也胎死腹中。
但是中波调幅广播的魅力一直吸引着我们这样一群爱好者们。国内几大无线电爱好者论坛一直流传着春雷3P5的神话,而超动态、宽频响、低噪声调幅收音机则是3P5的化蝶之作。
过去几年,在矿坛曾有高人复制了该收音机,收到了极大的反响。作为一个无线电爱好者,永恒不变的是追求精益求精的信念。
现代电子元器件发展迅速,性能和质量已不能和上世纪80年代的器件同日而语。集成电路和表面贴器件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借着DIY组装大赛的机会,我尝试着利用套件机壳、表面贴元件和集成电路组装“袖珍型超动态、宽频响、低噪声中波收音机”。
二、电路
袖珍型超动态、宽频响、低噪声中波收音机的电路尊重原作,改动的地方:
1) 使用差容mitsumi 可变电容替换原365pF双联可变电容;
2) 使用性能更好的2SC1923,9011,9012系列高频三极管代替3DG201等系列三极管;
3) 2节14500锂电池串联供电,内置电池保护板和TP5100充电板,并用AMS1117-ADJ稳压到6.3V供高频部分,提高电压稳定性,减小整机的体积和重量;
4) 取消短波段;
5) 取消宽窄带电路和音调电路,增加12KHz低通滤波电路;
6) 使用贴片型LM386代替原功放电路,更省电,且音质好;
7) 增加外放和耳机响度自适应电路
8) 充电电路通过电源接口设定为充电时不可收听,直接免去收听时充电器的干扰(充电时听不了,哈哈~~~)
三、印制板设计和制作
印制板采用PADS软件设计,原理图和印制板图在程序上相互联系(在任意界面选中元素之后,程序自动会选中另一个界面的元素,如图),可减少差错,同时提高布线效率,也能使印制板更佳美观。最终印制板还经过photoshop的修饰,克服了PADS Layout 辅铜的轮廓跟踪造成边缘毛刺的缺点。此外,用于发表的线路图使用sPlan 7.0绘制(元件序号与PADS Logic 不一致)。
印制板正面全部铺铜并接地起屏蔽作用;反面选择性地铺铜,隔离各个区域。
设计好的印制板打印到透明塑料胶片上(注意顶面需要镜像打印)
双面板业余布线和制作技巧:
布线: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业余制作的双面板由于孔壁没有沉铜,过孔的导热性不佳,因此不宜将直插元件的引脚作为过孔,否则会严重影响后期调试时该元件的焊接和拆卸。
制作:完整的双面覆铜板经过清理之后先在其中一面均匀涂布感光蓝油,干燥后进行感光、显影。显影完毕,先对四个角上的过孔或焊盘钻孔(使用台钻,保证垂直),做定位。再在另一面均匀涂布感光蓝油,干燥后将胶片贴好,对齐对应的钻孔。这样,正反两面的就能对齐。需要钻大孔时,使用小钻头沿着孔边缘钻一圈小孔,取下中间部分后再用锉刀修整(我用的立铣刀)。钻完孔、铣完边之后再对印制板进行脱膜,以保护铜层在机械加工时不受刮伤。脱膜并烘干后,在印制板表面涂一层松香溶液,减少铜箔氧化同时可保证焊接性。(其他的过程网上都很常见,不赘述)
四、基本元件的焊接
先用收集的元件引脚焊接过孔,再焊接贴片电阻和贴片电容,然后是电解电容和密封可变电阻。焊完之后对印制板进行一次乙醇清洗,清洗助焊剂残渣。(这时清洗是为了避免乙醇对可变电容,音量电位器和中周的影响。焊上上述3件之后,就只能做小范围清洗了)。
五、特殊元件的设计和制作
1. 磁棒天线和振荡线圈。根据实测的差容可变电容的数据(如下表),使用统调软件计算磁棒天线和振荡线圈的电感量,分别为509 uH和250 uH。
磁棒线圈采用160*10 mm,0.07 mm*28多股线绕制。先在磁棒上绕10圈,测试10圈的电感量,并计算达到509uH需要绕110圈;
振荡线圈采用10A型中周(调帽)骨架绕制,实测绕70匝得到135 uH电感量,250 uH则需要绕95匝(绕制参数见电路图附注)。
2. 中频变压器的设计和制作。
本机所用的中频变压器是同一型号,外附谐振电容1000 pF,需要电感量122 uH。由于实测的谐振电容容量在990 pF,则需要135 uH,绕制70匝,从冷端7匝抽头(绕制参数见电路图附注)。
六、直流工作点调试
1. 低压差稳压电路。
采用AMS1117-ADJ将8.4~7.2 V的锂电池输出电压稳压到约6 V供高频部分。AMS1117-ADJ稳压值的计算:
取R2=10 KΩ,R1=2.7 KΩ,计算的Vout约为6.3 V。
2. 各级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点。
分别调整P1,P2,P3,P4和R8,R18,R33调整直流工作点,至高放管T1(1 mA),混频管T2(0.18 mA,短路振荡线圈的次级),一中放T4(1.8 mA),二中放T5(2 mA);T3(0.3~0.5 mA,视振荡电压大小还需调整),T6(2mA,调整时电流与T5相互牵制,需要反复调整P4和R18),T7(2.2 mA)。
3. 中频调整。
短路振荡线圈的次级,断开一次AGC1(图中红色点),扫频仪输出挂在混频输入(TP1),扫频仪输入挂在T6集电极(TP2),选择合适的扫频电压(衰减40dB),依次调整Tr7,Tr6,Tr5,Tr4,Tr3,使中频通频带中心频率455 KHz,形状对称,幅度最大,3 db频带宽度约11 KHz。(调试过程中发现中放增益不足,调大一中放的电流无果,暂时不管)
4. 振荡电路调整。
a. 振荡电压的调整。
示波器探头调至×10档,挂在振荡线圈初级抽头,调整R8,使显示振荡电压峰峰值约300~400 mVp-p,振荡电压稳定,失真最小,且旋转调谐电容时高低端振荡幅度变化不大。如不起振,可能是振荡线圈初次级相位颠倒或绕制匝数比例不对,可按需调整;如果振荡电压失真大,则是T3工作点不正确引起,可通过调整R8得到解决;如果振荡幅值在频率高低端变化很大,则可能是可变电容变质或振荡线圈Q值太低,需更换可变电容或重新绕制振荡线圈。
b. 振荡频率范围的调整。
频率计探头挂在振荡线圈初级抽头,调谐电容至频率低端,调整振荡线圈磁帽使频率计显示520 KHz(频率计为SC3610,已经自动扣除455 KHz中频)。调谐电容至频率高端,调整调谐电容上的半可变电容,使频率计显示1615 KHz。重复上述步骤数次,直至频率覆盖520~1615 KHz (上下各留5 KHz余地)。
5. 功放电路调整。
LM386的第1和8脚之间串联的电容和电阻决定了功放的增益。实际使用时发现,用喇叭放音,音量电位器在50%正好满足,这时插上32Ω耳机,已经震耳。因此本机使用带开关的耳机插座,搭建外放耳机响度自适应电路。耳机拔出时在R29两端并联一个小电阻,使外放增益加大;当耳机插入时,开关断开,该回路的电阻加大,功放增益下降。经过实验,得出R29= 1kΩ,R34= 510Ω,正好满足需要。
6. 电池充电电流调整。
买到的TP5100 充电板默认是1 A的恒流充电模式。但是14500锂电池容量约为700 mAh。充电电流应小于350 mA。查阅厂家说明书,TP5100的恒流充电电流可以通过外置电阻设定,手头只有1Ω 0805电阻,设定电流为100 mA,也可以满足要求,只是充电时间稍长。充电接口设置为充电时不可收听,从源头上避免了充电器的干扰。
七、机芯的改进
机芯初步调试完毕,开始试听。结果发现,对比德生的2P3,R-308和DE1103,该机灵敏度极低,无论白天晚上只能勉强收到江苏本地4个电台。其他的商品机白天可以稳定清晰接收本地台,晚上可收到上海,浙江,安徽,甚至辽宁的中波台。
回想起之前中放增益低,初步锁定故障点。
从混频输入处(TP1)输入455 KHz等幅信号,用示波器探查每一级放大器的电压,发现一中放管T4电压放大倍数却只有3倍(换算成电压增益9.5 db),直流工作点正常,前级输入正常,输出的中周也是按照给出的成品数据按比例绕制的,所有参数看似都正确,这……难不成要做披着羊皮的哈士奇??!
百思不得其解了3天。某天突然开窍想到:负载阻抗太小可能造成输出功率严重下降,现在这个输出中周负载实际只有7匝,电感量1点几uH,455 KHz时的阻抗(抛开后级)只有约4欧姆,当然没什么电压增益了。
将初级抽头增加到25匝,装好后整机灵敏度大增。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我的扫频仪NWT500没输出了,拆开发现输出功放管ERA-5SM电流250 mA以上,限流电阻严重发烫判断是ERA-5SM烧了……询问卖家确认是功放集成烧坏,并被告知可以用SOT89封装的AG603或AG604代替,原来的ERA-5SM是十字架型的,引脚单薄,很容易在屏蔽盒里积聚热量而烧毁。网上买了AG604的拆机件,换上之后,如虎添翼,哈哈……
由于中周抽头比变化,耦合电容C21也应减小,调整磁芯之后,比较完美的通频带图出来了,机器的灵敏度更上一层楼。
八、装入套件机壳
本届DIY制作大赛的初衷是使用套件改造。限于体积因素,选用了博士618六管收音机套件(外壳尺寸16.5 cm*10 cm*4.5 cm)为基础,只利用机壳、调谐盘、音量电位器。
为减少反复拧螺丝造成的塑料柱损坏,索性直接将所有接线柱用立铣刀割除,换上合适长度的M3六角铜柱。铜柱多余的部分用钢锯切除,切下的部分留着还可做顶丝。现将铜柱用螺丝固定到电路板上,再用AB结构胶逐个粘到机壳上,这样就可以保证装配精度。
选用高动态的3寸8欧飞乐钕磁喇叭,减轻重量,只是这个喇叭播放需要功率挺大的,这是导致外放和耳机响度差异大的原因之一。由于喇叭海绵边高出喇叭壳,只能使用4个M3 铜花母固定。花母之间的空隙使用单面带胶的聚醋酸乙烯泡沫塑料填充。由于原喇叭是2寸,面板预留了很多封闭的栅格,为减少前面板声音反射,使用2 mm 立铣刀沿着原有栅格开洞,保证了面板的原有风格。
最后是美化工作,校准度盘,面板用1mm有机玻璃重新做,背面先喷一层白漆,再喷一层黑漆,再用激光雕刻。
有了diy的激光雕刻机就是爽。附上标志集合(分辨率足够大,可缩放)
因为充电板使用TP5100,属于开关型的,干扰很大,但是效率高,充电使用9~12V电源都可以满足要求。
工作完成,上一组定妆照。谢谢大家支持!中秋快乐!
补充内容 (2015-9-30 14:29):
47楼 有最近对中放的改进,改进中周和谐振电容,增益达到约54dB,带宽9KHz。选择性和灵敏度得到提升,音质变化不大。
今早实测整机静态电流17mA。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会员
x
评分
-
28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