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2-26 1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DIY爱好者谈谈胆机布线和零件拣选,其实这方面的资料已经很多了,每个DIY爱好者的条件不一样,实作时就会有不同的情况了。
我本人的做法是首先确定输出级的位置,先把这一级的元件布置好,再推至它的前一级的有关联系的输出元件,有联系的两极之间尽量直接相对,这样做可减小信号传输距离。安排接线时尽量用零件的引线直接焊接,不另接导线,当功率管信号栅有噪声抑制电阻时可通过焊接行线架过渡联接。每个胆的信号栅上的栅漏电阻和阴极电阻尽量安排在同一个焊点上,这样可减小本管外置元件工作时内阻,为胆管稳定工作提供可靠条件,栅级元件位置比较其他元件要求高,因它是胆输入级,容易感染噪声,它的质量要求也高些,在满足要求下,尽量选用体积小的(外型小,表面积就小,接受感染能量就小,即干扰就小)。屏极和阴极电阻在体积和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功率大些的,承载功率就大,热噪声就小些。实际布线时信号的走向尽量不出现往复,从前至后依次走向,满足要求下尽量不使用屏蔽线,无论是单芯或是双芯的,都可视为存在导线电容,有它存在就会对有频率传输的电路有容抗作用(对前级放大器影响尤为重要)。
电路的接地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习惯的做法是:用一条有一定强度的裸铜线做公共地线,把每级接地元件与它连接,在电路的总输入端再与电源地相连。另一种方法是每个胆都做地端一个连接点,再将每级的这一点与电源地相连接(即星形分布)就可以了。每个DIY发烧友只要多动手就会有深刻体会了。
关于电路中用的导线,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我认为对线材的要求应是没有个性的,它对导线中传输的各个频率,应该是均衡传输的,不应该有对某段频率有利或无利,当然了,高级线材是每个DIY发烧友渴望的,价格也是不菲的。
至于用元件校声,更是人言言殊了,我认为电路的结构更决定声音走向,当然元件不同声音不同也是可闻的。
一旦电路决定后就应该仔细安排整体结构了,从设计到施工至最后调试,每个步骤都应认真对待,如果有先把电路焊好、调好,再去整理,如此做法,估计很难做出美观的机器来。元件布置的美观与否,我认为第一应该是科学合理,外观美应该放在第二位。
以上是我的一孔之见,请DIY发烧友真情斧正。
TL,ZHENG W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