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jh327

制作中的马7 前级,线路放大部分基本完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8 11: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jh327 的帖子

这活是您亲手干的吗?好手艺啊!
     
发表于 2009-2-18 1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眼就觉得漂亮~焊点上是什么?很多电子管仪器都点这个红
发表于 2009-2-18 14: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redback 的帖子

红色指甲油,红油漆都可以的
     
发表于 2009-2-18 1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外天老师又有大作了.......
  只仿造了马7 的线路放大部分啊........  真正的马7线路相当复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8 15: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这板子是我们当地的郑大哥焊的,我是拍下来学习下,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真正的M7线路部分也很复杂啦,音调部分元件就很多了,以后会找时间仿制下的  
     
发表于 2009-2-18 16: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这个技法!挺好的!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09-2-19 00: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煮茶听机 的帖子

我还以为那些紅点是螺絲胶
发表于 2009-2-19 14: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不错。
发表于 2009-2-26 1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DIY爱好者谈谈胆机布线和零件拣选,其实这方面的资料已经很多了,每个DIY爱好者的条件不一样,实作时就会有不同的情况了。
    我本人的做法是首先确定输出级的位置,先把这一级的元件布置好,再推至它的前一级的有关联系的输出元件,有联系的两极之间尽量直接相对,这样做可减小信号传输距离。安排接线时尽量用零件的引线直接焊接,不另接导线,当功率管信号栅有噪声抑制电阻时可通过焊接行线架过渡联接。每个胆的信号栅上的栅漏电阻和阴极电阻尽量安排在同一个焊点上,这样可减小本管外置元件工作时内阻,为胆管稳定工作提供可靠条件,栅级元件位置比较其他元件要求高,因它是胆输入级,容易感染噪声,它的质量要求也高些,在满足要求下,尽量选用体积小的(外型小,表面积就小,接受感染能量就小,即干扰就小)。屏极和阴极电阻在体积和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功率大些的,承载功率就大,热噪声就小些。实际布线时信号的走向尽量不出现往复,从前至后依次走向,满足要求下尽量不使用屏蔽线,无论是单芯或是双芯的,都可视为存在导线电容,有它存在就会对有频率传输的电路有容抗作用(对前级放大器影响尤为重要)。
    电路的接地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习惯的做法是:用一条有一定强度的裸铜线做公共地线,把每级接地元件与它连接,在电路的总输入端再与电源地相连。另一种方法是每个胆都做地端一个连接点,再将每级的这一点与电源地相连接(即星形分布)就可以了。每个DIY发烧友只要多动手就会有深刻体会了。
    关于电路中用的导线,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我认为对线材的要求应是没有个性的,它对导线中传输的各个频率,应该是均衡传输的,不应该有对某段频率有利或无利,当然了,高级线材是每个DIY发烧友渴望的,价格也是不菲的。
    至于用元件校声,更是人言言殊了,我认为电路的结构更决定声音走向,当然元件不同声音不同也是可闻的。
    一旦电路决定后就应该仔细安排整体结构了,从设计到施工至最后调试,每个步骤都应认真对待,如果有先把电路焊好、调好,再去整理,如此做法,估计很难做出美观的机器来。元件布置的美观与否,我认为第一应该是科学合理,外观美应该放在第二位。
    以上是我的一孔之见,请DIY发烧友真情斧正。
  

                                                                 TL,ZHENG W G
     
发表于 2009-2-26 13: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威马改黑色威马更好!
发表于 2009-2-26 2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3-2 09: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顾12年前DIY的音频功放--前级

看到大家DIY的热情这样高,星期天打扫卫生心血来潮,清理了一下落满灰尘的“前级”。自从有了小孩后,这些东西被打入冷宫,限于当时财力、和条件,零件费用仅花了三千多元(没有二手的、拆机的),和现在的情况相比,还是玩电台剩钱。可能有很多朋友不太相信,没关系,先看看零件有那些,我在介绍一下:1、电源滤波使用的是电容(没有用电解)4个法国索伦的100U/400V,派型结构两串两并、还有一些小的容量。2、电子管4只德律风根,其中两只ECC802S(属于ECC82的增强性),两只ECC81,两套独立的电路,不同风格,可独立切换使用。3、HP的扼流圈。4、信号线使用荷兰范登豪CSC-16的包银线、电源线及地线使用范登豪-青水系列的镀银线,拆股使用,因为前机用不着太粗,用少量的好线即可提高品质。5、电位器是采用瑞士步进开关,因为当时国内只卖带电阻的成品860元,特意定制了一枚开关,自己找了一些英国的豪客电阻焊上,总体成本控制在640元。6、机壳面板在北京分析仪器厂(军工企业)作的,据说是使用的导弹外皮的处理工艺。7、焊锡使用的是德国WBT4%的含银焊锡。因为我的摄影技术不好,以上东西不好分辨,所以我先介绍一下,其他的地方朋友们可以通过照片辨认.

[ 本帖最后由 TNA 于 2009-3-2 09:22 编辑 ]
功放.JPG
电源.JPG
搭篷.JPG
MIT.JPG
REL.JPG
两个.JPG
     
发表于 2009-3-2 23: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流口水的份!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9: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猛料如云! 厉害!!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9: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压电源板已经做好,接下来是灯丝部分。
16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9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