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4-8 01: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300B本来就不是一只音频管, 这只管是西电公司做给电话交换机的稳压用的调整管, 但是这只管生不逢时, 当时在电讯事业已经有晶体的调整管出现, 300B就成了一只多余的管子, 但电声事业上电子管还是唯一的元件, 当时的电影院有声电影的声音重播主要是2A3单端输出3W推挽输出10W, 在稍大点的场合虽然使用高效喇叭也不能满足, RCA推出了50号管,单端输出5-6W推挽输出20W左右.但机器还在研究中. 而西电看到这种形势就用他们的"垃圾管"300B做了两套机器, 单端输出7W推挽输出22W以租借方式租给电影院礼堂等场合, 并把RCA50告上法庭, 勒令他们停止生产, 但50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频管, 而300B的原来用途, 调整管就完全被人遗忘, 而冠以胆王的美称, 也因为300B的输出功率比较大, 比较适合现代音箱而被人吹捧得很厉害. 但300B是一只个性很强的管, 用它的机器(设计优良)放出的声音都是中音突出, 高音发飘, 低频少而且细节少的. 这点2A3这管在音乐重播上比它强多了, 但2A3始终输出只有3W所以不适合现代市场上的低效率箱,但配以高效的全频号角却是它的绝配.
上面的是300B如何出头的故事, 谈回技术, 300B是一只大功率的直热三极管, 平面屏极, 螺旋栅极, 梭型灯丝. 这样的结构就决定了它的极间电容很大, 而对信号影响最大的就是阴栅电容, 因为有这样一个电容的存在, 所以对推动它的管子的输出电流强度要求很强.要不, 就会对不同频率产生不同的衰减, 如果是容耦, 牛耦线路的话还容易产生震荡.这种现象就是"米勒效应". 所以这样一只管用高内阻的五极推动是极不合的. 高内阻的三极管也不合例如12ax7, 6sl7等都不合, 根据实验如果推动管的内阻控制在10K内其米勒效应都不严重, 当然越小越好, 但内阻小的电子管一般放大系数也小, 6SN7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我觉得最好的还是26, 但26对搭棚工艺要求很高要不很容易产生噪音, 所以另一个管27也是一个好的300B推动管. 如果手上没有这些洋管的话, 国内有只管很好, 就是6C19. 个人认为, 如果全用国内型号的话, 6N11作为第一级电压放大, 6C19作为推动管,300B作为功率输出, 是300B的完美组合. 但个人来说, 不如把300B换上50会是一大的升级.
说错了就当看神话故事, 别见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