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04|回复: 71

听感、实测、科学与胆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6 16: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第尾才子 于 2014-7-26 17:54 编辑

大师们说不过技术派的人爱拿听感去忽悠人家。早期石机爱用0.01%失真率去宣传:实际上以下两点是我们要细想:

1. 一般人无法分辩低于1%的失真率的。
2. 一般人无法听到低于50Hz及高于15,000Hz的声音。

此外,除了有特殊喜好的人外、低于100Hz及高于9,000Hz的声音都不觉舒服。
音乐家多用150Hz到4000HZ的声音而已。加上泛音不超12,000Hz。
乐器没所谓原声:加了1%失真还是好乐器:好的小提琴泛音极多!缺乏泛音的笛子却十分单调:要加膜去制造泛音。
人声也没标准:歌唱家不是用平常说话的声音去歌唱的。
经调音师调整:变化更大。再经喇叭共振,失真高达20%。机器的几巴仙算什么。

因此听感是说不要太执着數据、而不是说数据不重要:更不是指鹿为马的工具。

石机优点在于省电省钱。除此外优势不明顕。而胆机只可说对过载忍耐力好,但反应慢。但除此之外,都是好机。就连D类放大也是好机。

因此数百元石机甚至二百元级脑放与十万元级其实差别不大。只是几十元级的才会吵耳。而且有限的失真其实十分哾耳。一如黑白片的明星永远师美无比。这是胆机的优点。

很多十万元级机其实失真极高:如ZEN机便达5%、而WE300B也相若。反之6L6推挽不加负反馈才2%、威廉逊放大器是0.1%。石机也是相若。

而音源更是常被忽略的。实际上早期(40~50年代)的錄音的"胆味"连用脑放都可听到。硬要用数码錄音调音加工的现代风格去找胆味:是否缘木求魚?

补充内容 (2014-7-26 20:32):
補充一下:电子学上的二次谐波声学上叫二倍泛音。余类推。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3-20 0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胆机全靠耳朵收货,不需要看仪器指标,。我觉得老胆机搭配老全频纸喇叭听音乐音质就是与众不同。虽然明白它不是高保真的,那又何妨,自己耳朵爽就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8: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有点道理。尽管我没有完全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8:03: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靠这个发财呢,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8: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odman269 于 2014-7-26 18:24 编辑

   我认为楼主的观点正确,论述清晰,就功放的失真度而言,在同样输出功率大小的情况下,石机比胆机要小许多,但是实际听起来,还是胆机好听些,这可能是一个不争之事实,同时楼主所的音源问题,对此看法是非常正确,如果任何高级的音响设备,用MP3来作音源的话,那就很难听了,也不能体验到高级音响的味道出来,过去电影院里放电影的伴音和插曲我相信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听过,那可真是原汁原味的胆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8: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胆味这东西实难体会,好听才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没记错、一般人耳分辨不出7%的失真度!!!

受过训练的人、如“指挥、乐手”可分辨到3%左右、不排除有金耳朵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9: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失真是无法避免的,话筒本身就有失真,无论唱片、录音带、CD在 制作时都 避免不了失真,也就是说,从音源就 开始失真了。
    至于放大器和音箱,失真更为严重,特别是喇叭的特性曲线,失真是相当的大。我曾经说过听音响就是 听失真,看你喜欢哪一种失真而已。例如音调提升,就是大幅度改变原有声音,用这种失真来满足我们的口味。这个说白了好像很让人失落,但就是这么回事,真正原汁原味不失真的声音,有人听着不过瘾,一定要做一些改变,才觉得好听。就像吃鱼,不加作料,就会觉得没味,弄个酸菜鱼,剁椒鱼头,改了味,吃起来那叫一个爽!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9: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钞疯 发表于 2014-7-26 18:38
如没记错、一般人耳分辨不出7%的失真度!!!

受过训练的人、如“指挥、乐手”可分辨到3%左右、不排除有 ...

以前电子管收音机的国家标准,三级收音机的失真度指标就是不大于7%。
大家都说好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胆机时代搞出5%失真已叫"不失真"输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20: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几位讨论多大主题大概是说到失真与同感的关系吧?很受启发呀,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不要过分追求高保真——那样的话就不必要用设备重放了,干脆到现场听——想听炮声就放一炮,呵呵,多真实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0: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钞疯 发表于 2014-7-26 18:38
如没记错、一般人耳分辨不出7%的失真度!!!

受过训练的人、如“指挥、乐手”可分辨到3%左右、不排除有 ...

很老实说、7%是人人能分的。想想少年时代去探亲,未进门口已知在听收音机唱片。1%是搞真、録肩肩对比的数据。不然只靠记忆,一般人5%以下已搞不出是否錄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20: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言之有理.才子兄请继续科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20: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自己玩可以随随便便,如果介绍电路或制作最好有测试数据。胆味就是丰富的二次谐波失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20: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代的爱好者 发表于 2014-7-26 19:19
失真是无法避免的,话筒本身就有失真,无论唱片、录音带、CD在 制作时都 避免不了失真,也就是说,从音 ...

实际上失真在耳朵前也存在:

1: 自己的声音与人家听进耳朵的声音永远不同:自己的声音不是用耳朵听的。
2:浴室自唱自听的歌声永远比在大厅的动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2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尾才子 发表于 2014-7-26 20:30
实际上失真在耳朵前也存在:

1: 自己的声音与人家听进耳朵的声音永远不同:自己的声音不是用耳朵听的。 ...

有些人强调现场声音最好,他们根本不了解,即便是设计最好的音乐厅,其最佳听音距离(从第一小提琴或独唱演员处到座位处)也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2 09: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