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第尾才子 于 2014-7-26 17:54 编辑
大师们说不过技术派的人爱拿听感去忽悠人家。早期石机爱用0.01%失真率去宣传:实际上以下两点是我们要细想:
1. 一般人无法分辩低于1%的失真率的。
2. 一般人无法听到低于50Hz及高于15,000Hz的声音。
此外,除了有特殊喜好的人外、低于100Hz及高于9,000Hz的声音都不觉舒服。
音乐家多用150Hz到4000HZ的声音而已。加上泛音不超12,000Hz。
乐器没所谓原声:加了1%失真还是好乐器:好的小提琴泛音极多!缺乏泛音的笛子却十分单调:要加膜去制造泛音。
人声也没标准:歌唱家不是用平常说话的声音去歌唱的。
经调音师调整:变化更大。再经喇叭共振,失真高达20%。机器的几巴仙算什么。
因此听感是说不要太执着數据、而不是说数据不重要:更不是指鹿为马的工具。
石机优点在于省电省钱。除此外优势不明顕。而胆机只可说对过载忍耐力好,但反应慢。但除此之外,都是好机。就连D类放大也是好机。
因此数百元石机甚至二百元级脑放与十万元级其实差别不大。只是几十元级的才会吵耳。而且有限的失真其实十分哾耳。一如黑白片的明星永远师美无比。这是胆机的优点。
很多十万元级机其实失真极高:如ZEN机便达5%、而WE300B也相若。反之6L6推挽不加负反馈才2%、威廉逊放大器是0.1%。石机也是相若。
而音源更是常被忽略的。实际上早期(40~50年代)的錄音的"胆味"连用脑放都可听到。硬要用数码錄音调音加工的现代风格去找胆味:是否缘木求魚?
补充内容 (2014-7-26 20:32):
補充一下:电子学上的二次谐波声学上叫二倍泛音。余类推。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