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塞外残雪

怎样用耳朵评价自己的胆机音响的水平的高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 11:0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83421393 发表于 2014-6-30 19:17  音响的唯一标准就是重放的声音和原录制的声音一样,和真人说话唱歌一样,和自然的声音像刮风下雨打雷一样, ...

就是啥调料,添加剂都不加的原生态声音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 13: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想法 发表于 2014-7-1 11:06
就是啥调料,添加剂都不加的原生态声音嘛。

你一听就能听出是这人在唱不是音响,有人在拉提琴绝不是音响,当你听错了的时候音响就合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 14: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 20: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学习的。真没那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1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2549608436 发表于 2014-7-1 14:19
告诉你一个验收胆机的秘诀:
当你听不出声音是从喇叭放出来的,
放出来的声音也没有混合交流声

同意:一句话,现场是无法通过器材还原的,通过器材就只剩下修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14: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人耳对声音强度呈对数响应,所以想还原一场音乐会需要音响设备有上百千瓦的输出功率,到目前为止所有音源都经过对数压缩,妄谈现场还原无异于缘木求鱼
越熟悉的曲目自己先入为主的误读就越深,由于人耳对频率的响应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不要试图去拿自己的听感去说服别人,否则会给人一种痴人说梦的感觉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6: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7-2 14:24
由于人耳对声音强度呈对数响应,所以想还原一场音乐会需要音响设备有上百千瓦的输出功率,到目前为止所有音 ...

不知你听过几回音乐会,真正的音乐会是像惠威推出的试音碟那样震撼吗,尤其是小夜曲 轻音乐。和你说这些是不是多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 21: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世界不存在没有经过对数压缩的碟带,完整还原大理石地面摔碎一只玻璃杯需要上百千瓦的功率,不知道惠威的哪一款喇叭可以做到。
不知你高寿几何或者是人是鬼,按你的口吻无疑是你听过18世纪宫廷音乐会,最起码也是不用任何技术修饰和扩音、传声设备的现场演奏,不妨把你的真正原汁原味的音源挂个链接,让我们这些平头百姓瞻仰一番,以便致上崇高的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13: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7-2 14:24
由于人耳对声音强度呈对数响应,所以想还原一场音乐会需要音响设备有上百千瓦的输出功率,到目前为止所有音 ...

想大孔兄听不少流行曲演唱会,那处用十多只喇叭,每只几百瓦输出.真震撼!小心声力受损.我听过一些古典演奏会.那台上无一枝收音的米高峰.无喇叭.那小提琴单独演奏时音量小得很.但全场观众哑雀无声,所以也能听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14: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adchan333 发表于 2014-7-3 13:47
想大孔兄听不少流行曲演唱会,那处用十多只喇叭,每只几百瓦输出.真震撼!小心声力受损.我听过一些古典演奏会 ...

这就是人耳的神奇之处,听觉灵敏的少年可闻的最细微的声音是3米之处蚊子飞行的声音,而人耳普遍能耐受的是处于停机坪外忍受发动机的喷气声音,这中间相差大约140-150分贝,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适应了自然界的声音,当你听到声音大了一倍,那么声音实际是大了10倍,当你听到声音大了4倍,实际声音强度应该是大了一万倍
交响乐的动态范围可达30-130分贝(你可以上网查一下),假定扬声器还原最细微的声音需要0.1毫瓦(实际比这个功率要大得多),那么还原最大的声音也需要上千千瓦。
如此之大的动态范围无论如何是难以做到的,目前普遍的处理方法是对信号进行对数压缩,压缩规律就是信号越小压缩越少或不压缩,信号越强压缩越多,处理后的的信号动态范围在五十多到六十多分贝,如果同样把还原最细微的声音定义为0.1毫瓦,那么最大功率仅需一二百瓦的样子了,即使这样大部分烧友的设备仍然是难当大任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19: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4-7-3 14:52
这就是人耳的神奇之处,听觉灵敏的少年可闻的最细微的声音是3米之处蚊子飞行的声音,而人耳普遍能耐受的是 ...

    精辟!!有理有据   举双手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19: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仪器测出的数据是客观的。
耳朵?忽悠而已,如同气功大师,还是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9: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代的爱好者 发表于 2014-7-3 19:26
只有仪器测出的数据是客观的。
耳朵?忽悠而已,如同气功大师,还是罢了。

你说的非常正确,这不就是在没有测试仪器的条件下,怎么正确对待自己组装成功的胆机吗,但你忘了一个最客观的条件就是胆机是为你耳朵而生的。如果你用你耳朵听你的胆机是忽悠话,那胆机就只能为你眼睛服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 23: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再谈声场定位,人类耳朵对声场的分辨依靠的是声波到达双耳的相位差,这就使得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声音人耳的定位能力越强,对低音往往敏感度会下降,这也是有时左右声道会公用低音扬声器的原因,同一件乐器,演奏高音和低音其声场会发生变化,低音部分会向声场的中心偏移,如果用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去检测便会清晰展示这一现象。
但实际试听过程中往往不会察觉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乐器声的声波波形复杂,一些高频成分会给人耳提供一个依稀的依据,二是大脑根据定位清晰的片段会固化定位记忆,也就是说音源越熟悉试听效果越好,听生疏的曲子会感到混乱,这也就是一些烧友往往会对一些音响固执的推崇或断然的排斥,试听一段熟悉的曲目后又会重新打量一番的原因,发烧虽然不完全是心理作用,但更不能完全排除心理认识
发烧是一个过程,是理智和固有认知的零和博弈,我的发烧是从当年6P14代换6P1开始,终结于16对6N1做的双声道推挽输出,想一想真是滑稽,每个星期拔下所有管子左右声道对调,折腾半年回头又做6P14。
现在对发烧友我还是能理解的,对身边的年轻朋友我会提两点忠告,一是适度发烧,二是远离传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4 0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就一木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1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