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笑咪咪 于 2014-2-22 14:28 编辑
近日来总是见到一些老朋友在怀念早年的锗管收音机,觉得还是那时的声音好听。其实我本人也有类似地感受,觉得现在的收音机不是那么地耐听,时间长了会让人内心发躁。
目前我听的最多的还是电脑音箱,其次是电视、MP3、收音机。
客观地说,听音乐还是当下的声音好听。
高音区,清脆悦耳;低音区,沉稳油润,将音乐那宽阔的音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要是听人声就不是那么地让人满意了,因为声音会发躁,听久了会很不舒服。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人类能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100周-1000周之间。
我们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是:20周-20000周之间。
我们先来说说声音的三个特征。
1. 音调
2. 响度
3. 音色
音调:就是指声音频率的高低,也叫基频,或基波。
响度:就是声音的大小。
音色:就是以音调频率与不同比例的高次谐波复合而成的声音。且高次谐波越丰富,声音就越好听。反之,声音就会很枯涩。
例如,我们发出一个100周的声音,那其中不但有100周的基波,还会有200周的谐波(二次谐波),300周的谐波(三次谐波),400周谐波(四次谐波),……
这些按不同比例的谐波与基波相互叠加,就是现实世界中千变万化的声音。
我们人耳对不同的谐波能敏锐地感受到,所以才会辨别出相似声音中的细微差别。
那现在为什么听收音机中的人声会发躁呢?
我个人的见解是,在人的声音中有一种高频噪音,也叫齿音。
它不是由声带发出的,而是气流在通过牙齿缝形成的。频率多是在5000周以上。它叠加在人的声音频率中,会被我们感觉到。
说白了,就是叠加在人声中,并随人声起伏的一种连续不断的“兹兹”声。听久了会让人不舒服,也不能放松,会有一种发紧的感觉。
回到问题的原点,为什么当年听锗管收音机就没有这种感觉呢?
早年我们用锗管收音机多是听调幅广播,它播送的声音高频段被限制在4500周以下,所以绝大部分的高频噪音都被衰减掉了。
同时当年的锗晶体管,象3AX31B、3AX81B等低频管,它们的截止频率也就是8000周。
再有,早年多是用音频变压器,也会造成低频放大器的瞬间响应变差(卡拉OK中的混响,就是一种针对人声的延迟),它能很好地掩饰人声中的毛刺现象(这也属于高频噪音),使人声变得圆润。
综合以上的因素,使得早年在听人声中很难感觉到齿音的存在,所以才会女声甜美,男声圆润。
但这也有不利的一点,就是因为音频带窄,那高次谐波也就少了,这在听广播时对声音的辨别会变差。在听播音员的声音时,感觉几乎都一样,很难区分某位播音员。(当下在电视播音中可以轻易地听出来)
现在我们大都是在听调频广播,它播送声音的高频段被限制在15000周以下,这样收听的高音范围大大地增宽了。
同时,现在收音机的低放电路的频宽也轻易地做到了30周-20000周。也由于不再使用音频变压器,它的瞬间响应极好,可以辨别出细微声音的不同。
在声音还原上也用到了专用的高音扬声器,使得高音区能得以充分的表现。
以上这些优点,对于表现音乐来说是很不错的。可不利的是,那些高频噪音也被“完美”地播放出来了。
更何况现在为了满足人们的音乐欣赏,还对高、低音都做了一定的提升,这使得高频噪音得到了进一步地增强。
我们现在不但是用收音机,就是用电脑音箱,MP3等等,都会感受到人声中的齿音。所以,大家感觉声音不如早年的锗管收音机也就能够理解了。
当然,现在也有些好的录音师、音响师,会在录音过程中、放送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齿音做调整,那声音就好听得多了。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