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ang.fujiang 于 2013-7-11 10:33 编辑
从小就喜欢鼓捣东西,看着长辈们修理收音机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无线电。对电子管感兴趣是从去年,收藏了几年收音机,不断接触电子管收音机,对电子管有了一点皮毛上的了解。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矿石收音机论坛,见别人自DIY调频收音机,不禁也手痒痒,找了张图纸开始准备施工。
上网看看别人怎么DIY的,最后参考了矿坛里的电路图,但是我做了修改,增加了一级中放,第一中放用6K4,第二、三中放用6J1,鉴频二极管用6H2。由于和低频放大做在一起,为了避免电压不稳,高频电路加了WY-3p稳压105伏,同时避免多级中放自激,从前到后逐渐加大屏级电阻,分别用3k、5k、10k,采取150伏供电。
废品站找了个铁盒,规划好布局,开孔安装。
一机两用,立体声6N2*2和6P1*2低频放大,加了开关,在听CD时可以关掉FM供电。
自己DIY的调频中周。
磁芯和四氟架是西四电子配套市场的一位老师付那里买的,用直径镍6mm的磁芯可调。没啥专业设备,为做好这中周没少浪费漆包线,绕了N多次。还特意购买了LC测试表,信号发生器,磁管电容,根据L*C=200进行计算,C是确定的,绕线圈采取单层绕法,分布电容低,耦合带宽较宽,声音清晰透彻,线圈长度和直径的比控制在1.5:1至2:1,另外注意的是上机后电容会增大,可考虑少绕几圈,我的LC数据是线圈30-35圈,磁管电容15P,避免达不到10.7。初次两个线圈的间距5-7mm,因为是粗线单层,实际有效作用间距可能是大一些。因此间距可以再小一些,这样同时可以提高一些增益,尤其是第一级调频中周。为了调好中周,用了好多时间,多亏耳朵还行,一遍一遍的调,总结经验,躺着床上都在思考。中周外壳用糖盒改装见图,取材方便,适合没有加工能力的小朋友。
建议多级中放的好友们,采取参差法,一方面可以避免自激,另一方面可以逐级拓宽带宽,免去了好多麻烦。如第一级中放10.5,第二集中放10.7,第三级中放10.9。我开始的时候都调的10.7MH,结果经常出现自激和杂音,吵得老婆受不了。这些都是坛里前辈的经验。
鉴频初级同中周线圈,在上面绕带塑料皮的线10圈,次级双线并绕各10,首尾串接,中心头接初级塑料皮线一端。
鉴频次级对称电器件要尽量一致,尤其是双线并绕走线尽量一致,绕完后立即用502粘好,防止松动。
高频头的制作:
我的机子出声了,音质也不错,十分清晰。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出声音容易,高灵敏度难。我的高频头电路加了WY-P3,电压105伏,好处是,减少功放级对高频电路的影响。同时稳压管是优良的大滤波,某种程度上吸收了高频自激。高频调谐线圈8mm直径3-4圈,振荡线圈4圈,1.5圈抽头。补偿电容3-10p*2。大可变电容6-24p。
高频走线要尽量短,避免平行,能屏蔽的尽量加屏蔽。另外分级集中接地,母线要粗。
我对自己的机子还很不满意。仍在继续探索中。目前高端和低端的灵敏度不能兼顾。估计是线圈的事,多做几个试试!
特别注意的地方:AFC电路效果不错,但要耐心调整,尤其是鉴频次级调整对高频电路高端频率灵敏度影响很大;我现在思考着鉴频输出可否加一级阴极输出,再接AFC、猫眼、低放。请教各位老师行不行!
听着优美的琴声,看看夜景不错!
补充内容 (2013-7-11 14:04):
我所理解的参差法中频调整
对于大多数初哥来讲,调试是最艰难的历程,像女人遇到了难产一样。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又爱又恨,不能急不能恼,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腰酸了,脖子痛了,腿麻了,眼睛花了,多少次深夜未眠,万人皆睡我独醒,只为了我的调频收音机!老婆多少次的提醒:“明天要上班,早点睡!”自己也提醒自己关掉电源,明天再说吧。再次提醒好友们,注意身体,少熬夜,有些问题不是不睡觉就能解决的,而是我们的体力已经透支了,头晕脑胀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了思路和灵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停下几天,看看资料,整理一下思路会好一点。多思考、多看资料,少盲目动手。
对调频收音机电路的理解要不断深入
以前经常搞低频,对高频没有太多的感觉,经过这段时间的折腾对高频有了一些了解。
首先告诉初哥们十分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懂得这一点,你的调试思想就上了新的台阶。那就是调试的整体意识。打个比方说吧,你把某一级的频率调好了,未必就是调准了。虽然局部看是10.7的最大伏值,但也许是10.5前级频率的最大值。因为动一发牵全身,一级小小的调整影响到多少前后级啊!如果你有这种整体意识就好办了。那么反过来想,既然是这样,这也给我们没有好仪器的初哥提供了方便,不要死盯某一级某一点,要全局着想,整体着想。本来一级做不了的事,那就多级分级达到目的。也就是我最近对调整中周参差法的进一步理解,妙啊!
开始的时候,我每一集都力求10.7的准确性,但是问题又来了,多集中放如果没有AGC容易自激产生各种杂音,但是AGC电路调试又很麻烦,有点乱中添乱的感觉。没有AGC的多级中放,就像无缰野马不好驾驭,强弱不均杂乱繁多的高放混频级,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不稳和啸叫。这也是老婆烦我的原因----太刺耳了!
后来,坛里有些前辈提出老黑白电视机的中周调法,我一下就被吸引了。太妙了!
参差法是从整体上多级去实现选频和拓宽带宽,此法甚妙!解决了多级自激和带宽不好调的矛盾,给中周的制作带来了好的解决办法。
从中我得到启发,我建议大家这样做。
既然是参差法是多级选频,那么就不要求频率的苛刻,无论是对制作和调试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我的想法就是:
LC表是必须的,要么真成了没谱了。在制作中周的时候,(假如是三中放)把第一中周调到10.5MH,
第二中周调到10.7MH,第三中周调到10.9MH。
在中周上线之前,用LC表测一下相应的回路等效电容C(电子管和电器件都安好的情款下),在计算L时把等效电容C加上计算,初次分别计算和调整。
剩下的就是上机后的微调了,最好有个标记,免得调乱。
因为有AGC只要高频头本振频率差的不太多,高放在87-108,总会有些动静的,只要有声就好办,哪怕是嗞嗞都行,抓住它对调整高频头进行调整至声音最大、最清晰。低端没动静就调向高端(全部旋出一端)。低频调感,高频调容。高频头调整网上有好多介绍就不在赘述。
整体来说需要大调的是两端,1.鉴频输出,有声音就调到音质最佳,如果调不出声音就恢复原位。2.一级中放初级,先不要动,等高频头调出广播电台的声音再做调整。
其它级都是微调,不要做大的调整。
无AFC的高频头精确调整:先短路AFC,3M与270k中点接地,再对高频头进行调整至音质和覆盖最佳。调整好高频头后断开接地点,对鉴频输出再次进行调整至音质最佳或对地
补充内容 (2013-7-11 14:04):
输出电压最高幅值。
补充内容 (2015-5-9 20:3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PuAdcqYNtQ/
补充内容 (2015-5-9 23:51):
http://www.tudou.com/listplay/o8sDwVfl3lU.html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