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728|回复: 38

袖珍式九灯FM/AM电子收音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0 15: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机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比如:制作胆调频机,常为中周头疼,看看别人怎么解决,或许有些启迪。
不过那个中波磁棒好像确实短了一点。
正面图:
image001.jpg
背面图:
image002.jpg
元件面:
image003.jpg
焊接面:
image004.jpg

电路图发不上,可能是文件太大。等有时间把它弄小一点再发。
发表于 2008-4-30 16: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是个不错的东西,可见制做者是用心良苦了~~

不过嘛~~(在下瞎说,请各位前辈不要挑礼):在下认为,之所以要制做胆调频机,一种原因是出于爱好,二是青睐于电子管收音机醇厚质朴的声音和调频台特有的那种宁静。但袖珍型的电子管FM机,没有足够大的箱体和喇叭,不可能发出电子管机特有的那种“磁性”的声音来,所以上述制做便大打折扣了~~在下不赞成这中做法,也就是说是玩玩罢了~~呵呵~~

冒犯之处请各位前辈海涵!行礼了!~~~
     
发表于 2008-4-30 16: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觉得中周一点都不难制作了。
发表于 2008-4-30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乙猪 于 2008-4-30 16:40 发表
现在觉得中周一点都不难制作了。


同感啊~~~优质高频头才是制做的难点啊~~~

其实中周有很多材料可以利用的,在下又想到了几种即方便、效果又好、更可以就地取材的好材料,待在下的调频机完工后,再做试验~~
发表于 2008-4-30 17: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做得不错, 相当精致,值得借鉴。
发表于 2008-4-30 23: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管子啊。我从来都没见过。
     
发表于 2008-5-1 00: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有人贴过,日本人的作品……用了几个5678和一个别的什么管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00: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六楼问

所用电子管:5678七只,5676一只,5672一只,共计九只。
调频(FM)部分:
本振:5676
混频:5678
中放:5678×三只
检波:锗二极管×二只

调幅(AM)部分:
变频:5678
中放:5678
检波:锗二极管

低放部分:
电压放大:5678
功放:5672

5678及5672为五极管,5676为三极管
5678.GIF
5676.GIF
5672.GIF
     
发表于 2008-5-1 02: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0: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醉翁先生:
先生可谓是胆F方面的行家里手,这部机器对先生来说,也许只能算是“小儿科”了。不过坛子里象先生这样的高手可不是多数哦,很多朋友连AM再生机都还没有玩“转”。所以,这“借鉴”之功效还是有的。所谓“借鉴”无非就是取其我所用,弃其所不用。
玩胆机(包括FM、AM、功放及其它)关键在于兴趣使然,兴趣所致,无所不可。在下如此认为,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调频头其实也不难,难的是先生所言“优质”二字。任何东西要玩出“优质”,都是困难的,而且是“相当”的难。
回乙猪先生:
先生所言极是,单就制作中周而言,一点也不难,材料也不难找。真正头疼的是计算,按现通行的算法,就得把人算晕,算完之后才制作,完成之后,(没有仪器时)调整也得把人弄个半死。先生有何高招?可否赐教?
回不练版主:
版主明察秋毫,此机确为日本人之作品。只是在下初到本坛不久,觉得此机有些借鉴意义,而不知“早有人帖过”,敬请鉴谅!
在帖出之时未注明是日本人作品,一方是考虑到本坛只言技术,另一方面也恐招致“亲日”之嫌疑。
既然已经帖出,我就把剩下的东西补齐。他日即使“被杀”,也好留个“全尸”。
回胆之迷先生:
此机乃两年前在日语网站中找查资料时偶然发现,觉得有趣,便存入硬盘中,事后曾几次再找此网站,终究未果。谢谢先生提供网址!

谢谢各位关注!一并谢过!

电子管资料:

5678:微型五极管,用于射频、中频及音频放大、振荡、变频及调幅检波等。
直热式阴极
灯丝电压:1.25V,灯丝电流50mA
第三栅极(抑制栅)分为两部分(g3g3’),分别与灯丝两端相连。
输入电容:3.7pF
输出电容:4.6pF
过渡电容:<0.01pF
典型参数:
屏压:45/67.5V
帘栅压:45/67.5V
栅压:0V/0V
栅压(S=10μA/V)0V/0V
屏流:0.8/1.8mA
帘栅流:0.22/0.48mA
跨导:0.82/1.10 mA/V
内阻:1.2/1.0MΩ
极限参数:
最大屏压:90V
最大帘压:67.5V

5672:微型五极管,用于袖珍设备的音频功放
直热式阴极
灯丝电压:1.25V ,灯丝电流50mA
第三栅极(抑制栅)分为两部分(g3g3’),分别与灯丝两端相连。
输入电容:3.7pF
输出电容:4.6pF
过渡电容:<0.01pF
典型工作参数(甲类):
屏压:67.5V
帘栅压:67.5V
栅压:-6.5V
屏流:3.1mA
帘栅流:0.95mA
跨导:0.65 mA/V
负载电阻:20kΩ
输出功率:65mW
失真度:10%
极限参数:
最大屏压:90V
最大帘栅压:90V
阴极最大电流:5mA

5676微型三极管Raython公司型号为CK5676
直热式阴极
红点侧为引脚
1
引脚1:屏极;
引脚2:灯丝(负极);
引脚3:栅极;
引脚4:灯丝(正极)

输入电容:1.3pF(有屏蔽)/1.2pF(无屏蔽);
输出电容:3.4pF(有屏蔽)/1.9pF(无屏蔽);
过渡电容:1.4pF(有屏蔽)/1.4pF(无屏蔽)
典型工作参数(甲1类):
灯丝电压:1.25V
灯丝电流:0.12A
屏压:135V
栅压:-5V
跨导:1600μmhos
放大因素:15
屏流:4.0mA
夹断电压:-10V

整机电路图:
image005.png

[ 本帖最后由 6AJ8 于 2008-5-1 10:18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 13: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的帖子

以前我也觉得中周很难制作,只是做得多了,就不难了,没其他别的意思。如果什么仪器也没有,光听别人说“用XX漆包线在XX的骨架上绕XX圈”,是根本做不好的。
我想制作中周,最基本还是需要两样东东的:频率计和信号发生器(如果信号发生器带数码频率显示的,则可不要频率计)。
我制作中周的基本方法是:1、先在可调磁芯的骨架上绕N圈初级,再在外面绕3圈做次级。
2、初级接上调谐电容(10P到20P),次级用2AP9做一个整流电路,后面接一个万用表。
3、把此土制中周接入电子管收音机中取代原来的第二中周(随便用普通的AM电子管收音机就行),把电子管收音机其他电路及电子管都拿掉,电源部分及6K4部分就行(注:因为拿掉了第一中周,故6K4的栅机要接一个电感(随便几uH到几十uH都行)到地。
4、通电后,在6K4的栅极输入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观察万用表的电压值,慢慢变化频率及信号强度,找到使万用表电压值最大时的频率,此时的频率就是此中周的谐振频率了。
5、根据显示的频率计算绕组是多了还是少了,重新再绕过初级。
6、按1--5的步骤,反复调试,直找到10.7M为止。
7、把磁芯完全旋入和完全旋出,测它们的频率,频率应该落在10.7M左右两边较远的地方,例如9M--12M,则此中周基本可用了。
8、如果调节范围较窄,可以改变一下线的绕法:把线圈一头绕得密一些,一头绕得松一些;如果调节范围不对称,则可以改变一下电容的大小。
9、如果是双调谐中周,此时可以把初级的电容取下来,把初级当次级,次级当初级,重新按1--8的方法调试。
10、如果有电感表………………则方法要简单一些,直接计算电感值、测电感值就行了。
11、双调谐中周还存在偶合度问题,因此,次级调谐回路的线圈,应该可以在中周骨架上下移动(能移3毫米应该就够了)。
12、双调谐中周的偶合度调试:用坐标纸,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强度要保持),记下万用表电压值,画出曲线。
13、调整次级相对初级的位置,重复做12,直到曲线满意为止。
14、如果有扫频仪,则12、13步会更简单些。
15、以上方法很繁,但不难,需要有耐心……………………

[ 本帖最后由 乙猪 于 2008-5-1 13:30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5-1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东西都下载了打印备用,尤其是管子的资料真是太好了,我都找了很久.很佩服日本人的认真态度,可惜不会日文,如果能够翻译一下原文就更好了.这图片很久之前就有人贴过了,不过到现在还没有见到人仿制过,当初看到就很喜欢,可惜条件不成熟,如管子买不到,资料觉得太少等等,到现在还是觉得不成熟.不过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做一台,它是有挑战性的,可能是最小巧的电子管调频调幅机器了.如果有更多的制作资料请一定发上来.谢谢.
     
发表于 2008-5-1 18: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本坛也有人卖过,好像要20多元一个……
     
发表于 2008-5-1 19: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的帖子

团购,组织团购!!!!。。。。。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23: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应“硅两瓦”朋友之请,在下冒昧翻译一下。不过只译一个大概意思,其原因是:
一、鄙人日语仅半瓶醋;
二、日本人说话太啰嗦;
三、打字太累;
四、坛子里高手如云,多说无益。

如果发现翻译不对、有误,欢迎拍砖!(原文参见以下网址)

                      袖珍式九灯FM/AM电子收音机
原载:
http://www.hi-ho.ne.jp/ux-45/FM.htm
尺寸:184mmx122mmx45mm(不包括旋钮部分)(7.2"x4.8"x1.8")
特点:
    *本机为袖珍式电子管式调频收音机。同时也可以接收AM广播;
    *本机所用零部件均为易购产品;
    *体积与采用普通管的AM袖珍式收音机相仿。
所用电子管及线路构成:(见8楼帖,在此从略)
电路图:(见10楼帖)
    电路图仅供参考,不承担任何责任。
电路说明:
* FM调谐器部分:
    本电路系拼凑及试验而确定。之前除了使用专用集成电路之外,没有制作FM机的任何经验。况且也几乎没有任何关于电子管袖珍式调频收音机的技术资料。因而,电路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成份。
    调频头部分是采用的无高放级的独立本振+混频形式。许多普通管(交流供电)的调频机的调频头都是采用双三极管,其中一管作为栅地式高频放大级,另一管则用作振荡-混频器。但在电池管的情况下,栅地式高放+振荡-混合器的方式似乎难以实现。另一方面,这类调频头肯定会工作,难在本地振荡器是否振荡。
    本机有3级中频放大,无限幅器和AGC。每级间均用电容耦合(如图中所示)。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只是为了减少零件的数量。屏极负载回路的调谐线圈为晶体管调幅收音机所用中频变压器及所谓FCZ实验室线圈(10.7MHz)改制而成。( “FCZ实验室线圈”是一种日本常见的线圈,用于的晶体管高放及中放电路中,有多种不同类型)。所有灯丝回路均加入LC滤波器。
    检波器为比例鉴频器。鉴频线圈为10.7MHz的“FCZ实验室线圈”。末级中放屏极负载回路鉴频线圈的微调电容器容量是改变了的。为了直接将FCZ线圈用于比例鉴频器,对电路进行了一少许改动。这个电路不常见,但经过多个鉴频电路的测试,本电路是所试验电路中最好的。
*AM调谐器部分:
    通常,电子管式FM/AM机的AM中放部分都是与FM中放级共用放大电子管。本机事实上是我所制作的第一台FM收音机。因而,为了避免麻烦,AM调谐器是与FM调谐器完全独立的。其电路与其他收音机几乎一样。包括使用5678五极管作变频器及中放,用锗二极管检波,中放部分加入AGC。
*音频放大器部分及其他部分:
    音频放大电路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由5678构成的电压放大级,5672构成功率放大级。
    波段选择(AM或FM)是由开关将FM部分和AM部分的输出端分别切换至电压放大级的音量控制上,并且将不使用部分的灯丝电路切断,以降低电池消耗。由于输出管的偏压与普通的袖珍机一样,是从乙电中取得的,因此,FM与AM转换时,偏压会发生变化。尽管最佳偏压为-3.8V,而本机AM时为-4.5V,FM时为-3.1V。我注意到了这种变化,电路设计上曾增加过一些补偿措施。但听觉上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同,所以就放弃了。
电池:
    甲电池:单2形     1节       1.5V
    乙电池:006P      6节       54V
注:
   上述电池型号为日本型号,单2形 对应的欧洲型号为:Size-C;中国型号:R14(俗称:二号电池)
   006P 对应的欧洲型号为:6LR61;中国型号:6F22(俗称:9V方电池)

元件:
   *主要零部件为晶体管收音机零部件(FCZ线圈等)。线圈进行了改制。
   *输出变压器为ST-30(或类似品)改制。
        拆除原线圈初级的一部分,使其直流电阻减至原绕组的70%。,
        用0.2mm的漆包线绕75匝,作为次级。
   *音量控制为1MΩ带开关电位器
                -原本有一极1 throw开关,转换成一极2 throw。
机壳:
    手工制作,选用清洁的亚克力板,面板厚度:3mm,其余部分厚:2mm。
基板:
    使用印刷电路板,不采用金属底板。
结构:
   所有零部件包括扬声器,均固定于前版,覆以箱形后盖即可。这样,打开后盖便可维护所有零部件。
   后盖与前板为扣合式。印板与前板相适应。电子管插座及中周等均固定于该印板上。
性能及其他:
    由于没有任何关于这类收音机的技术资料,从打算制作开始,一直拖了好几年没动。实际开始是2004年10月。用了一个月时间分别准备零件( 重绕线圈等),装配和焊接电路板,制作外壳。全部完成用了3个月。
    灵敏度和音质还不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室内,拉竿天线(完全拉出时约七十厘米)没有完全拉出时,能够收到日本广播协会(NHK)调频(88.1MHz),调频大阪(85.1MHz )及FM 802(80.2MHz)等电台,并有良好的音质(作者位于日本大阪寝屋川市)。如果天线完全拉出,位置理想,还可以收到CO-CO-LO(76.5MHz),阿尔法电台(89.4MHz),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电视2频道,102MHz)的伴音部分,但音质不太好。
    因为没有AFC,所以就必需调整正确接受频率以获得良好的音质。本振频率漂移还与电池电压相关。因为没有高放,所以担心天线的所谓“人体效应(body effect)”,但其实际工作还是令人满意的。
    AM部分的性能几乎是标准的,所有30英里以内的电台,在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机内天线均可收到。在夜间天可收到更远的电台。
    功耗:调频接收时,甲电为420毫安,乙电约7毫安。AM接收时,甲电为200毫安,乙电约为五毫安。特别是,接收调频时电流较大。如果使用碱性电池作为甲电池,其电池寿命可望达10小时,其有一定实际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2 19: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