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 2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鬼头 于 2013-1-1 23:56 编辑
yhg 发表于 2013-1-1 17:39 
再补一个电阻测量的原理图。
看了11楼的欧姆档电路,确实有别于其他表。

电路中,Q3检出被测电阻两端电压,然后转换成电流,通过表头来指示。由于经过这样的转换过程:被测电阻流过的电流——两端形成压降——被Q3作电压/电流变换,因此,欧姆档的大小方向与常见的指针表相反。
比如,被测电阻较小,普通指针表的表头将流过较大电流,指针位置将靠近右侧。 而在此表中,被测电阻阻值较小时,分得的压降V较小。Q3实质上是一个缓冲器,因此,被测电阻的压降V被送到表头电路,表头流过的电流I与这个V成正比(I=V/R,R为表头电路的“等效”内阻),于是,表头流过的电流I就较小,指针位置将靠近左侧。
Q2的作用,这里是用于提供补偿电流,以便Q3在0V输入时,让实物表头流过的电流为零。也就是,为欧姆调零提供基础保障。由于晶体管的工作点会受电池电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电路中还设置了欧姆调零电位器,供用户调节,以保证得到准确的补偿电流。由于各个欧姆档在调零时,Q3得到的输入电压均为0V,所以,调节好一个档位后,其他各档也相应地调好了。
对于普通指针表来说,如果欧姆档设计恰当,各个欧姆档的调零位置应该不会相差很多。但有些表在这方面确实较差。
另外,我曾留意到,MF47老表在设计上,应该是根据当时的电池情况,对X1K(还是10K?)档作了专门补偿处理的,以免该档与其他档调零位置相差过大。老MF47所用的这种补偿技术,如果我们能针对当前的电池情况来加以运用,并扩展应用至X1档,我相信,以这种设计的万用表,在欧姆调零上将会带来不少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