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29 20: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rainbox 于 2025-3-29 20:43 编辑
人生有很多困惑,被我们唤作终极意义,但啥是终极意义都是一团雾水,更何谈其答案和解呢?
指标,大概率是已知且微小的部分,更美妙的是无法全面验证的人的感觉,但既然穿上了科学的外衣,就总要有指标遮风挡雨遮羞挡丑并可集群标签,科学应该不是结果,而是态度,对待经验的态度。
无法全面洞穿真相是无奈,揪着一根线要解释得全面彻底,是信徒所说的古老神秘符咒。
有人说他老人家的机器,下潜到15或12,还有人说到10赫兹,其实那是次声波了;还有人说高频可以达到40KHz低失真的水平,并且有图有指标为证,以证优秀,可以确定的那是定义的大于20K超声波的区域了,已知经验,如果能量密度p≥0.3W/cm^2,早已经变成工具或武器了。虽然绝大多数人听不到,长时间的听其实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生物性反应,早已经不适了,在这种情况下,在身体的反应中,音乐会不会好听,不知道,因为没有过那样牛的机器。用冗余指标说话,是商业的惯用套路。但谁都不想听音乐的过程中,被做几小时的B超,彩超,探伤……
二次谐波的温暖感觉,是一种经验总结,电子管的不对称非线性在音频领域的魅力所在。Q点向左微调,偶次谐波会增强一点点,前级轻微过载一点点,也会增加一些谐波特性。电路、工作点、工作状态,电压太多的因素,管子只是环节之一。
轮胎口径大了,颠簸过滤就好,会舒服一点;过小,灵敏,细微路感被放大;从人的角度和从车的角度,是不同的指标。
哈哈哈,胡说八道,接砖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