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ingjiyuguang25

AI体验-单端输出牛的制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6 23: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zxdff 于 2025-3-26 23:27 编辑

这个是AI给是数据,,真靠谱 这个和海版主给的数据一样 我就按照这个数据已经绕完了。
微信图片_20250307193141.jpg
微信图片_20250326231249.jpg
下面是AI的计算结果
想做一个胆机输出变压器,96矽钢片叠厚4CM,初级阻抗5000欧,次机3个阻抗4,8,16欧请给个具体数据
以下是针对96硅钢片叠厚4cm、初级5kΩ、次级4/8/16Ω胆机输出变压器的具体设计数据:

铁芯规格:

型号:EI-96(舌宽32mm)

叠厚:40mm

截面积:3.2cm × 4cm = 12.8cm²

磁路长度:约14.4cm

绕组参数:
▶ 初级绕组:

阻抗:5000Ω

线径:0.21-0.23mm漆包线(建议QA-1型)

匝数:约3000T(按3.5kGs工作磁通计算)

分层:6层(每层约500匝)

直流电阻:≤200Ω

▶ 次级绕组:

阻抗        匝数        线径        连接方式
16Ω        170T        0.51mm        最内层
8Ω        120T        0.72mm        从16Ω中心抽头
4Ω        85T        0.90mm        从8Ω中心抽头
绕制工艺要点:

绕制顺序:初级1/2→次级→初级1/2(对称绕法)

层间绝缘:0.05mm电缆纸+0.05mm聚酯薄膜

组间绝缘:0.2mm绝缘纸三层

绕线张力:约150g保持均匀

气隙处理:垫0.05mm青壳纸(总气隙约0.1mm)

性能参数:

频率响应:40Hz-35kHz (±1dB)

初级电感:≥25H(100Hz测试)

漏感:≤15mH

效率:≥85%

功率容量:15W(AB类)

注意事项:
① 建议采用Z型绕法减少分布电容
② 次级绕组采用并联结构时:

16Ω:170T×1

8Ω:120T×2并联

4Ω:85T×4并联
③ 浸渍处理:真空浸渍1032绝缘漆

测试要点:

耐压测试:初级-次级 3000V/1min

相位检测:确保同名端标记正确

频响测试:建议用方波测试(1kHz/10kHz)

注:实际制作时建议先绕制样品,通过示波器观察方波响应调整绕组分布。对于高保真应用,可考虑采用C型铁芯或纳米晶合金改善高频特性。

想做一个胆机输出变压器,96矽钢片叠厚4CM,初级阻抗3000欧,次机3个阻抗4,8,16欧请给个具体数据
以下是针对 EI-96硅钢片叠厚4cm、初级3kΩ、次级4Ω/8Ω/16Ω 胆机输出变压器的详细设计数据:

1. 铁芯参数
型号:EI-96(舌宽32mm,叠厚40mm)

有效截面积(Ae):

磁路长度(Lm):约14.4cm

磁通密度(B):建议 8000~10000高斯(0.8~1.0T),避免饱和

气隙:垫 0.05~0.1mm(青壳纸或聚酰亚胺薄膜)

2. 绕组计算
① 初级绕组(3000Ω)
匝数(Np):

�
�
=
�
�
×
�
�
×
1
0
8
1.26
×
�
×
�
�
�
�
N
p
​
=
1.26×B×f
min
​

Z
p
​
×A
e
​
×10
8

​

​

假设最低频率
�
�
�
�
=
30
�
�
f
min
​
=30Hz,磁通
�
=
8000
 
Gauss
B=8000Gauss:

�
�

2200
 

N
p
​
≈2200匝
(实际可调整至 2300~2500匝 以增加电感量)

线径:

电流估算(假设功率 10W):

�
�
=
�
�
�
=
10
3000

0.058
 
A
I
p
​
=
Z
p
​

P
​

​
=
3000
10
​

​
≈0.058A
选用 0.19~0.21mm 漆包线(QA-1型耐高温线)

绕制方式:

分层绕制(如 4层×575匝),层间垫 0.05mm绝缘纸

直流电阻控制在 150~180Ω 以内

② 次级绕组
匝数比:

�
�
�
�
=
�
�
�
�
N
p
​

N
s
​

​
=
Z
p
​

Z
s
​

​

​

16Ω:
�
16
=
�
�
×
16
3000

2300
×
0.073

168
 

N
16
​
=N
p
​
×
3000
16
​

​
≈2300×0.073≈168匝

8Ω:
�
8
=
�
16
×
8
16

119
 

N
8
​
=N
16
​
×
16
8
​

​
≈119匝

4Ω:
�
4
=
�
8
×
4
8

84
 

N
4
​
=N
8
​
×
8
4
​

​
≈84匝

线径选择(电流按 10W 计算):

阻抗        电流(A)        线径(mm)        绕制方式
16Ω        0.79        0.50~0.55        最内层,单独绕组
8Ω        1.12        0.70~0.75        从16Ω中心抽头
4Ω        1.58        0.90~1.00        从8Ω中心抽头
绕制顺序:
初级一半(1150T)→ 次级(16Ω+8Ω+4Ω)→ 初级另一半(1150T)

3. 关键性能指标
初级电感量:≥ 15H(100Hz测试,确保低频响应)

漏感:≤ 10mH(减少高频损耗)

分布电容:≤ 100pF(采用分段绕法优化)

频率响应:30Hz~35kHz(±1dB,方波测试验证)

4. 绕制工艺要点
绝缘处理:

层间:0.05mm电缆纸 + 0.02mm聚酯薄膜

组间:0.2mm绝缘纸三层

气隙控制:

用环氧树脂固化铁芯,避免震动噪音

浸渍工艺:

真空浸渍 1032绝缘漆,烘干温度 105℃×4小时

5. 测试建议
耐压测试:初级-次级 2500V/1分钟 无击穿

相位检测: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确认同名端

方波测试:

1kHz:观察是否过冲

10kHz:检查高频衰减

6. 优化方向
若追求更低高频损耗,可改用 Z型绕法 或 次级并联结构(如16Ω用两组84T并联)。

如需更大功率(如15W),初级线径可增至 0.23mm,次级按比例加粗。

注:实际制作时建议先绕样品,通过测试调整匝数(±5%)。硅钢片建议选 Z11取向片,降低铁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4: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阻抗        匝数        线径        连接方式
16Ω        170T        0.51mm        最内层
8Ω        120T        0.72mm        从16Ω中心抽头
4Ω        85T        0.90mm        从8Ω中心抽头
绕制工艺要点:

绕制顺序:初级1/2→次级→初级1/2(对称绕法)

层间绝缘:0.05mm电缆纸+0.05mm聚酯薄膜

组间绝缘:0.2mm绝缘纸三层

绕线张力:约150g保持均匀

气隙处理:垫0.05mm青壳纸(总气隙约0.1mm)

性能参数:

频率响应:40Hz-35kHz (±1dB)

初级电感:≥25H(100Hz测试)

漏感:≤15mH

效率:≥85%

功率容量:15W(AB类)

注意事项:
① 建议采用Z型绕法减少分布电容
② 次级绕组采用并联结构时:

16Ω:170T×1

8Ω:120T×2并联

4Ω:85T×4并联




这个貌似是初2夹次1结构,次级的并联方式倒是有意思,8欧阻抗的2并是从16欧中抽出一组8欧阻抗。

4欧的4并联,这点想不通了,如果从16欧抽一组,从8欧抽一组,加上单独的一组,不是才3组么,怎么会是4并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4: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茹祥臣 于 2025-3-27 04:25 编辑

我让AI设计一个CD20*40*50的推挽牛,看来AI还需要学习一段时间啊。

实际初级绕了4800匝。
IMG_20250327_041500.jpg
IMG_20250327_041530.jpg
IMG_20250327_041558.jpg
IMG_20250327_041625.jpg
mmexport17430206696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7: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大联赛 于 2025-3-27 07:06 编辑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3-27 04:18
我让AI设计一个CD20*40*50的推挽牛,看来AI还需要学习一段时间啊。

实际初级绕了4800匝。


C芯初级4800匝,但100HZ测只有27H,好像H低了,很可能与铁芯间隙有关,根据经验方芯初级4800匝H数比C芯大太多(方芯也不需要4800这么多),因为铁片交叉对插没逢隙,所以结论是C芯不适合做推挽牛,本人瞎分析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7: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大联赛 发表于 2025-3-27 07:04
C芯初级4800匝,但100HZ测只有27H,好像H低了,很可能与铁芯间隙有关,根据经验方芯初级4800匝H数比C芯 ...

我没说明,上面图片是测的单臂电感量,单臂乘4就是P,P电感量,这个表测不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8: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3-27 07:37
我没说明,上面图片是测的单臂电感量,单臂乘4就是P,P电感量,这个表测不准。

这个表测不准,1K测测看多少H?会不会是磁饱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8: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茹祥臣 于 2025-3-27 08:55 编辑
五大联赛 发表于 2025-3-27 08:03
这个表测不准,1K测测看多少H?会不会是磁饱和了。


1KHz单臂40多H,基本稳定。以前也在论坛问过,包括伏安法测电感,实际操作时,都不太准。
mmexport174303668536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8: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大联赛 于 2025-3-27 09:21 编辑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3-27 08:52
1KHz单臂40多H,基本稳定。以前也在论坛问过,包括伏安法测电感,实际操作时,都不太准。


你这个是一臂2400匝当然没问题,两臂4800匝可能就不行了,猜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9: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大联赛 发表于 2025-3-27 08:03
这个表测不准,1K测测看多少H?会不会是磁饱和了。

你说的磁饱和,倒真有可能,还有一台使用ED86*50的输出变压器,当时测的也是100H以上不准,当时一直觉得是电桥有问题。

原来别人说过,中间需要垫0.001的电容纸,我这没有就没垫,当时想着中间涂点机油,有一层油膜就可以。结合最近那台功放的低音变少了,一直没法确定是耳朵,音箱,还是功放的问题,昨天换功放,确定就是功放的问题。结合你说的磁饱和,还真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9: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3-27 09:07
你说的磁饱和,倒真有可能,还有一台使用ED86*50的输出变压器,当时测的也是100H以上不准,当时一直觉得 ...

据我所知输出变压器的初级很少有超过4000匝的,带来的负面是漏感和分布电容增加,对高频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09:5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伙儿说说,初级多少匝合适?我看收音机牛,铁芯小,初级多数在3200以上,胆机66、76牛初级多在2800~3200,但一般都是3.5K~5K阻抗的,2.5K、7K、10K…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1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大联赛 发表于 2025-3-27 09:35
据我所知输出变压器的初级很少有超过4000匝的,带来的负面是漏感和分布电容增加,对高频不利。

你说的对,对于我来说高频只能听到13KHz的声音,再高听不到。我也不追求高频到30,40KHz,能绕出来20~20KHz的频响在-1dB就足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1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茹祥臣 于 2025-3-27 11:16 编辑
HD711 发表于 2025-3-27 09:53
请大伙儿说说,初级多少匝合适?我看收音机牛,铁芯小,初级多数在3200以上,胆机66、76牛初级多在2800~32 ...


收音机牛,主要是频响要求低,100~10KHz有-1dB的要求就不低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初级就不用那么多匝数,同样铁芯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粗线。由于收音机电流很小,需要不了较粗的线,减小铁芯规格,选择合适线径,达到使用要求就可以了。

如果要求20~20KHz的频响保持-0.5dB以下,这样的牛绕的就非常困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12:1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5K/4欧的牛,接8欧喇叭也能用,初级阻抗大概就是8K,但由于匝数没改变,电感、漏感、分布电容也没变,实际频响却大变了,所以初级匝数的选择实际上也是输出牛各个指标的选择,我想这里面会有一个相对最佳的经验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7 12: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3-27 11:09
你说的对,对于我来说高频只能听到13KHz的声音,再高听不到。我也不追求高频到30,40KHz,能绕出来20~20K ...

如果是这样的话,搞个低压电源变压器也能用,没必要又绕又测忙上忙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6 0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