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9|回复: 29

做了MT4S301大師推薦的電路,順便介紹下我的穩壓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2 15: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24-8-22 15:36 编辑

  花了一小點時間,把MT4S301大師推薦的電路(【Spice】推荐一个DIY LDO电路)做了。其實本來不想做這麽個簡單的小玩意,偏偏大師說“我理解坛友大抵是不敢做我发的电路的”,這就有了讓我試一把的可能,因爲這電路結構看上去實在是眼熟,眼熟,眼熟得很。這就向大師匯報下俺的實作結果。

  大師的電路:
       

  實際上這就是很普通的LDO結構,第一增益級可看作是個yun放,在Q2-Q4-Q5結點有一個極點;第二增益級Q5實際上承擔電平移位的任務,在Q5-R4-Q6結點上有一個極點,第三增益級是個低阻抗負載的功率級。若第一增益級的增益足夠大,這個電路完全有可能產生振蕩,主要原因在於第二增益級的增益太高,超出了所承擔的主要任務;而第一增益級的極點頻率較高,與第二極點頻率接近。我理解原作者的想法,將縂增益近乎均匀地平分在兩個增益級之間,讓電路的帶寬達到最大,這樣就可以使LDO的響應速度大大提高。如同大師所言,這樣將帶來極大的風險,因爲它只是一個穩壓器,不是寬帶放大器。

  由於我用作爲供電電源的穩壓電源是3V~18V,因此電路改成輸入>=17V、輸出16V的穩壓器。

  不過具體的實作沒有發生任何奇跡,結果平淡無奇,既沒有發生預想中的振蕩,也沒有上電帶來的衝擊,因爲我對上述電路在總體結構不變的基礎上做了一點點小改動,作基準用的TL431直接和一個100uF的電解電容器并聯,大約有幾十ms的上升時間,這樣輸出絕無可能產生浪湧。

  這是我略微改動後的電路:
        04_圖1.jpg

(待續)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5: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24-8-22 15:40 编辑

  曾經説過,Q5(BG5)打算用2N7000,目的是利用其輸入電容和擡高結點電壓使輸入電阻提高,這樣來壓低第一增益級的極點頻率,從而將第二極點的頻率與第一極點拉開來;不過實作中使用的是2SK941,2N7000的Vt值太低了,只有0.5V~0.7V,2SK941的則在1.5V~2V之間。同時在Q2(BG2)接一個miller電容作爲補償,極點頻率可望進一步下降。在Q5的柵-漏上也增加一個補償電容的位置以作備用。

  Q6(BG6)使用了PMOS管IRF5305,有足夠低的Ron。增加了一個啓動電阻R5',上電伊始與R5形成跨接供電電源的分壓器,在Q6的g-s閒將產生大約-5.67V的柵壓,這足夠將輸出電壓拉到輸出的額定值。這個電阻的存在是必要的,因爲上電瞬間,Q2基極被R6拉到近地電平,R1-R2結點電壓只有1.3xV,Vt值為1.5V左右的Q5無法驅動Q6。當然,Q5、Q6均使用BJT時沒有這個問題,Q5使用2N7000時也沒這個問題,用2SK941純粹是爲了有足夠的功耗可以對付頻響擴展后產生的耗散。

  與R6并聯的電容器的作用,是將100Hz及以上頻率的信號增益拉到近0dB。

  電路搭好以後,沒有焊上C2、C3、C4,使用它們要看電路是否穩定。初測結果很滿意,不需要使用它們。

  爲什麽沒有產生傳説中的振蕩,我想差分級的射極那兩個100Ω電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阻尼作用,這和我的預期相當。不過這也大大降低了差分級的增益,致穩壓器的輸出電阻顯著上升。在空載與1.52A的負載電流下,直流輸出電阻約為6.6mΩ,説起來也不算太差。

  測量空載輸出電壓:
        15_空載輸出電壓.jpg

  空載輸入電壓:
        16_空載輸入電壓.jpg

  測試負載為10.xΩ的20W水泥電阻上的輸出電壓,測試電流約爲1.52A:
        17_1.52A負載電流的輸出電壓.jpg

  上述電流下的輸入電壓:
        18_1.52A負載電流的輸入電壓.jpg

  負載上測得的雜波約10mVpp+:
        19_1.52A負載電流的輸出雜波10mVpp .jpg

  斷電至0.000V-後的負載上的雜波,仍是10mVpp+:
        20_關電后負載電阻上的雜波10mVpp .jpg

  這就和供電用的穩壓電源情況一樣,只要不離開負載,測得的雜波也是這個水平。

  探頭短接,雜波幅度是4.7mVpp+:
        21_探頭短接的雜波4.7mVpp .jpg

  這意味著從市電引入的雜波大約是8.8mVpp+,共模形式傳入。探頭短接測得的雜波4.7mVpp+則是從短接形成的環形天綫傳入,而示波器通道輸入接地測得的底噪約10.42uVpp(顯擺一下,俺新買的12bit示波器很不錯嘛)。

  通道本底值:
        23_本底值.jpg

  短接的探頭:
        24_短接的探頭.jpg

(待續)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5: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進一步的改進如下圖:
        05_圖2.jpg

  首先是基準部分的電壓升高了,采用5.6V的齊納管或者6.3V溫補齊納管,這使BG2-BG4之間的電壓動態範圍擴大,輸出電阻也有望進一步升高。

  其次將BG5的增益降到1,這樣第二極點頻率的增益“天然地”降到了-3dB,BG5將名副其實地作爲電平移位級存在,主增益將幾乎全部轉移到差分級,同時將差分級的射極電阻降為零。C2作爲補償電容器的存在,保留這個位置是必要的。

  差分級的工作電流還可以增加到原來的十倍,同時R5的值降到100Ω~200Ω,響應可以相應地提升十~五倍左右。

  再進一步的改進如下圖:
        06_圖3.jpg

  圖中用yun放代替了差分級,縂增益大幅度提高,這有助於進一步減小輸出電阻,優化負載調整率,同時極大地簡化了電路。改善頻響的方法也是同樣的,驅動級Q5(BG5)的電流可增加為5~10倍,yun放改用slew rate在幾十伏的OPA604或性能相近的高速yun放。0dB增益穩定的yun放很多,原則上都適合在這裏使用。

(待續)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5: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24-8-22 16:31 编辑

  現在可以介紹我的穩壓器了,因爲結構與大師提供的相似,僅僅是改變了驅動級的增益而已。

  我的穩壓器電路:
        07_2017028-Power-001-029.jpg

  仔細看上圖,圖1電路裏的R1被R9-BG5-D4- R10-P2恆流源支路代替,而R11-R12-D5-C11基準支路就是大師圖裏的V2,P1-R7xx-R8支路就是圖1電路中的R6-R7支路,OA1直接就替代了圖1電路的BG1-BG2-BG3-BG4差分對,而圖1電路的BG5和上圖中的BG4是等效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了吧?

  控制電路的供電也很簡單,VR1提供12V作爲yun放和恆流源電源,VR2從VR1裏又分出4V給數字電壓表供電。電流表的電源則是在120VA的環形變壓器上,用0.12mm直徑的塑料絕緣綫穿繞18匝,得到大約4.65V的空載交流有效值電壓,整流后給電流表供電正好:
        26_加繞的次級.jpg

  穩壓器的佈局:
        25_佈局概覽.jpg

  取樣電路采用了開爾文連接方式:
        44_直接連接到正輸出樁.jpg

  因爲當時沒有5A的電流表,所以用了手頭的50mA電流表,通過一個10mΩ的1206來獲得空載時的電流,照片顯示有39.5mA的靜態電流消耗:
        46_通電的樣子.jpg

(待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2 15: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24-8-22 15:46 编辑

  空載時的輸出噪聲,測試帶寬是20Hz~300KHz,測試結果顯示其有效值大約相當於20uVpp的水平:
        47_空載超低的噪聲.jpg

  以10.xΩ電阻作負載時,1A電流的輸出:
        76_1A10.5V-電阻負載.jpg

  此時測得的輸出噪聲電壓:
        77_波形與電壓-電阻負載.jpg

  結果竟然為0.xxuV有效值... ... ...

  可能有人覺得3V~18V的調節範圍太小了,其實擴展是很容易的,當時只因手頭僅有這麽個較大功率的220/18變壓器。如果將基準做成負電壓,輸入增加一個負電源,那麽零伏起調也不是難事。電流擴展也容易,若干調整管并聯+均流就成了。

  比較遺憾的是熱沉風扇未作仔細規劃,接通電源期間,會對正在做精密測量的儀器產生干擾,讀數值跳動不停,以致跳到懷疑人生... ... ...


(結束)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2 16:5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楼主说,做的是别人的电路。但我看到的是,楼主实际上借了别人电路的壳子,装的是自己的馅。

最明显的差别是,原电路的末级有相当高的增益,总体上是一个二级(或三级)放大结构。而楼主实装电路的末级增益很低,约只有6dB,近似为一个跟随器,总体上属于一级(或二级)放大结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2 17: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T4S301 于 2024-8-22 17:54 编辑

一觉醒来自己竟然变成大师

當然,Q5、Q6均使用BJT時沒有這個問題,Q5使用2N7000時也沒這個問題

多谢您帮我抓到这个电路的死穴 此前一直认为这种拓扑没有start-up方面的问题。

爲什麽沒有產生傳説中的振蕩,我想差分級的射極那兩個100Ω電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阻尼作用,這和我的預期相當。

我作为看客,猜想这俩100Ω作用不如输出1000uF电容作用大

基準部分的電壓升高了,采用5.6V的齊納管或者6.3V溫補齊納管

我原来的设计考虑到5V输入转3.3V甚至3V输入转1.8V场景。您把带隙基准换成齐纳基准,则无法低压运行。

這使BG2-BG4之間的電壓動態範圍擴大,輸出電阻也有望進一步升高。

输出电阻不会升高。除非您给BG1~2加cascode;或者把电流镜换成wilson mirror;或者BG1~4发射极加电阻

其次將BG5的增益降到1,BG5將名副其實地作爲電平移位級存在

如此则BG6栅极的全部voltage swing都得产生在BG2漏极,我不太喜欢这样。

圖中用yun放代替了差分級

都这么麻烦了为何不用RRO运放直驱PMOS??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2 17: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好奇高频下的PSRR能达到什么水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2 17: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T4S301 于 2024-8-22 17:30 编辑
6320571 发表于 2024-8-22 17:21
有点好奇高频下的PSRR能达到什么水平?


BG6硕大无比的Cgd寄生电容在高频下将BG6栅漏短接,BG6于是化身一根二极管,电源纹波经过Rd(forward) 变成电流直达输出
高频PSRR就看输出节点高频阻抗多高了,如果阻抗非常低那电源注入的电流形成之电压很小,PSRR还有得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2 21: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你们都太闲了,现成优质又不贵的LDO多的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2 23:5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ng5555 于 2024-8-22 23:57 编辑

这类低压差的稳压器,上电瞬间容易过冲,合泰HT7XXX系列为人垢病,输入丶输出端的电容接不接的不好,一上电过冲損坏一堆电路。不过有新型电路,我沒看到。
樓主是謙虛美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07: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MT4S301 发表于 2024-8-22 17:19
一觉醒来自己竟然变成大师

我作为看客,猜想这俩100Ω作用不如输出1000uF电容作用大
這可不一定,若是圖1電路將其值降爲零,基本上立馬振蕩。

我原来的设计考虑到5V输入转3.3V甚至3V输入转1.8V场景。您把带隙基准换成齐纳基准,则无法低压运行。
是的是的,低電壓下的LDO其實是很難構造的,調整管本身不是問題,難點在放大環節。

输出电阻不会升高。除非您给BG1~2加cascode;或者把电流镜换成wilson mirror;或者BG1~4发射极加电阻
嗯,確實不會升高,響應速度與輸出電阻是一對無解的矛盾。產品yun放通常限定了最低工作電壓,在電流鏡処常常串有射極電阻,輸出電阻幾乎以hfe倍的比例升高,大概這也是產品yun放高增益的秘訣吧。

如此则BG6栅极的全部voltage swing都得产生在BG5漏极,我不太喜欢这样。
見仁見智吧,我倒覺得無礙。

都这么麻烦了为何不用RRO运放直驱PMOS??
是啊,手裏各種yun放太多,得去掉一些庫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08: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6320571 发表于 2024-8-22 17:21
有点好奇高频下的PSRR能达到什么水平?

高頻下的指標肯定是不太高的,我覺得BG6和BG5的輸出電阻都有直接的關係,不過只是猜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08: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MT4S301 发表于 2024-8-22 17:24
BG6硕大无比的Cgd寄生电容在高频下将BG6栅漏短接,BG6于是化身一根二极管,电源纹波经过Rd(forward) 变 ...

其實Cgd不算大,大約450pF,倒是Cgs達到了1.35nF,和Cgd形成了分壓器,電源紋波幅度會有1/4攪動Vgs,低頻下還好辦,可以靠高的BG5輸出電阻來獲得Vgs保持不變,高頻下就只能靠盡可能降低結點電阻來保證了。原圖中的2SAR583D3,查了一下它的Cob有120pF,按經驗的話,Ci也有近nF的水平了。功率BJT的輸入電容其實都不低的,只是被低的輸入電阻掩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08: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iffi123 发表于 2024-8-22 21:36
只能说你们都太闲了,现成优质又不贵的LDO多的是

説得是,俺就是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0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