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71|回复: 19

对DIY的收音机本振输出电压及混频增益的测试记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0 07: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4-5-10 07:21 编辑

                对DIY的收音机本振输出电压及混频增益的测试记实
     收音机若没设置高放,在最前端的混频增益对接收灵敏度影响很大,相关资料介绍本振的输出电压幅度对增益有一定的影响,基本都认可本振输出电压在100—200mV为最佳。
混频增益.jpg
    测试条件:
  本振电路图:
本振电路图.jpg
  本振线圈数据,初级总匝数76匝,在4匝处抽头,次级12匝
  测试工具:自制的收音机检测仪
本振(图4).jpg
本振(图5).jpg
本振(图6).jpg

测试本振输出电压与频率的关系
测试1:条件 C1=4700p,R1=220Ω,本振静态电流随本振频率自动改变,范围0.3—4.2mA,本振在抽头处输出电压随频率变化范围是81—152mV
输出电压与频率1.jpg
测试2:条件 C1=10n,R1=220Ω,本振静态电流随本振频率自动改变,范围0.3—4.2mA,本振在抽头处输出电压随频率变化范围是105—161mV
输出电压与频率2.jpg
测试3:条件 C1=10n,R1=220Ω,本振静态电流随本振频率改变,范围0.58—0.64mA,本振在抽头处输出电压随频率变化范围是168—249mV
输出电压与频率3.jpg
结论:
1、本振输出电压随本振频率的升高而非线性增大,频率低端变化显著,高端变化缓慢。
2、增大本振发射极的耦合电容,在本振静态电流不变的条件下,本振频率电压提升,频率低端提升显著,使本振频率低端与高端的输出电压变化减小。
3、增大本振静态电流,本振输出电压增大,输出电压高低端的变化减小。
4、本振集电极串联的100—300欧姆电阻,对本振输出电压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
5、本振的直流工作电流Ic,随本振的频率变化而小范围变化,所以给出的本振电流是个范围,并不是人为改动。
   待续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5-10 08: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早上好!老师的研究真的很有指导意义,让我们学习到变频的许多知识,谢谢!向老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0 08: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做过用两个放大倍数基本一致的管子并联来进行变频,目的是减少每个管子的工作电流,如果原电路是0.5毫安,并联后,每个管子的电流只有0.25毫安了。目的是降低变频的噪音。因为没有测试手段,感觉稍有变化。希望老师有时间有空时也能用双管并联测试一下,与单管比较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先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0 10:10: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9018噪音性能一般,是不是可以选用更低噪音的管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3: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siyin 发表于 2024-5-10 08:45
我曾经做过用两个放大倍数基本一致的管子并联来进行变频,目的是减少每个管子的工作电流,如果原电路是0.5 ...

    谢谢对此贴的关注和点赞!此检测仪不能测试噪声的大小,关于噪声,我的认识是:三极管自身的噪声系数,是影响整机噪声之一,对于普通收音机,若没有高放设计和没有高中放屏蔽措施,三极管的自身噪声系数对整机噪声的影响不是主要的,其他途径产生的噪声,要比三极管自身噪声要大。
    噪声来源:
      1、本振产生的噪声通过混频携带在中频上,要把此噪声相对减小,需要加大输入信号,增加高放有显著效果。
      2、收音机自身产生的杂散磁场,通过磁棒进入,产生噪声,现象是同步跟踪到位,噪声较大,移动磁棒线圈位置,使其偏调,噪声消失,这种噪声 不一定都来源于环境干扰,有可能是来源于收音机自身,所以:磁棒最好远离电路板和通有电流的导线,将机芯屏蔽等措施。
      3、调制噪声,无信号时,背景很安静,当收到弱信号时,噪声很大。通过前级三极管的音频噪声,会被中频选频回路滤除掉,但接收到电台时 ,通过本振混频产生了中频信号,这些噪声信号会调制到中频信号上,中频就无法滤除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4: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4-5-10 15:01 编辑

测试本振输出电压与Ic的关系    调整本振Ic电流在0.2—0.8mA范围内变化
测试工具:自制的收音机检测仪
本振(图1).jpg
本振(图2).jpg
本振(图3).jpg
测试4:条件:本振频率固定f=1455KHz不变,改变本振电流Ic,范围在0.2—0.8mA.
本振电流与输出电压.jpg
结论:
   1、随本振Ic的变化,输出电压增大,接近线性增大。
   2、本振电流由0.2—0.8mA变化时,本振频率发生改变,使接收频率由1011.4KHz,变为1000.9 KHz。经计算谐振电容变化了0.57p。
本振电容计算.jpg
   分析原因是三极管的结电容变化引起,所以绕制本振线圈时,次级线圈不要靠近初级线圈的热端,次级线圈一定要靠近初级线圈冷端,减小此影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0 22: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极兵 于 2024-5-10 22:39 编辑

常老师,书上给出的关系曲线是按图3-6(b)测试的,用的是什么型号的管子,能给出这个电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05: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极兵 发表于 2024-5-10 22:38
常老师,书上给出的关系曲线是按图3-6(b)测试的,用的是什么型号的管子,能给出这个电路吗。

    管子型号是3DG6和3DG4。
图3-5.jpg
图3-6.jpg
说明.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06: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混频电压与本振电压的关系
      测试条件:独立本振
     测试装置:
混频增益1.jpg
混频增益2.jpg
混频增益3.jpg
    测试记录:
混频增益测试1.jpg
混频增益测试.jpg
    结论:
     混频增益跟本振输出电压的对因关系中有最大值,但最大值对应关系还和混频管的静态电流Ic有关系,与输入信号强弱有关。随着混频管静态电流Ic的减小,需要增大本振输出电压才能得到最大的混频电压。当给混频管输入强信号时,需增大本振输出电压,才能得到混频输出电压最大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1 16: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anren 发表于 2024-5-11 06:38
测试混频电压与本振电压的关系
      测试条件:独立本振
     测试装置:

谢谢常老师的实验,为坛友提供了真知卓见。
可以这样理解吗,要获得最大混频增益,小信号需要较小的本振电压,大信号需要较大的本振电压,那么外来信号与本振信号有没有最佳的比例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05: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4-5-12 05:30 编辑

   通过实际接收广播信号调试本振信号的测试
    测试方法:将本振管的偏流和混频管的偏流通过100K电位器调整,用针式万用表监测一中放偏流,用数字万用表监测混频或本振偏流,当接收信号增强时,由于AGC作用,一中放偏流会变小,所以,采用一中放的偏流显示混频增益的大小。
实际接收调试.jpg
测试结果:
     1、当混频管的Ic=0.33mA时,本振偏流Ic在0.5—0.6mA时,得到混频增益最大。
     2、当本振管的Ic=0.5mA时,混频电流由0.33mA调到0.6mA,混频增益随之增大。
       调本振偏流视频:

      调混频偏流视频: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09: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岛 于 2024-5-12 09:35 编辑
changwanren 发表于 2024-5-10 14:52
测试本振输出电压与Ic的关系    调整本振Ic电流在0.2—0.8mA范围内变化
测试工具:自制的收音机检测仪


振荡频率随振荡管集电极电流变化而变化,振荡管结电容的变化应该是主要因素。我认为,降低谐振绕组抽头比例、减少集电极绕组匝数,或多或少可以改善振荡频率的稳定性,比如说谐振绕组改成3+73,集电极绕组改成6。只是,改变发射极绕组和集电极绕组变压比之后,振荡管集电极电流相同的情况下,振荡幅度也会改变。
关于振荡器的稳幅措施,收音机中最常用的是在振荡线圈集电极绕组位置并联锗材料开关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导通使振荡回路阻抗下降,从而迫使振荡幅度达到相对稳定。我认为,稳定振荡幅度应该还有其它措施,比如说利用开关二极管对振荡波形进行峰值检波,利用检波产生的直流电压控制振荡管偏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2 15: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岛 发表于 2024-5-12 09:31
振荡频率随振荡管集电极电流变化而变化,振荡管结电容的变化应该是主要因素。我认为,降低谐振绕组抽头 ...

稳定本振振幅无需另外措施,只需调整本挔电流即可。
中夏的收音机套件,本振电流调到0.2mA时,发射级本振幅度约400mVpp,频段内呈中间高两端低,两端约低十几毫伏,十分平缓,可应用于独立本振,信号送入混频管基极的情况。若送入混频管发射级,则本振负载很重,需将本振电流调到1.2mA左右,有相同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5: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极兵 发表于 2024-5-12 15:22
稳定本振振幅无需另外措施,只需调整本挔电流即可。
中夏的收音机套件,本振电流调到0.2mA时,发射级本 ...

      中夏套件的本振输出电压随频率的变化很小,是不是本振管的下偏置的两只二极管稳压起了作用,有空试试。也有可能是本振线圈的匝数比适当得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6: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极兵 发表于 2024-5-12 15:22
稳定本振振幅无需另外措施,只需调整本挔电流即可。
中夏的收音机套件,本振电流调到0.2mA时,发射级本 ...

刚才测试了一下,本振下偏置采用两只1N4148稳压,上偏置电阻采用4.7K,发射极电阻1K,mVrms电压是频率低端240mV,频率高端400mV。
发射极电阻2K,mVrms电压是频率低端130mV,高端与低端之间最高点181mV,频率高端175m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