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9 08: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非常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也是第一了解到还有这么小型的五灯机,不过那个五灯机40的厚度我很怀疑,看样子带有屏蔽罩的电子管有1R5,1T4,1U5,光电子管加屏蔽罩并列放置两个厚度就40了,所以厚度我觉得至少得有43毫米,另外既然接收中波,加一级高放还是不调谐的实在比不上加一级调谐中放,加上这一个电子管消耗也不小,续航更加岌岌可危了。可能也是当年“去库存”的产物。至于我做的收音机,用晶体管中周主要考虑廉价易得,但实际上也是电感耦合双调谐,只不过带屏蔽罩只能做成外电感耦合结构。从那个年代的小型电子管收音机中周来看其实和这个也差不多,就是屏蔽罩高度不一样,要是能特制一种高的小中周屏蔽罩就和谐了 ,至于这个电源并不是开关电源,就是一个典型的半导体收音机音频放大器,把那个推动管的输入变压器加一个抽头反馈到基极改成哈特莱振荡器就行,用当年的锗管制作完全可行,比如国产的3AX22,3AX31等,还有同期的西方晶体管,就三个三极管,当时高频三极管比较珍贵嘛,用这种逆变电源可以用低频管带电子管避免不足,属于符合时代特点的产物。毕竟这个逆变器的工作频率才10K,甚至可以做到5K对管子基本没啥要求。唯一比较穿越的就是锂电池,不过当年也可以特制这种小型镍镉电池,代价就是有点影响续航,怕是最大也就只能做到200毫安时。得额外用个外接电池盒......。至于设计我也想用注塑搞一个圆棱圆角的外壳,没有注塑的条件,只能粘接亚克力。所以说总体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技术完全做的出这个收音机 ,不是个穿越产品。都采用银色设计是因为铝本色好看有质感。别的也没啥了。其实硬挤也能做个五灯机,不过没有观赏性了,做这个收音机本意就是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