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23 13: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对1楼贴子有较多的修改和补充,故重发此贴,特表歉意!
非常有效的防止近视新方法,有望解决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偏高的态势(供评论)
大家共知,现在的青少年近视率很高。出于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的愿望,特发此“防止近视新方法”。
这“防止近视新方法”是本人思考出来的,并已经本人实践多年,可以说,行之非常有效,立竿见影,本人就是此法的受益者,应该有望解决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偏高的态势。但希望要看懂下述这“新方法” 原理的读者具有高中物理中的光学知识。
因眼睛事大,这里先表达本人的免责声明:一、“防止近视新方法” 先供大家评论,若无实质性反对意见,然后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能否实施,以政府有关部门是否采纳、公布为准。本人不对关于“防止近视新方法”的言论负责,如果有人觉得有理,不等政府有关部门正式公布,照着这方法就去实施,好、坏结果都是实施者自己的,当然,让实施者都有好效果,保护青少年视力,是本文的愿望;二、本人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不是眼科专家,这“防止近视新方法” 是本人根据眼睛的结构、原理,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得来的;三、这“防止近视新方法”与我本人没有利益关系。
先分析近视是怎样得来的:我们知道,正常眼晴,视远物时眼睛的晶状体外围的环形肌处于放松状态,远物的像就落在视网膜黄斑上,对远物的视觉就清楚;视近物时,如果环形肌仍处于放松状态,那么近物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黄斑的后面,对近物的视觉就会模糊。为了看清近物,晶状体外围的环形肌开始收缩,晶状体表面曲率变大、晶状体焦距变短,近物的像就从黄斑的后面又移到黄斑上,就可清楚看到近物了。正是因为视近物要靠晶状体外围的环形肌调节,视近物时间长了,环形肌会疲劳。长期视近物,又没让环形肌得到足够的休息、恢复,晶状体放松状态下的焦距不能再回复到原始值,看远物就会模糊,也就是得近视了。
有没有既要看清近物,又让环形肌放松的方法?有。注意到上面说过,要看清近物,就要缩短晶状体的焦距,使近物的像落在黄斑上。那么,如果在眼前放一块适当屈光度的凸透镜,把缩短晶状体焦距的任务交给这凸透镜来承担,而让晶状体外围的环形肌仍然处于放松状态。这样,就达到了“既要看清近物,又让环形肌放松” 的效果。也就是可以长时间看电脑屏幕、书等近物,而不易得近视了。
那么为看清近物,又让晶状体外围的环形肌仍然处于放松状态,这加戴的凸透镜的屈光度是多大?可以证明,若要看清的近物距离眼睛为35cm,这凸透镜的屈光度是280度。
根据我的经验,正常眼睛的青少年看电脑屏幕、书等近物,只要戴+100度的凸透镜(俗称老化镜)就可以了。不戴这+100度的凸透镜,正常眼睛要看清距离眼睛为35cm的近物,这增加的+280度的屈光度就得靠调节晶状体来实现;戴了+100度的凸透镜,调节晶状体只要实现增加+180度的屈光度就可以了,减轻了晶状体外围的环形肌超过1/3调节压力,而转化为近视眼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少。50岁以后感觉+100度不够了,可凭自我感觉,随年龄变大,逐步增加凸透镜的屈光度,但最后不能超过+280度。
近视眼睛的青少年看电脑屏幕、书等近物,也只要在近视镜前加戴+100度的凸透镜就可以了。可以证明,近视眼镜(凹透镜)可与这+100度的凸透镜合并为一个透镜,合成后的透镜屈光度是凹透镜带负号的屈光度和凸透镜带正号的屈光度的算术和。如果有个青少年近视眼镜是-300度,凸透镜是+100度,两镜合成后的透镜屈光度就是-200度。也就是这个青少年看近物时,不戴平时-300度近视眼镜,而是戴-200度近视眼镜。以后年龄大了,与前述方法类似。如果另一个青少年近视眼镜是-100度,那么他看近物时,就取下平时戴的-100度近视眼镜,直接用裸眼看近物,就可以了;当然,有时既要看近物,又要保护眼睛免入灰尘,这时就需戴无屈光度的平光眼镜。
这个“防止近视方法” 的缺点是需要配备一付看近物的眼镜,看近物时戴上;不看近物时取下,并按平时原样使用眼晴。还有另一缺点是,小学生使用“看近物的眼镜”需要家长监督;中学生会自觉点。
当然,这个“防止近视新方法” 的好处是可大大减少青少年近视眼,根据我的感受,应该可对现有青少年近视率减少70%~80%或以上;即使仍有青少年得了近视,也能减轻近视程度。因此,“防止近视新方法” 有望解决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偏高的态势。
还有,看近物时,人和近物都不要经常前后晃动,不给环形肌增加额外调节的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