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23 00: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en98 于 2023-11-23 01:07 编辑
以前的喇叭太差了,换了vifa高音和看着还不错的江湖低音,继续练手。
有了设备,准不准不是非常确定,但至少是有数据的,那就按实测数据来定制分频器。
下面是根据高低单元上箱后的实测数据来配置的分频器,反复多次,按照频响、阻抗、相位兼顾的原则,实操下来没有想象中简单,反复测试了几次,也借此熟悉测试方法和频响合成的方式。分频器配置过程也借鉴了论坛的帖子以及按需查阅《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第七版)》,一知半解中边做边学吧,
实测低音单元的频响约70-8K,但低音50-500HZ有10db的衰减,1K有个鼓包,3K有个坑,频响不够平直。高音单元频响很宽,从700-30K,实测下来10k以上有一定上升斜率,感觉比较大,6-8k有个凹坑,起初怀疑是设备和环境问题,于是换B&W成品箱测试,凹坑基本不存在,估计是音箱设计的问题,就按实测曲线来设计分频器。在分频器仿真设计中,高低单元配合有较大问题,一是阻抗,低音8欧,高音4欧,阻抗上想尽量匹配胆机8欧输出,不会出现阻抗过低的情况;二是灵敏度,高音频响还不错,灵敏度92db,低音本身灵敏度不算低,但由于70-500hz的衰减较大,为拉平频响,所以采用了2mH的电感来平衡频响,导致实际灵敏度下降了约5dB,这样一来高低音灵敏度相差约10dB,同时也限制了分频点取值范围只能在2k-2.8k的范围内,几乎到达了高音的频响范围极限;三是高低音频响曲线的不平坦使得合成曲线坑洼不平,高音10k后上升斜率较大,阻抗在1-5K有较大的双峰,为此增加了陷波电路以及斜率校正。先暂时不管单元特性了,尽量调整,就当是练手了,估计这样箱子的灵敏度很低,难于配合单端功放,以后有好的低音单元肯定会换掉。
下面就是用X-over配置的分频器电路,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