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98|回复: 49

关于中放及控制增益的认识与理解(图片较多,分期发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30 08: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中放及控制增益的认识与理解
      此话题的主观认识较多,可能有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正确,自己的理解跟有些坛友的理解可能不同,会发出质疑,自己又没有经历对质疑进行更多的解释,甚至引起争论。所以,只是谈出个人的认识与理解,不回答质疑,更不与人争论。欢迎坛友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理解,但不欢迎讨论之外的语言,如“无稽之谈”“误导坛友”“胡言乱语”等语言。
     相关上贴是中周的定量计算的一些公式,网址: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 ... =2086559&extra=
      一、了解改变中放增益的大小方法和增益的影响参数
      在制作中放电路时,总是希望得到更高的增益,作为业余制作,用不着复杂的计算,但是,要知道增益受那些因数影响,还是很必要的。因为中放板制作好之后 需要调整中放的静态集电极电流Ic,是获得最佳“匹配”吗?其实不是,是通过调整Ic来改变增益的大小,达到所需的电压增益。所以要知道增益的大小随静态Ic的变化规律。
     讨论中放增益,要用y参数,若选用特征频率高的三极管,可以忽略三极管电容的影响,采用h参数来讨论。
    1、通过计算公式理解增益与Ic的关系

(图1)Y参数计算公式.jpg
   
谐振电路谐振时的电压增益公式:
(图2)中放增益计算公式.jpg
       从公式看出影响电压增益有5个参数,中周的匝数比P1、P1,传输导纳yfe,有载Q值,和波阻ρ。Yfe可简化为Yfe≈Ic/26、gie=1/Rb、goe=1/Rc是三极管的自身属性,我们无法改变。其余我们可以改变。g=ρ×Q空,可以改变空载Q值。P1=N抽/N总,P1=N次/N总是可以改变的。
传输导纳yfe可以简化为跟直流工作点Ic成比的,其实goe=1/Rc对yfe影响较大,我们若是忽略了。就得到了调整Ic增大,使电压增益增大,但Ic增大会导致有载Q变小,使增益变小一些。
      选择配振电容小的,获得大的波阻ρ,也可以改变中周匝数比来改变增益。
      2、从y参数随Ie的变化曲线来理解增益随Ic的变化
(图3)Y参数曲线.jpg
    跟电压增益成正比的yfe在Ic变化0.1—2毫安,基本是直线变化,当Ic增大,goe会使增益减小,他影响yfe变化曲线。goe对有载Q的影响,看着很吓人,仔细一看他是uA/V,换成mA/Vyoe,变化就没有yie大了。通过中周阻抗变换,等效并联到中周上的阻抗要大于1MΩ,与中周自身损耗阻抗约100KΩ相比,对增益的变化影响还是很小的,yie的Ib单位是毫安,他的影响会较大,但是经过中周大匝数比的耦合,影响也较小。如TTF-2-1的匝数比162/7的平方阻抗变换535倍,如三极管的输入阻抗2.5k×535=1.3MΩ,所以这个跟增益成反比的参数,影响也并不大,所以增益随Ic的改变主要决定于yfe,当Ic小于1毫安时,可以认为电压增益随Ic增大而增大,主要决定于yfe。
(图4)β与增益关系.jpg



  

评分

1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9-2 06: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3-9-2 06:55 编辑
冰岛 发表于 2023-9-2 00:10
常老师的结论“当Ic由0.1—1毫安变化时,β值不变,增益的变化范围最大,β值变化大的,增益变化范围变小 ...


      关于电压增益随Ic的变化曲线对于中放基本近似等于yfe随Ic的变化曲线,影响yfe的变化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是β,若是β的话,β恒定的三极管,电压增益应该随Ic变化很小,而实际实验不是这样,考虑特征频率的变化,实质还是没有撇开β对增益的主要影响,9018特征频率随Ic变化是很大,但对465KHz,9018的高特征频率对交流β的变化影响不大。我现在的认识是β对电压增益随Ic的变化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因数是yie,其次是yoe,yre可忽略。这是闲来无事谈认识,在实际应用中我的认识是电压增益随Ic变化,主要看yfe随Ic的变化曲线就够了。电压增益随Ic变化基本yfe随Ic的变化曲线一致。但很多三极管查不到yfe随Ic的变化曲线。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8: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3、通过实际测量三极管的输入输出曲线来理解U2对Ib的影响yre和U2对Ic的影响yoe的大小。
      下图是实测的三极管输入曲线,绿色线是Uc=0时,粉色线是Uc=4.8伏时,看来Uc对Ib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对于直流来讲,我们讨论Uc受静态Ic的影响,由于中放负载是中周,中周的直流电阻很小,仅有几欧姆,如等于5欧姆,Ic在0.1—2毫安变化时,中周的直流电压0.5—10毫伏,如电源电压选6伏,Uc随Ic的电压是电源电压减去中周上得到的直流电压,Uc略微变小,可以认为对直流Uc不变,yre不变。所以,将此项由静态工作点Ic导致的yre的变化可以忽略。但对于交流来讲,三极管集电极的负载是中周谐振阻抗,ΔUc=ΔIcRL,此影响就不能忽略了。
(图5)U2对Ib的影响.jpg
(图6)yre.jpg
     下图是Uc的变化对对Ic的影响yoe
(图7)yoe.jpg
(图8)9018的10毫安输出曲线.jpg
可以看出三极管的输出曲线随Ic的增大向上斜率变大,当Ic电流很小时,基本的X轴平行,9018的Ic由0.1-10毫安变化时,Rc可由几百千欧姆变到几个几个千欧姆。看来静态Ic的变化对yoe影响较大,不能忽略。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9: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4、通过搭建实际电路进行测量,测出实际电压增益跟Ic的关系。
实验验证中放增益跟Ic的变化,是不是跟yfe基本一致,此理解是否成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电路图:
(图9)实验电路图1.jpg
  临时搭建一个实验电路板
(图10)实验板正面.jpg
(图11)实验板背面.jpg
   实验装置图
(图12)示波器测增益.jpg
(图13)扫频仪测增益.jpg
实验结果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05: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1、三极管选择9018,集电极电流在0.1—2mA变化时,直流放大倍数变化135—140,变化很小。
(图14)9018放大倍数.jpg
(图15)9018实物.jpg
        实验1采用扫频仪的测量结果记录

9018增益跟Ic的关系
采用扫频仪可以看到幅频曲线幅度跟Ic的变化见下表
(图16)实验1采用扫频仪结果记录.jpg
做一个曲线图
(图17)S9018增益与Ic关系2毫安.jpg
结论:电压增益的增益随Ic的增大而增大。等Ic由0.1—1毫安10倍变化时,输出电压由173—18毫伏,增益变化173/18=9.61倍,以分贝为单位增益变化为19.6分贝。
采用双踪示波器可以得到电压增益的具体数据与Ic的关系见下表
(图18)示波器测增益.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0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3-8-31 05:53 编辑

      实验2、三极管选择3DG6B,集电极电流在0.1—2mA,扫频仪测量
      变化时,直流放大倍数变化42—64。
(图19)3DG6放大倍数.jpg
     实验2测3DG6测量结果记录:
(图20)实验2测3DG6增益记录.jpg
    做一个曲线图
(图21)3DG6增益与Ic2毫安.jpg
   结论:电压增益的增益随Ic的增大而增大。等Ic由0.1—1毫安10倍变化时,输出电压由157-17毫伏,增益变化157/17=9.23倍,以分贝为单位增益为19.3分贝。
   
       实验3、三极管选择3AG1C,集电极电流在0.1—2mA,扫频仪测量
变化时,直流放大倍数变化37—75。
(图22)3AG1C放大倍数跟IC.jpg
     测量结果:
(图23)实验3测3AG1C增益记录.jpg
  变化曲线
(图24)3AG1C增益与ic关系2.jpg
  结论:电压增益的增益随Ic的增大而增大。等Ic由0.1—1毫安10倍变化时,输出电压由174-23毫伏,增益变化174/23=7.56倍,以分贝为单位增益为17.5分贝。
三次实验比较总结及结论:
   1、电压增益的增益随Ic的增大而增大,随三极管的不同变化曲线有所变化。
   2、当Ic相同时,不同β值,电压增益略有变化(基本不变)。
   3、当Ic由0.1—1毫安变化时,β值不变,增益的变化范围最大,β值变化大的,增益变化范围变小。

    发一个中放管使用9018调整Ic的增益变化视频:网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AwNDY3NjU1Ng==.html


   未完待续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31 1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anren 发表于 2023-8-31 05:35
实验2、三极管选择3DG6B,集电极电流在0.1—2mA,扫频仪测量
      变化时,直流放大倍数变化42—64 ...

常老师这个非常有意义的实测研究,证实了教科书上的传统理论的正确性。
1、电压增益的增益随Ic的增大而增大,随三极管的不同变化曲线有所变化。
   2、当Ic相同时,不同β值,电压增益略有变化(基本不变)。
   3、当Ic由0.1—1毫安变化时,β值不变,增益的变化范围最大,β值变化大的,增益变化范围变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31 11: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在板块里和别人讨论过,类似9014和2SC1815的所谓 Excellent Linearity:
我说这里的“超线性”,PDF的意思是它的直流增益HFE在IC大幅变化时基本保持不变
对方认定是指交流增益Hfe保持不变,所以不适合做AGC级的中放
当时真的是说也说不过,只能放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13: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aaa555000 发表于 2023-8-31 10:43
常老师这个非常有意义的实测研究,证实了教科书上的传统理论的正确性。
1、电压增益的增益随Ic的增大而 ...

看来老哥是对实验结论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31 14: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bumk 发表于 2023-8-31 11:57
曾经在板块里和别人讨论过,类似9014和2SC1815的所谓 Excellent Linearity:
我说这里的“超线性”,PDF ...

       在论坛中最好避开争论,招惹不开心。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说出为止。业余爱好,谁都有认识与理解有错误或理解的不到位的问题。各自有各自的认识与理解随他去,开心就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31 14: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enryYam 于 2023-8-31 14:33 编辑

有理论分析,有实验过程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有总结,非常有参考意义和学习价值!

论坛就应该多发一些这样的文章。

感谢常老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31 20: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irlexplorer 于 2023-8-31 20:49 编辑
bumk 发表于 2023-8-31 11:57
曾经在板块里和别人讨论过,类似9014和2SC1815的所谓 Excellent Linearity:
我说这里的“超线性”,PDF ...


怎么会说不过呢?只要有理有据不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 07: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bumk 发表于 2023-8-31 11:57
曾经在板块里和别人讨论过,类似9014和2SC1815的所谓 Excellent Linearity:
我说这里的“超线性”,PDF ...

現代超beta晶體管基本上都是所謂超缐性的。

常規AGC中的晶體管無論是否超缐性,其交流增益hfe均不明显影响放大器增益,放大器增益的變化主要由控製輸入電阻來逹到目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 0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3-9-1 07:59 编辑

         2、对于中放“匹配”的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中周的匝数比,实现阻抗变换。通常认为阻抗变换是解决“匹配”问题,关于中放的“匹配”的认识,千万别被当负载电阻等于信号源内阻时,获取最大功率所干扰。两者根本是两回事,中放主要是获取电压增益,所以讨论的重点是电压增益。
     (1)通过三极管最大功率增益及中周损耗计算公式,获取对中放电压增益的理解
不过电压增益也需在一定功率的基础上获得,理论上中放最大功率增益为
Kp=yfe^2/(4giegoe) 去掉中周损耗,剩下来的是静剩功率增益。
中周损耗计算公式:
ρc=P1/P2=1/(1-        QL/Q0)^2
插入损耗计算公式:P1输入给中周的功率,P2中周输出功率, QL有载,Q0无载,ρc损耗系数。
由此可见,无载Q0越低,有载QL越高,插入损耗越大,反之,插入损耗越小,所以要想插入损耗小,尽力的提高无载Q0和降低有载QL,但有载QL不能降得太低,会影响选择性。
对于三极管输入,是输入阻抗等于信号源阻抗,能获取最大功率,但此时电流(Ib)不是最大,对于输出的Ic是等于Ib×β控制,只有RL越大,获得Uc越大,所以通过最大功率增益计算,通过这两个公式,理不清功率与“匹配”问题对电压增益的影响。三极管的最大功率增益,应该理解为配合RL能获取不自激最大电压增益。
   (2)通过商品中周匝数比,理解电压增益跟匹配关系:

   通过中周的匝数比实现匹配,匝数比的计算:
(图25)中周匝数计算.jpg
       前面的实验证实,调整中放增益,可以通过调Ic,在中周匝数比一定的条件下,Ic增大,电压增益增大。反过来当Ic一定时,改变中周匝数比,也可以获得不同的电压增益,上述计算公式,应该是在Ic一定的条件下,获取最佳电压增益的匝数比的计算,不过要对上一级三极管输出阻抗的测量,下一级的输入阻抗只要用三极管的输入阻抗进行粗略计算就可以了,波阻也比较容易计算,有载Q选择高一些有利于选曾性的提高,有载Q和空载Q值的不同,中周的匝数比也不同,设计中周匝数比涉及的变量较多,所以很多绕制中周的爱好者,不敢随意改变中周在数比。
       关于获取最大电压增益,从此公式找不到获取电压增益跟Ic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如商品中周
     如TTF-2-1  45/7=6.42   6.42×6.42=41.3,若上一级三极管输出阻抗为100KΩ,100/41.2=2.4 KΩ,所以,当输入阻抗2.4 KΩ时,获得接近对大电压增益。但对于不同的放大倍数具有不同的偏流Ic。
如TTF-2-2  45/10=4.5  4.5×4.5=20.25,若二中放静态电流Ic=1毫安,放大倍数60,60×26=1.56KΩ,1.56×20.25=31.6 KΩ,小于三极管的输出阻抗。
     为什么中周2的匹配不是RL接近Rc,而是小于Rc呢?实验的结论是:当输入信号足够强时,获取电压增益明显变化区,会向Ic变大(RL变小)的方向偏移。
     从三极管输出曲线解释,三极管最佳负载阻抗取决于ΔIc和电源电压。
(图26)输出曲线与负载电阻.jpg
      从图中可看出当ΔIc峰峰值等于0.67-0.33=0.34时,负载阻抗等于14.4 KΩ,可获取最大峰峰值电压约5伏。14.4 KΩ的负载要比三极管的输出阻抗小。负载阻抗在大于14.4 KΩ出现切顶失真,提高此电压增益已经无意义。所以,RL=14.4K时获取最大电压,也获取最大功率。要考虑在遇到更大的信号是切顶,负载阻抗的选取比14.4 KΩ还要小。
     根据匝数比的计算分析,输入信号非常弱时,“匹配“需要RL=Rc,输入信号强时,最佳“匹配”需要RL<Rc,具体小多少,要通过在实际三极管输出曲线中,通过ΔIc的大小和电源电压,做负载线来计算.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 09: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3-9-1 09:25 编辑

      (3)通过实验,理解中周的“匹配”,对电压增益的影响
      大范围的调整Ic电流,测量中周次级输出电压,看看能否得到电压增益的最高点,最高点是否在“匹配”点上。使用三极管还是9018,2AG1C和3DG6B。
       实验结果9018的增益最高点在Ic=8毫安左右,无论中周高有载Q还是低有载Q,都是在Ic=8毫安左右,3DG6B有载Q较高时,在2.1毫安左右处自激,3AG1C在1.6毫安左右处自激,将中周并联一只100K电阻,使其在低有载Q下工作,实验了研究增益在0.1-        2毫安下,三只三极管的电压增益都是在2毫安处最大。
实验视频发布: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AxNTIwNTg2NA==.html

实验结果,9018在Ic=8毫安处的最大增益,不是由匹配引起的,因为中放不可能把电流设计在8毫安。
实验结论:
       由于中放最大电压增益在Ic电流调整设计的范围内,一般不会超出2毫安,而三次实验9019、3DG6B和3AG1C在Ic0.1—2毫安时调大时,电压增益随Ic的增大而增大,没有“匹配”的峰值点,只有最大不自激增益的峰值点。9018在静态Ic=8mA处达到了峰值点,但是没有收音机将中放调到8毫安。

实验结论与理论匹配不符,百思不得其解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想起一个学生拿一只5瓦12伏电源变压器,问我用它连接12的汽车灯泡为啥不亮。由此问题的思考,当信号源功率足够大时,变压器随着负载阻抗的减小,会得到足够大的电流,当信号源功率非常小时,负载电阻变小,他的输出电压会激烈降低,也别想得到很大的电流,当电阻小到一定程度,功率越小,得到一个几乎不曾大(增大甚微)的电流(Ib)越小,此三次实验可能是由信号源输出功率太大所致,因此没有得到匹配点电压增益最大。
为了证明此想法,做了两次实验对比:
   实验4:三极管9018
     输入信号较大时的实验数据及曲线变化图。
(图27)9018增益10毫安输入信号强.jpg
    实验5:三极管9018
     输入信号较小时的实验数据及曲线变化图。
(图28)9018增益10毫安输入信号弱.jpg
能够看出输入信号较小时,电压增益缓慢变化区,向Ic小的方向走向。但应然不与收音机的数据吻合,由于扫频仪很难在非常小的电压下工作,很难做到输入功率很小,这些实验只能与二中放的条件接近,但比二中放输入的实际功率要大不少,应该是采用两级中放实验,调整一中放的静态Ic才对。
     
      于是采用了两级中放测量,调整一中放的Ic电流,中放管锗管,得到了Ic>0.4毫安时,再增大电压增益几乎不变,与理论一中放的Ic电流在0.3—0.5范围内调整吻合。
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AxMjQzMDc1Mg==.html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没找到理论解释,但结论是:
    信号弱到一定程度,Ic调整到大于“匹配”点的Ic时,电压增益微乎其微,若再调大Ic,只会增大噪声增益远大于信号增益,信噪比急剧下降,对强信号增益还会继续增大,所以,对于一中放,最好Ic调到等于理论计算“匹配”点的Ic值。
未完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 1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对AGC电路经典理论作深度的介绍的帖子了,估计对该理论了解的机友不多。
2楼“三极管集电极的负载是中周谐振阻抗”的论述有所不妥,负载阻抗是中周次级输入阻抗至初级接入圈数的反射阻抗,约数十K。
只要熟读《面向工农兵晶体管收音机全国联合设计试制总结》一书,对于晶体管收音机的经典理论都可以基本了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1 05: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