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玩矿机,一直在搜寻合适的耳机,从最早的万里耳机,到常州压电陶瓷耳机,后来的SHH1,SC2-300,都是便宜的。后来看了麦老师关于甲板耳机的科普,才知道这是舌簧耳机的天花板,但昂贵且购买不易。最终网上买了单个戴纳莱克舌簧耳机,也不便宜,但听起来并没有心里期望的那么灵敏,听感上略好于SC2-300。后来继续寻找,从论坛学来的经验指导,无论阻抗,只要灵敏度,舌簧耳机是最优结构类型。古董舌簧耳机太贵,于是搜索现代产品,动铁耳机,当时是13、14年左右,动铁耳机流行不久,市面上有成品,也有DIY的,成品耳机很难找到灵敏度高的,而且动铁耳机以追求音质为主。后来无意中找到一家DIY组装货,没有品牌,卖家声称灵敏度高。入手果然不错,同一个弱台,声音略超过SC2-300,也好过我那个单个戴纳莱克。而且很轻便,一直用到现在。那个卖家就那一批货,再买早就没有了,很想知道是什么单元,可是耳机壳是金属的,用胶结合,连缝隙都没找到,舍不得暴力拆解,就放下了。
直到去年,论坛有坛友推荐,现在动铁单元很便宜,型号30120灵敏度不错,网上找了一下,没找到清晰的灵敏度曲线,粗看最高超过120db/mw,于是买了几个尝试。拿到手发愁,单元个头太小,捏在手里都不容易,也就是几个米粒大小,后来试图装进耳机壳里,也没成功,耳机壳只是一个外壳,里面也没有导声管路,耳机壳的出声孔,远大于单元的发声孔,装进去也就是到处漏风,没有用。冷静思考几天,决定直接连线使用,将单元能放入耳朵就行。单元发生孔外径1.4mm,而耳塞头内径2mm,找这个连接管费了不少时间,终于发现手边的圆珠笔芯很合适。截断一截,小心内壁涂胶,不能多,否则堵塞发声孔。焊接一定非常小心,不能超过1秒,否则就烫坏了,我已经烫坏3个了。耳机线一定找轻的,软的,否则单元会被耳机线弹力或重力牵扯无法稳定代入耳朵,我破坏了当年iPod耳机,其线材很好满足。耳机线焊点不能受力,固定耳机线也费了功夫,后来找到简易办法,用一截热缩管,将单元套入,耳机线穿过热缩管壁,打个结,焊接至单元,然后粘接连接管,最后套上耳塞头,完工试听,非常满意,弱台听感与我那个没有牌子的动铁耳机一样,我相信他的单元型号就是30120。强台音质很好,低音是享受,轻便到极点。耳机阻抗低,只有23欧姆,我还是并联使用,阻抗变换器很适合用电流互感器改制的,一样轻便。我已经决定,动铁耳机将是我的矿机首选,希望能看到坛友找到更灵敏的单元。
坛友可以尝试试验,本人个人听感所得结论,不保证具有普遍性。单元卖家很多,为减小不必要争议,不发链接,自行搜索挑选判断,好在也不贵。
另外再贴上我的敞开式矿机,做了小改进,磁棒改用塑料支架,重新绕制了线圈,天线线圈放弃抽头,采用滑动调节耦合度。阻抗变换器作为耳机线的一部分,脱离矿机,这样外出不带矿机,用耳机收听大合唱方便。
|
评分
-
8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