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brownrj

关于功率管6C19的跨导与工作点,驱动电压的疑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22-5-6 17:03
这管子量少,不能玩。有了就试试,没有就算了

院长老师,终于盼到你发声了,首先说明,这管子以前做过,也是十多年前退休后DIY第一台的机,电路找一下可能还在,问题不是要听它的声音,而是想解掉心中的疑惑,那些看起来输出特性曲线非常不错的三极管(包括300B,2A3,三极接法的大功率行输出管),它要求的栅负压高,对应的驱动电压也高,但这些电子管的夸导不低,依据夸导值计算一下最大屏流,也用不了这么高的驱动电压,究竟是怎么回事,弄不明白,就想听听像你这样的大佬以及我们坛的几位版主等老师谈谈原因,这是有抛砖引玉的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7: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22-5-6 17:03
这管子量少,不能玩。有了就试试,没有就算了

我转业时6N1,6N2,6J1,6N11,6P3P ,6C19等装了一大纸箱,从97年玩到现在,还有几百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17: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3ykt123 发表于 2022-5-6 17:20
电压驱动极有超过+-20v电压就可以完全推好19的

我就想知道为什么直接用正负20V的电压驱动不了6C19,此管甲类工作时一般选在180V-200C70mA的工作点,根据它的夸导值7.5mA/V,应该完全满足了推满功率的需要。20/2X7.5>70mA。看了很多电路都说至少要60V的驱动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7:4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电路工作时指标是动态的,当阳极电压变化时其他都在变,尤其是三极管更甚,不然多极管就没有必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9:0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看深圳佬发的那张曲线图,就能解决你的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9: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响平2021 于 2022-5-6 19:42 编辑

        还是本坛技术氛围浓厚,有生机,又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以上讨论的内容,我只能学习了。

        我在实验6C19推挽机时,一开始用6N8P单管推动,明显感到推力不足,查6N8P参数及应用资料发现,6N8P最大输出也就50V上下 ,而且失真度也增加到百分之五以上,后来改为并管使用,推力明显改善。
        再查资料,三极管并管后内阻为原来二分之一,同时输出阻抗降低,输出电流增加。 按照6N8P最佳工作点负4伏推算,电压增益由原来16倍增加到18倍,应该可以推动6C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19: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米气态键盘 于 2022-5-6 19:48 编辑
brownrj 发表于 2022-5-6 17:34
我就想知道为什么直接用正负20V的电压驱动不了6C19,此管甲类工作时一般选在180V-200C70mA的工作点,根据 ...


我认为我回复的对此解释已经非常明白了,跨导不是一个定值,是个会随工作点大幅变化的参数,最高值与最低值可以差出好几倍,想准确的通过跨导计算驱动所需电压需要使用高等数学的方法。
另外我之前忽略了个事,好像倾斜的负载线才是关键。跨导是定义在竖直负载线上的负载线与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在竖直方向的密度,但因为电子管内阻的存在,特性曲线是倾斜的,在实际工作所用的倾斜负载线上,这些交点的竖直方向密度是会发生衰减的,就和电压放大倍数一样,想完全利用电子管的电压放大倍数,需要让屏极电流恒定不变,如果屏流出现变化,有限的屏极交流负载阻抗,那实际电压放大倍数就会发生衰减。推动时同理,想完全利用上栅压对屏流的控制能力,也需要让屏压固定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20: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一张图,这才是关键所在,图是RCA的2A3曲线图
tempsnip.png
跨导是定义在竖直负载线的参数,这里的10V栅压变化会在竖直负载线上产生三格,也就是75mA的电流变化,跨导为ΔIa/ΔVg=7.5mA/V

但如果负载线不再是竖直的,那问题就完全不一样了,看RCA给的这条2.5K的参考负载线,在这上,10V的栅压变化只产生了大约12.5mA的屏流变化,此时栅压对屏流的控制能力衰减到了ΔIa/ΔVg=1.25mA/V,是跨导的1/6,这不是跨导,这才是在特定负载阻抗下栅压对屏流的控制能力,这个比例大概可以认为是Ra/RL+Ra(没仔细分析对不对,感觉应该是这样)。

按照6C19的7.5mA/V来算,300欧内阻,2K负载阻抗,它跨导在倾斜负载线上所最终体现出来的栅压对屏流控制能力是1mA/V,60mA的DC屏流,60V的驱动摆幅,这就对得上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6 21: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米气态键盘 发表于 2022-5-6 20:05
补一张图,这才是关键所在,图是RCA的2A3曲线图

跨导是定义在竖直负载线的参数,这里的10V栅压变化会在 ...

你直接画6C19的负载线不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6 22: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22-5-6 21:33
你直接画6C19的负载线不就行了。

对了,经院长一提醒,再结合“小米”坛友的解释,我也一下子想通了,从负载线的两个端点看此时电子管的夸导值已经“压缩”(这个词语不是很贴切)了。实际电流变化的区间变小了,也就导致电子管工作状态下需要更大的驱动电压,才能使电子管达到不失真时的最大电流变化。矿坛确实是个学习电子管技术的好地方,希望此贴能给更多的电子管爱好者带来交流的快乐和提高。感谢楼上诸位老师的认真回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7 07: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22-5-6 21:33
你直接画6C19的负载线不就行了。

这不是用其他管子佐证一下我的结论嘛,画完2A3就懒得标6C19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08: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海河版主的加分,感谢本坛给予广大爱好者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7 15: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学会看曲线,找线性区域的中心作为A类工作点(其实是综合的妥协)做合适的负载线确定负载阻抗。这是玩电子管的必备基础。等明白了也就没这些疑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9 15: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这样理解。从跨导的角度,电子管的输出是一个压控电流源,其电流的大小正比于输入控制电压,也就是栅极电压,比例系数是跨导。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电流源两端是并联了电子管的输出内阻的,也就是Ri,负载电阻也并联在电流源的两端。由于6C19的内阻极小,远小于负载电阻的大小,流过电流源的绝大多数电流都从内阻过了,所以负载电阻上的电流很小。如果是五极管,那么就是另外一个故事,由于其内阻超级大,所以所有电流都从负载电阻上流过,这样用跨导推算驱动电压是非常直观的。
对于三极管,特别是小内阻三极管,更好的方法是用放大系数μ。这时,等效电路是一个压控电压源,其电压等于输入电压(栅极电压)乘以放大系数μ,同时要串联一个内阻Ri。由于负载电阻R远大于Ri,基本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这个压控电压源的电压。由于6C19的μ大约只有2,而负载两端的电压是100多伏,所以栅极驱动电压需要60多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thinkksj 发表于 2023-12-29 15:28
这个应该这样理解。从跨导的角度,电子管的输出是一个压控电流源,其电流的大小正比于输入控制电压,也就是 ...

谢谢指点,这几天刚看到你的回复,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2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