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3-31 16: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购现成的迷宫式书架箱,记得是 70元/个,H×W×D=360×205×220,目测是15厚中密度的常见易加工合成板材
大概的开孔尺寸和内部构造以前测绘划过,番出来打印成pdf文件了,见PDF附件
书架箱.pdf
(12.63 KB, 下载次数: 158)
因为已经贴了木皮,看不出箱子是纯粘合剂还是钉子伺候组装,从内部看,似乎是胶合后上夹具成型的
但就当初花28元顺丰物流,虽然关照了伙计,加厚纸板双层和8角加强包装,但连包装的体积不小,也比较沉
就暴力送达的情况看,造箱子的师傅他要是不上钉子怕仍是中途就要散架
----------------------------------------------
配了对很多年前邮购的6.5寸PP盆PP泡沫边+1寸纸盆的上海声泰普通车载同轴单元,忘记是25W还是30W的额定功率
就放在3米6乘6米半的陋室里,用大家的行话说就是听个响,用不调音色的放大器直接驱动,音质真的一般,比如央视新闻播音员男声收口时的一刻就比较浑,女声还可以,感觉特定频段有些过冲儿。
因为普通的车载同轴喇叭,在分频器上没什么空间,重新给PP盆钻洞引线上胶改造太过专业,麻烦风险大,不划算,加上箱体结构本身紧凑,也没有什么空间,所以只能用简单易用的低成本软件工具来调节
结合别人分享的成功经验和自己吃过的教训看,这类简易箱子的喇叭口径偏小,对人声表现的效率较高,对低频的表现则效率偏低,口径越小功率也相对偏小,只能用在小空间范围内听个响,要改善听感,大抵都需要一些BBE、WOW之类,甚至润色比较好的一些特色功放本身的处理技术来抑制一些影响清晰度频段的信号电平减少过冲,把不够丰满的部分提升,解决低频偏弱的短板,同时因为多数人的耳朵对人类的嗓音调门最为敏感,把这些人声信息电平多抑制一些,反衬出低频饱满和高频清亮,也不影响对人声内容的正确辨别解读
BBE我没用过,WOW用过,结合频率调节均衡也还行,还有以前那个蝰蛇用过也还可以
-----------------------------------------------
单独用信号源测试过,当使用类似的这些音效时,发现如果收看电视新闻的同时,新切入一个低频正弦波信号,原来的电视人声电平就明显下降了,一停止切入,人声就明显变大。似乎这样的处理结果,就能在低频动态较大的时候,改善对人声听感上的清晰度。毕竟这种单一(兼具低音和中音)的喇叭单元,靠自身条件,很难在低音大动态时,防止原有人声响度下失真扩大(这种几个不同频率较高振幅下让纸盆分割振动形成怎样的失真最为难听,90年代泡图书馆,一些泊来专业电声书籍上好像有一些实验详细记录,已经忘光了),虽然我们人耳的听力在持续大动态下较容易疲钝,对人声响度高低变化的辨别能力也下降很多,但对讨厌的失真破音还是有一定敏感度保持的,使用一定的处理技术,能变通地让声音变得既有一定的丰满度,又好听。综合来看,适当的调音,在合适的空间里用小音量听书架箱,也是能把丰满清楚的低音展现出来的。无源箱子本身来说,除了分频器调音,还有音箱结构的调音,后者需要花点时间探索。我自己DIY音箱的终极目标,或许就是一个,随便用什么普通标准的放大器推都能好声的傻瓜箱子吧,而不要依赖前置信号来预调节。
其它的,以前也购过尺寸更大的单元,最后大都放着吃灰最后烂尾送人了,以前年轻时一直想做个大动态可以扰民博取拉风存在感的大箱子,就老想弄12寸或以上的,但又不愿意自己搞木工拼板上螺丝钉的气力活,也不愿意麻烦人打造,而且现在想法不一样了,国家步入正途,很多方面不可以再自由散漫了,感觉20多平的空间,采用合适的技术,6.5寸25W额定功率所提供的响度已经够了,差不多就行了
补充内容 (2022-4-1 08:46):
这个实测式书架箱结构上肯定存在偷工减料,迷宫对特定频段的阻尼抑制作用几乎没有,几近纯粹摆设(早年将这对喇叭安装在容积更大的封闭箱上接驳车载机试过,除了效率下降外,不开loud时人声中频过冲现象都较明显...)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