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9-1 21: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简单谈谈设计思路:1、以前没注意,变频管因为构造的原因,作为帘栅极的2-4栅极,工作时电流挺大的,其帘栅降压电阻竟然要用到10-20K之低。这里用10K电阻给两个声道的6A7P提供帘栅压。注意功耗不能低了。2、R9作为屏栅负反馈,对6P3P的失真度初步压低。因为第一级低跨导五级管在小信号放大时的线性较好,而6P3P做功放时电压输出摆幅大,失真度要接近10%,所以有必要先经过局部负反馈进行压低,以便于跟前级进行拼配,进一步压低开环下的失真度。3、最后在以R7构成环路负反馈对整体失真度进行修正,同时提高输出的阻尼系数,提高束射管功放对喇叭的控制能力。4、末级管子的帘栅极电压的稳定对整机的失真有一定的影响,要求变动尽量小。我习惯于将帘栅级供电跟前级放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采用1个降压退偶电阻R11,节省倒在其次,主要是这样可以选用较小的数值,相当于帘栅极的供电电源内阻的降低,对帘栅压的稳定有益处。同时可以采用较大的退偶电容C4,进一步加强这种稳定性,使整体电路简化。5、当电位器后信号电压达到0.68V的有效值时,在8欧喇叭端可以得到约7.9V的电压有效值,理论输出功率是7.8W,考虑到实际的输出牛因品质不同有约80%-90%的效率。 |
|